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榜眼朱汝珍:不仕民国,太洋气!

朱汝珍清远人,是1904末代科举榜眼。朱汝珍故居在清远南门街,生于清朝同治九年,家族在清远十分有地位,家族在清远科举,考到功名三十多人,被授予官职十几人,受封爵号三十几人。朱汝珍家族世代为皇权效力,有官有爵有财有名。朱汝珍的家族是清远的豪门。

朱汝珍祖籍清远八片山,高祖、曾祖分别是恩贡、拔贡,担任教谕,即地方的教育部长。父亲曾为知府,系五品武官,而朱汝珍在辛亥革命以后,没有当过民国的官,有人说,这是因为他清朝祖业的福荫,因为朱汝珍感激清朝,清朝给了朱汝珍所有的成就及好处,所以,朱汝珍不服侍民国。

这个说法与朱汝珍的想法也许不一样。《道德经》说,能拥有的,必定是不在乎的。朱汝珍不在乎当官,所以一生有官做。朱汝珍没什么野心,只是想成就一个文人的生涯,而那些投靠繁荣发达的行为,在朱汝珍看来,不过是无法坚持操守,难以持之以恒的做法。

所以,朱汝珍选择了留在溥仪的小朝廷,编写史料。历史记载,朱汝珍除了能做史官,还是大清商业法律的修撰者,为人稳健,办事老练,而且家族世代为官,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文人,民国多次邀请他担任官职,他都一一回绝了。

朱汝珍在1919年的《五十自寿诗》写道,“已甘野服老闲深,屡征书讶不伦”,翻译过来就是说,已习惯了在野的状态,喜欢身闲无事,但是看到不断有邀请为官的征书,有点生气,这些官职不伦不类,没有兴趣。

朱汝珍如果为民国服务,那就是服侍两个朝代,这样对他那高贵的思想,也许会有所抵触,何况民国根基不稳,一切都在变化中探索,进了民国的船,难以安稳,朱汝珍喜欢平稳全面,反感轻飘,而动荡的民国,如果朱汝珍走了进去,不一定能干好,说不定损了他几十年努力所获得的声望。

朱汝珍不是投机分子,他的举动都是那种稳定的、厚积薄发的,更何况朱汝珍喜好文字工作,他祖上都是和文字打交道的,即使身为武官的朱汝珍父亲,也是一个拿捏文字的高手。

在民国没有那么强的背景,朱汝珍在不确定会成功的情况下,不仕民国。不仕意味着没有长期稳定好俸禄,要自食其力,或者帮人打点事务,这样做所受的苦,与他世代出仕的长辈们的不同。这种困难和结果,只有朱汝珍自己亲自去体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