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在成都作乱,很多部下都死了,只有一个人活了下来

景元四年(263年),魏国三路大军,进攻蜀汉,主帅是司马昭的亲信钟会,钟会当时担任镇西将军,作为主力,钟会的兵力高达十余万,其他两路大军,分别是征西将军邓艾和雍州刺史诸葛绪,两人各带三万多人。

钟会作为主力,和姜维主力作战,被姜维死死挡在剑阁,不能前进一步,钟会无奈,甚至打算撤军了。

这时,转机出现了,作为偏师的邓艾,另辟蹊径,偷渡阴平小路,一路带兵攀爬悬崖峭壁,穿越七百里无人区,相继攻下江油和绵竹,逼近成都。

后主刘禅见魏军突然出现在成都附近,惊恐万分,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刘禅吓破了胆,放弃抵抗,自缚出城,向邓艾军投降,蜀汉就此灭亡。

邓艾灭亡了蜀汉,立下盖世奇功,逐渐也有些飘了,开始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他擅自以天子的名义封后主刘禅为骠骑将军,按官职大小,依次任命蜀汉旧臣。

邓艾的这个做法,引起了主帅钟会的不满,钟会本来就嫉妒邓艾的灭蜀大功,正愁没办法打击陷害呢,邓艾自动送上门来,等于钟会瞌睡给他送来枕头。

于是,钟会联合监军卫瓘等人,上书司马昭,诬告邓艾有反心。

司马昭很生气,派监军卫瓘告诫邓艾,不得擅自做主,凡事要先报告。

在接到司马昭的严厉警告之后,邓艾不但不收敛,反而直接顶了回去,说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要对国家有利,我就自专有什么不可以的?

司马昭闻之大怒,立即下令钟会收捕邓艾父子,于是,钟会派监军卫瓘逮捕了邓艾父子,打入槛车,押送京师洛阳。

从灭蜀功臣到阶下囚,只是转瞬之间,没办法,这都是邓艾自找的,自寻死路。

钟会扳倒了邓艾,又收编了邓艾的部队,加上之前收编了诸葛绪的部队,还有受降了姜维主力,钟会手中的兵力高达二十多万,接近三十万了。

在这种情况下,钟会也飘了,他野心开始膨胀,不甘人下,于是,假借有郭太后临终的遗诏,起兵讨伐司马昭。

钟会将魏军将领都囚禁起来,要求他们签字,一起讨伐司马昭。

钟会觉得,他手中有近三十万大军,此时,司马昭手中的兵力,也没他多,他完全可以和司马昭掰掰手腕。如果成功了,就进一步夺取天下,即使不成功,退而求其次,就占据成都,做第二个刘备。

钟会的算盘打得很响,司马昭远在洛阳都听见了。见此行为,司马昭命令亲信贾充带兵先出发,然后他亲率大军坐镇长安,与钟会较量。

结果,钟会还没出成都,军中的魏军就哗变了。

魏军此时都等着回京城受赏,与家人团聚,谁愿意给钟会卖命,去做赔本的买卖?

于是,这些哗变的魏军冲进钟会的军营,将钟会杀死,同时被杀的,还有企图利用钟会叛变,伺机恢复蜀汉的姜维,以及钟会的部下数百人。

钟会一死,魏军群龙无首,都杀红了眼,在成都大开杀戒,一时间,血流成河,钟会的亲信和下属都被杀了。

《三国志 钟会传》记载:众既格斩维,争赴杀会。会时年四十,将士死者数百人。

这些被杀的人中,还包括姜维一家,刘禅的太子以及蜀汉将领张翼。

然而,在钟会的下属中,有一个人,却幸存了下来,没有死,这个人是谁呢?

他就是杜预,此时的杜预,作为钟会的长史,还名不见经传,尚未能出人头地。

如果此时杜预被杀,杜预也不会成为后来的灭吴名将了。

杜预是灭吴六路大军中的一路,功勋赫赫。

钟会叛乱,作为钟会长史的杜预为什么没死呢?

这靠的是杜预突出的智慧和谋略,杜预不是一般人,他很有头脑,从他后来带兵伐吴,就能看出来。

《晋书 杜预传》记载:钟会伐蜀,以预为镇西长史。及会反,僚佐并遇害,唯预以智获免。

杜预是灭吴功臣,也因此成为明朝以前,唯一同时配享文庙和武庙的人。

到了清朝雍正时期,诸葛亮才配享文庙,成为第二个同时配享文庙和武庙的人。

顺便说一下,杜预身份也很不简单,很特殊,他是司马懿的女婿,娶了司马懿的次女高陆公主,也就是说,杜预是司马昭的妹夫。

妹夫能反对小舅子吗?谁敢杀作为老板的司马昭的妹夫?

杜预能活下来,除了他的智慧,或许还有他是司马昭妹夫这个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三国志》 《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