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贬千年难定论!隋炀帝是昏君,还是千古一帝?

大业元年的江都,烟花如星雨般坠落在运河之上,将整条河面染成流动的霞色。隋炀帝杨广斜倚在龙舟二楼的朱漆栏杆旁,手中的夜光杯映着粼粼波光。他望着舞姬们随风翻飞的广袖,忽然吟道:“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一旁的萧皇后轻笑道:“陛下新作,怕是又要传遍大江南北了。” 这位出身兰陵萧氏的女子,自十四岁嫁入晋王府,早已习惯了丈夫的才情与浪漫。她看着杨广眼中闪烁的光芒,恍惚间又想起二十年前,那个在平陈之战中意气风发的晋王。那时的杨广,是大隋最耀眼的星辰。

杨广的确有骄傲的资本。他生得剑眉星目,英姿勃发,诗词歌赋更是信手拈来。当他率领五十万大军南下平陈时,年仅二十岁。江南的烟雨浸润了他的才情,他重用南方文士,将南朝绮丽的文风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春江花月夜》《饮马长城窟行》等诗篇,至今仍在文人墨客间传颂。

然而,才情与野心往往相伴而生。为了争夺太子之位,杨广精心布局。他褪去华服,只着布衣接待隋文帝派来的使者;他在母亲独孤皇后面前,表现得谦逊恭顺,对萧妃更是一往情深。相比之下,太子杨勇生性率直,喜好奢华,渐渐失宠。终于,在开皇二十年,杨勇被废,杨广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太子之位。

登基后的杨广,仿佛要将压抑多年的欲望尽情释放。他下令开凿大运河,征调数百万民夫,日夜赶工。运河两岸,哭声震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有人谏言,他却置若罔闻。在他看来,这条贯穿南北的运河,将是他千古不朽的功绩。

大业三年,杨广北巡突厥。他命人建造可容纳千人的 “观风行殿”,行殿移动时,宛如平地起楼,突厥人见之,无不惊骇。然而,这份炫耀背后,却是巨大的财政压力。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赏赐突厥大量财物,国库日渐空虚。

在后宫,杨广的风流韵事更是层出不穷。他广纳美女,修建西苑,苑内十六院,每院都有佳丽主持。他常常带着萧皇后与众妃嫔在苑中宴饮,赋诗作画,通宵达旦。其中,最得宠的莫过于宣华夫人。这位陈后主的妹妹,有着倾国倾城之貌,杨广对她百般宠爱。

然而,繁华背后,危机四伏。大业七年,杨广三征高句丽。每次出征,都要征调百万大军,粮草辎重更是不计其数。百姓苦不堪言,各地起义此起彼伏。瓦岗寨李密太原李渊,都在暗中积蓄力量。

面对内忧外患,杨广却选择了逃避。他再次南下江都,每日沉迷于酒色之中。萧皇后看着日渐憔悴的丈夫,心中满是悲凉。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已被权力和欲望吞噬。

大业十四年,江都兵变宇文化及率领叛军闯入宫中,杨广自知大势已去。他望着铜镜中自己苍白的面容,苦笑道:“好头颈,谁当斫之?” 一代帝王,最终死在了自己的禁卫军手中。

隋朝覆灭后,人们对隋炀帝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好大喜功,滥用民力,是个昏君;也有人说他开凿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诗词作品,更是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一抹亮色。

然而,无论功过如何,隋炀帝的一生都充满了悲剧色彩。他的风流才情,他的野心抱负,最终都化作了历史长河中的一缕云烟。烟花易冷,帝王梦碎,留给后人的,只有无尽的叹息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