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年前,古人的脚印,落在了浙江,从此以后,演绎出深厚的文化沉淀。穿越时空,聆听历史的回响,探寻镶嵌在古迹风景中的岁月印记,在当代的繁华中寻找万年浙江的价值。
安吉县八亩墩墓葬,与绍兴印山王陵是否是同一级别?相传九亩墩曾经出土过一柄刻有八朵花的青铜剑,为何这柄青铜剑与从香港回流的吴王光青铜剑有诸多相似之处?如果是同一柄剑,吴王阖闾的佩剑为何会出现在越国高等级墓葬群中?
八亩墩,九亩墩组成了一座越国高等级墓园。奇异的外形,特殊的构造,数量庞大的陪葬器。无数谜团围绕在这座越国高等级墓葬的周围。伴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很多谜团被考古工作者们一一破解。这是一座与绍兴印山越王陵同级别的高等王陵。对这座墓园的了解越是深入,新的谜题又逐渐浮出水面。春秋战国时期,到底是谁,可以配得上如此大型的越国墓葬群?
从规制上看,八亩墩和九亩墩都有各自的隍壕保护,同时,两者组成的墓园,还有一道更大的隍壕,这不由得引人联想,两者会不会是一王一后的关系?八亩墩中埋葬的是后,而九亩墩中极有可能埋葬的就是越国历史上的一位王。那究竟是哪位越王,就需要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地抽丝剥茧了。
然而越国史前资料缺失,为墓园主人的身份,披上了厚重的历史迷雾。而这重重迷雾,被一个九十年代的盗墓传言,拨开了一角,据传当时丢失了一把青铜剑,上面“刻着八朵花”,这个传言一直记在安吉博物馆原馆长程亦胜的脑海中,直到上海博物馆将一把青铜剑,从一位香港爱国商人的手中回购过来。
这把青铜剑乃浙北地区出土,程亦胜闻讯立马赶到上海察看,发现这把青铜剑上刻有鸟篆文“攻吴王光,自作用剑”,一般人看就像是八朵花。通过被盗时间与地域上推测,龙山墓葬群中遗失的“八朵花”青铜剑,与上海博物馆从香港回购的“攻吴王光,自作用剑”极有可能是同一把剑。如果真的是同一把剑,那么新的谜团又出现了,吴王光也就是吴王阖闾的剑为何会出现在安吉龙山的越国大墓中。
回到史籍之中继续寻找答案——《左传》有载:“吴伐越,越子句践御之,陈于槜李, 句践患吴之整也,使死士再禽焉,不动。使罪人三行,属剑于颈,而辞曰:‘二君有治,臣奸旗鼓,不敏于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归死。’遂自刎也。师属之目,越子因而代,大败之。”
春秋时期,吴王阖闾为了摆脱楚国的控制,举全国之力兴兵伐楚。吴军攻占楚国郢都后,越国趁吴国国内空虚,出兵偷袭,吴国被迫回师,使得吴国的灭楚霸业功亏一篑。对此,吴王阖闾一直耿耿于怀。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吴国打算抓住这次机会一举平定越国。新任越王勾践率军迎战,双方在槜李摆下战阵。吴军大败,吴王阖闾伤重不治,夫差继位。结合时间,这把青铜剑,会不会便是槜李之战的战利品?且之后吴越相继发生了多场大战,越国皆大败。随之而来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一柄可能出土自九亩墩的吴王光青铜剑,为我们判断八亩墩以及九亩墩主人提供了许多新的猜想与可能,墓主人的身份也似乎呼之欲出。两千多年的越地历史,总是伴随着新的考古发现,在世人面前越来越清晰,也鼓舞着更多的考古工作者投入到越地考古中。
来源: 浙江新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