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消灭秦国的,果真是楚人

消灭秦国的,果真是楚人

公元前278年,秦国成功地夺取楚国西部包括郢都在内的半壁江山。楚国人经营了几百年的故都灰飞烟灭,城内的财宝被抢掠一空,宫殿府第被付之一炬。无数楚国典籍,在秦人的大火中烧成一片灰烬。被秦军破坏后的郢都,到处都是荒烟蔓草、断垣残壁的凋零景象。

秦国人毫不掩饰他们对财宝的贪婪。在灭郢之战后,郢都附近的楚国大墓,几乎都经过了盗掘。焚烧夷陵楚王国皇家坟墓,这也是楚人一直说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原由之一吧。

除了掠走大量财宝之外,秦人更有破坏力的掳掠是工匠。秦国军队撤退时,带走了楚国都城所有能找到的工匠。在古代,经验和技术是在工匠之间一代代口耳相传的,工匠们的个体生命和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失去了一流的工匠,楚国的物质生产能力迅速丧失了生命力。

公元前224年,王翦率60万大军入楚。之后,秦军大破楚军于蕲(今安徽省宿州市),楚国大将项燕(这人是不是很熟悉)自杀。接着秦军南下,攻下楚国最后一个都城。最后一任楚王负刍被俘,装在囚车之上,送往秦国。

对于征服楚国,秦王格外重视。他亲自前往樊口,举行盛大的受俘礼。800年楚国最后一任君主放弃了国君的尊严,匍匐地上,向秦王行君臣之礼。秦王嬴政宣布将楚王废为庶人,带回咸阳安置。这位末代楚王从此在历史记载中消失,不知所终。

楚国故地人的命运变化,再次来到了陈胜、吴广和刘邦项羽。陈胜是楚国阳城人,吴广是楚国阳夏人。

秦二世元年,楚人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兵反秦。起义发出的预言是:“大楚兴,陈胜王!”在起义仪式上,众人“袒右,称大楚”。陈胜、吴广对大家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死国”的“国”在这里指的是楚国,“死国”就是“为楚国而死”。

这两个楚国之人,以殉国的楚国将军项燕的精神为号召,很快攻下楚国故都所在的陈县。陈胜称王,“号为张楚”。所谓“张楚”,就是“张大楚国”,清楚地表明了他们复立楚国社稷的决心。楚国上下同仇敌忾,无疑是压抑许久的反秦情绪的总爆发。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一事业虽然没有由陈胜、吴广完成,却由另一位楚国人项羽完成了。项羽是楚国英雄项燕之孙,最终率领着8000名江东子弟,杀入咸阳,一把火烧了秦朝壮丽的宫殿,为楚国人报了灭国之仇。

项羽也没有笑到最后,取代他的刘邦同样是楚国人。公元前202年,刘邦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和他一起平定海内的开国元勋,也大多是楚人。因此,汉王朝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楚国的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