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七伤拳”,“一练七伤”

环时财经

-HUANSHICAIJING-

编者的话: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面提到一种武功,名为“七伤拳”,其最为人知的特点就是“一练七伤”,“先伤己,后伤人”。这像极了当下美国政府发动的关税战。自4月2日白宫宣布对其贸易伙伴加征所谓“对等关税”以来,“七伤拳”的危害很快显现,美国首当其冲,从股债汇“三杀”到日用品涨价引发民众怨气,从12州共同起诉联邦政府“对等关税”违法到国际盟友公开挞伐贸易霸凌,华盛顿远远不止“一练七伤”。小说中修习“七伤拳”的金毛狮王谢逊命运多舛,最终废去武功,如今美国能否“回头是岸”尚未可知。从本期开始,财经观察版推出美国“关税七伤拳”系列报道,剖析该国政府这顿乱拳带来的种种破坏及可能的影响。第一期我们将关注美国药品行业或将遭受的关税冲击。

美国总统特朗普5月初签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扩大与国内制药商合作,同时,白宫有意加大对制药产业链上的爱尔兰印度等国的征税力度。此前,安永的一份调查显示,关税将令美国医药成本每年增加超过500亿美元。美国多个制药巨头为减少关税的影响紧急“囤货”,扩大原料药的进口数量。据路透社报道,特朗普还将于5月中旬就国内药价问题发布“重大声明”。更加令美国民众担心的是,当下的复杂环境令美国医药行业暴露出多重不稳定性。据福克斯新闻网10日报道,拥有超过60年历史的美国连锁药店来德爱(Rite Aid)近日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并将开展资产出售程序。来德爱CEO施罗德表示,来自零售和医疗保健市场环境的变化加剧了公司面临的挑战。

美国连锁药店来德爱位于纽约州的门店。(视觉中国

美国制药业

关键环节“空心化”

美国《进步》杂志6日刊文称,过去几周,美国政府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已引发股市震荡,而政府对关键药品征收关税,很可能是即将落下的另一只靴子。这对美国人意味着什么?美国使用的大部分品牌药依赖进口。在特朗普宣布关税前,美国已面临药品短缺危机。如今其政策不仅推高药价,还将影响X光机、医疗器械等其他医疗产品。华尔街日报》称,美国市场上处方药价格是其他发达国家的2-3倍,超半数美国人已经开始担心无力负担药费。若关税导致原料药价格暴涨并进一步抬高药品成本,后果不堪设想。

在《今日美国》近日的一期视频调查节目中,不少美国民众对于药物产品导致的高昂开支感到不满。有受访者表示:“我正在服用一款名为乌帕替尼(Rinvoq)的免疫抑制剂,其一盒30片装的售价超过6200美元。”一位美国家长表示,她的儿子正在服用一款抗癫痫药物开浦兰(Keppra)来控制症状,每月开销超过1600美元。还有患者称,其服用的药物每年开销超过30万美元。

美国民众药物开支成本同部分国家对比。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统计显示(如图),美国市场上超过90%的处方药是仿制药。相比原研药,它们价格低廉,只占据药品开支很小的一部分,是支撑美国普通民众药物需求的主力。医疗产业分析公司Clarivate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市场常见仿制药的大多数活性成分,以及多种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的原料无一在美国工厂生产。例如:常见抗生素阿莫西林的主要生产地包括中国、印度和欧洲;常用于麻醉的利多卡因,其活性成分大多在印度生产;礼来制药生产的减重与糖尿病药物Mounjaro和Zepbound,其关键成分依赖德国荷兰的进口;诺瓦瓦克斯新冠疫苗在印度的一家工厂生产。在美国市场热销的减重与糖尿病药物Wegovy和Ozempic所依赖的司美格鲁肽活性成分主要在丹麦生产。

仿制药与原研药在美国处方药市场上的比重。

《进步》杂志称,目前美国仅有53%的仿制药原料产自本土。一旦这些关键原料被征税,将直接导致药物短缺。根据美国医院药剂师协会的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全美药品短缺已达历史新高,达323种。短缺导致的药价升高,又将让越来越多患者选择“跳过一剂”,甚至彻底放弃治疗——由此引发的急症将使医疗系统压力陡增。这种依赖使得美国制药业在面对关税政策变化时,面临成本上升和供应链中断的双重风险。

欧洲与印度:

美国药品供应链关键节点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今年3月,美国药品进口额激增,美国制药巨头纷纷在关税政策生效前加紧囤货。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当月美国贸易逆差飙升至创纪录的1405亿美元,较前一个月增长14%。其中,药品进口激增是主要驱动因素之一。爱尔兰和印度成为美国医药产业进口的主要两大来源。

美国Axios新闻网的报道称,来自爱尔兰的药品进口额在3月跃升至近310亿美元,主要包括抗癌药、胰岛素等产品。目前,爱尔兰是美国进口高端制药产品的重要来源国,特别是在生物制药(如注射剂、疫苗、抗癌药等)和创新药品方面。多家跨国巨头如辉瑞礼来诺和诺德强生等在爱尔兰设有生产基地。

报道称,作为欧盟成员国,“爱尔兰制造”能够让药企产品更便捷地进入欧洲市场。爱尔兰中央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月,该国对美药品出口飙升130%,达94亿欧元;2月份的数字更是突破历史纪录,达到105亿欧元,而去年同期仅为19亿欧元。2024年,爱尔兰对美国的商品出口总额为726亿欧元,其中医药产品占比超过60%。

印度则主要瞄准美国原料药、仿制药进口市场。长期从事国际医疗产业链研究的北京铭研医药研究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何小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印度是美国仿制药的主要供应国,约占美国仿制药市场的40%。印度自身约75%的原料药依赖从中国进口。印度向美国提供的医药原材料中,在合成药原料如抗生素和抗癌药中拥有明显的成本优势。数据显示,印度是全球最大仿制药出口国,2023-2024财年对美药品出口额约87亿美元,占印度药物总出口额的31%。Sun Pharma、Cipla等印度企业满足了美国约50%的仿制药需求,涵盖抗生素、心血管药物、糖尿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等。

关税影响:

成本上升与全球竞争力下降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何伟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现代医药行业的发展建立在全球医药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因此美国药企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最优质的资源配置,“现在特朗普的意思是不许美国企业全球布局,这是跟经济规律相悖的。若强行实施,美国本土医药工业可能无法满足需求,还会影响民众生命健康。”

在2024年全球药企销售额前十名中,美国企业占据半壁江山。目前美国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占美国GDP的17%左右,药品市场规模被业界预计将从2021年的5600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8616.7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6.3%。

“白宫若针对药物加征关税,一定会给美国的医药产业带来重大的冲击。关税的成本不仅会转嫁给美国的患者,更会给美国医疗机构的研发和投资链条产生负面影响,最终伤害的是美国医疗产业的竞争力。”中国投资发展促进会大健康产业专委会副主任、中国未来科学研究会研究员解奕炯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庞大的医疗产业规模之下,表面看是本土药业巨头在发力,但真正保证市场流通盈利的,是它们与全球多国紧密合作的进出口药品网络。因为这些美国药企并不依赖本土生产,相反一直在越来越依赖海外进口。

对于美国政府期盼的“医药产业链回流”,《进步》杂志的报道分析称,制药厂不是喊一声“开工”就能立刻拔地而起的。建设一座合规的制药工厂,需高达20亿美元的启动投入,建设周期更长达5至10年。而没有成本优势和盈利前景,企业根本不会轻易做出这样的投资决定。即便真的建立也终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有医药行业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若关税政策实施,美国制药企业将面临以下挑战:首先,仿制药价格上涨。依赖印度和中国的低成本仿制药将因关税而失去价格优势,可能导致医保成本上升。其次,高端药品成本增加:从爱尔兰进口的高附加值药品成本将上升,影响患者可负担性。最后,美国药企受到成本上升的牵连而竞争力下降,全球市场份额遭削减,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市场。

解奕炯表示,中国短期内受关税影响相对有限,主要是因为中国对进口仿制药依存度较低。“反观美国,其医疗体系对仿制药的高度依赖将使其成为贸易冲突最大受害者。尽管美国在医药研发领域具有优势,但关税压力可能反向推动其他国家加速技术突破,寻求替代方案。”解奕炯表示,国际医药巨头的投资倾向一般满足三个因素:一是有大量的政府政策支持和资本投入;二是拥有从事生命科学和医药研究高素质人才和科研机构;三是未来有着大量的需求。近期,罗氏制药等多个欧美制药巨头扩大投资中国开展研发业务,说明国际医药产业也在考虑将投资分布于更加稳定而高效的市场。

来源 | 环球时报

审核 | 杨沙沙

编辑 | 肖震冬

校对 | 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