逃离or回归北上广?“打工人”也有自己的迷茫

“北上广”,人们曾经趋之若鹜的目标,无数人背井离乡来北上广拼搏发展,可现在的人们,似乎有另一种呼声,他们想要逃离“北上广”,他们渴望回归乡村田园。

“逃离北上广”这个标题几乎每隔几年就会重回人们的视线当中,从当初人们都向往着去大城市大展拳脚拼搏一番,到现在的逃离“北上广”现象,人们的心态思维似乎正悄悄地发生变化。

“为什么我们会被城市吸引?”

大城市的优点非常明显,丰富的基础资源、良好的教育体系与完善的医疗体系、、交通便利、更现代化和多元化、还有无数机遇与发展前景以及无限的可能性,就像有一片广袤天地能任你自由翱翔。

“可…为什么又想逃离?”

城市有城市它自己的困境。

2015年《北上广不相信眼泪》,2020年《三十而已》,两部电视剧相差五年,但里面的部分内容依然相互重合,都有讲述人们在大城市生活下的艰辛现状。

“逃离北上广”,是2010年十大热度名词之一,可放到现在,依然存在。随着城市化发展越来越迅猛,生活压力也同时在节节攀升。

其中就包括人口拥挤。据数据统计,地球上城市的面积如今占了地球面积的2%,但是在这2%的土地上,生活了全世界50%的人口,如此的拥挤程度,实在是让人汗颜。

而中国现在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已有一百多个,20年后,这个数字可能会翻倍,因为政府计划在未来数十年内把2.5亿农村人口全部搬迁到城市里去。

届时,中国将有15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级城市,或许可能更多,因为谁也不知道“深圳奇迹”会不会被再度创造,甚至可能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会有几个的问题。

大城市的人口拥挤随之带来的副作用之一便是房价上升。有数据显示,50%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北上广”,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一路飞涨的房价。

在现代新新人类的观念里,真正成为一个城市的居民就是买房落户,再加上房产既保值又升值,这一点便成了多数人心头最为看中的大事。

所以许多人不得不面临买房的压力,将未来数十年的收入全部交给一套房子,成了现代人们最常见的负担。

环境污染,成了一个城市乃至国家都无法避免的问题,并且这个问题日益严重化。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向自然界排放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导致大自然环境产生异变,最终给人类本身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危害。

城市有它自己的病。

“打工人”也有他们自己的迷茫

一座城市的人口越多,人们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就会越大,而那些竞争力不足的人所承受的风险会让他们想要逃离大城市。

而这种风险的源头,就来自于大城市急速过猛的发展。因此社会上有了另一种特殊的声音:如果你想逃离北上广,其实错在北上广。

而在大城市里坚持下来的人,一样“体无完肤”。

大城市的生活越精致,便越容易让人焦躁不安,因为城市有它自己的快节奏,人们必须调整自己的状态来跟上这种节奏。

他们往往承受着许多慢性压力:社会竞争、社会的否定、城市噪音、排斥与争吵等各种各样的琐碎麻烦。

种种压力的叠加,让人喘不过气来,从而引起各种健康问题甚至心理疾病。

疲惫的人们在花样的大城市里越过越空心化,可依然在不断加深追求刺激娱乐和寻求更深层次的感受,这样的行为难免让神经愈加疲惫不堪。

“内心城市化”的人们,往往也是“内心空心化”。

那为什么一座大城市会有这么多有形或者无形的压力呢?答案要从城市里寻找。

城市由无数个群体组成,它提供了生活环境,但同时也要求这些群体要对城市提供自身所能供给的能力。

这些群体就像精密无缝的转动的齿轮,创造了城市许多新的生活品质,同时也带来城市的飞速发展。

而飞速发展同样会带来“不良发展”。

根据最新统计,大城市的上班族,平均通勤时间超过了一个小时,甚至会达到两小时,虽说现代化带来的地铁使得出行非常便利,但人们往往会为了一份工作去耗费一两个小时在通勤出行上。

而在通勤问题上,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上下班高峰期堵在路上的人们比执行飞行任务的战斗机飞行员或控制暴乱份子的警察都要紧张。

虽然这种压力是一种短暂又急性的压力,只是存在于早晚上下班期间,但如果天天承受这种短暂的高度压力,就一定会出现问题。

这种工作压力通常不是人们愿意主动选择接受的,往往都是为了生活而被动选择,所以会更加加深人们内心的焦躁不安,甚至让人迷茫。

因此城市生活确实有它的便利性,但同时也有它的不便性,房子贵,交通难,生活烦,成了现代人们头顶上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逃离“北上广”这一现象反映出了人们对于现实和理想的无奈与悲哀,仿佛失去了“安放梦想之处,即是吾乡”的壮志雄心。

逃离去哪里?

如今生活中有一种很常见的模式,在紧张压力下工作了一段时间的人们,会约上三五好友,开车去城市郊区或是周边乡村去渡过周末,这是一种舒缓压力,回归自然的好方法。

在城市里每天经历充满压力的生活,人们开始想要寻求精神上的满足。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城市生活的另一种居住状态与生活方式。

乡村的田园生活,隔绝了城市的喧嚣与烦躁,也让节奏适当的慢了下来,没了大城市的压迫感,使得人们有了一个很好的舒缓压力的宣泄口。

清新的空气、美丽的风景、别致的乡土风情,都成为了人们在城市里非常向往的东西,在钢铁森林里待久了,谁不想去一个真正的绿色森林泡一杯枸杞花茶,吃一顿走地山鸡来放松身心,给自己的精神充充电呢?

感受乡村生活后,总是会感叹一句:大城市的生活永远不懂乡村生活的舒适惬意、风情趣味。

可…回到乡村生活之后呢?不同于城市里的陌生社会,乡村生活更多的是传统社会,更讲究人情与关系,哪怕安居,却不足以乐业。

从长久来看,居住在乡村越久,就越乏味,人们就越想回大城市里去。资源有限与生活不便造成了那一批想尝试回归田园的人们又再次回归了城市。

在颇有新鲜感的地方寻求精神满足是很容易的,但要长期保持精神满足感又是完全不可能的。

所以回到现代城市后,总是会惋惜一句:乡村生活永远不懂城市生活的便利与多样性。

而最神奇的是,城市的缺点恰好是乡村的优点,而乡村的缺点又正是城市的优点。

大城市的压力与精神匮乏,小乡村的不便与物质匮乏,从而引出了一个新的值得思考的问题,从“逃离北上广”,到“逃回北上广”,人生处处是围城,我们又能逃离去哪里?

大城市依然有它的困境,小乡村仍旧有它的迷茫,这仿佛成了一个永远存在的悖论。

现代年轻人大多在大城市里读书就业,他们的生活习惯也早已“城市化”了,虽然城市里的种种压力让人感到窒息,但是现代年轻人的“奋斗精神”是远远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

他们更崇拜通过自身的拼搏奋斗来体现自身的价值、实现人生目标,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与尊严。

更何况那些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可不是为了赚钱后再回归闭塞的大山里去生活的,他们远离家乡去城市奋斗拼搏的目标,正是为了改善家乡的贫瘠羸弱,让家乡走出迷茫的低谷,让家乡的颜色不再单一。

“走出去,再回来,带大家一起走出去。”是新时代的他们最为伟大的志向。

随着2020年末尾的到来,历经种种磨难的当代年轻人们,似乎在找到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这两个模式的平衡点上,越来越驾轻就熟。

“北上广”也好,乡镇村也罢,年轻人日渐饱满的精神与科技的创造开发,使大城市与小乡村的围城正在慢慢消失。越来越多的人,心中的围城也不复存在。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