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一个普通家庭父子八人的合影,那时没有计划生育,可劲生

60年代的北京,长虹照相馆里,一位父亲带着他的七个孩子拍摄了一张珍贵的合影。从照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位父亲穿着整齐的中山装,稳稳地站在中央,脸上流露出一种不俗的气质。他看上去已经不再年轻,估计四十岁出头,很有可能是一位干部。

他的孩子们在前排依次站立,五个是女孩,两个是男孩。他们年纪都不大,每个孩子之间的年龄差距可能只有一两岁。这些孩子们胖嘟嘟的,穿着时髦,显然是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象征。在那个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的年代,许多家庭仍在为温饱而努力,而这个家庭显然是比较幸运的。

尽管当时的国家经济状况并不理想,普通家庭的经济状况更是拮据,但对于这个城市家庭来说,他们可能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他们能够精打细算地维持生活,让孩子们穿上新潮的衣服,还能到照相馆拍摄这样一张有意义的合影。

在那个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尚未实施,每个家庭都有三四个孩子。如果家庭生育能力强,甚至可能生下七八个孩子。那个时代的人们深信"多子多福"的观念,没有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一旦怀孕就会选择生下孩子。在一些家庭中,如果前几个孩子是女儿,他们可能会一直生育,直到生下儿子为止。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在那个时代是根深蒂固的,尤其在农村地区,如果一对夫妇没有生下男孩,他们可能会受到左邻右舍的歧视,被认为没有延续家族香火。

然而,尽管那个时代抚养孩子的成本相对较低。孩子的衣食住行是最基本的开销,但相对于现在的抚养成本来说,那时的开销要小得多。孩子们的衣服和玩具可以相互交换使用,哥哥姐姐的旧衣服可以留给弟弟妹妹穿。而且那个时代的物价较低,猪肉价格才几毛钱一斤,零食也非常便宜。

此外,那个时代的人们也相信大家庭的力量。孩子们之间可以相互照顾,大孩子会帮助小孩子,这种互助精神也减轻了父母的负担。因此,尽管那个时代的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但人们仍然能够快乐地生活,享受大家庭的温暖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