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汉纪》(武帝征和二年,庚寅,公元前91年)
本文核心:
汉武帝晚年发生的巫蛊之祸,导致太子刘据被杀,是汉武帝一生的痛。
为什么会发生巫蛊之祸?究其原因,可以说是太子刘据过早暴露自己的观点和施政方针。试想,你的观点如果表达出来了,等于你的心思被别人看得明明白白。那么,不赞成你观点的人自然而然会设置阻力反对你。所以,人要善于隐藏自己的观点。
刘据是汉武帝和最宠爱的卫子夫所生。汉武帝也非常喜欢这个儿子,并且已经将其立为太子。按照一般的逻辑,只要不犯错误的话,汉武帝百年之后,刘据完全是可以顺利继位的。但事情偏偏出现意外,横生枝节,问题就出在刘据当太子时过早暴露自己观点,结果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煮熟的鸭子还真飞了,自己不仅没有继承皇位,还白白丢了性命。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汉武帝喜欢严刑峻法,任用的多是严苛残酷的官吏。而太子刘据待人宽厚,经常将一些他认为处罚过重的事从轻发落。这样做,无疑使朝廷官吏分为两派,一派是太子党,为人宽厚的都依附太子。一派是君王党,用法严苛的都诋毁太子。而且,君王党一派会怎么想呢?你太子将来要是继承了皇位,会有我们的好日子过?那还不如现在千方百计阻拦你上位。
这就为巫蛊之祸埋下了隐患和祸根。
尤其是当太子刘据的舅舅——大名鼎鼎的大将军卫青去世后,太子失去了母亲娘家的靠山,于是,以江充等为中坚力量的反太子一党便加紧诬陷活动,竟相陷害太子,并成功蒙骗汉武帝,最终导致巫蛊之祸爆发。太子刘据死于非命。数万人头落地,几十万人被牵连。
【原文摘要】
上每行幸,常以后事付太子,宫内付皇后;有所平决,还,白其最,上亦无异,有时不省也。上用法严,多任深刻吏;太子宽厚,多所平反,虽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悦。皇后恐久获罪,每戒太子,宜留取上意,不应擅有所纵舍。上闻之,是太子而非皇后。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毁之;邪臣多党与,故太子誉少而毁多。卫青薨,臣下无复外家为据,竞欲构太子。
【原文摘要】
汉武帝每次出外巡游,经常将留下的事交付给太子,宫中事务交付给皇后。如果有所裁决,待汉武帝回来后就将其中最重要的向他报告,汉武帝也没有不同意的,有时甚至不过问。汉武帝用法严厉,任用的多是严苛残酷的官吏;而太子待人宽厚,经常将一些他认为处罚过重的事从轻发落。太子这样做虽然得百姓之心,但那些执法大臣都不高兴。皇后害怕长此下去会获罪,经常告诫太子,应注意顺从皇上的意思,不应擅自有所纵容宽赦。汉武帝听说后,认为太子是对的,而皇后不对。群臣中,为人宽厚的都依附太子。而用法严苛的则都诋毁太子。由于奸邪的臣子大多结党,所以为太子说好话的少,说坏话的多。卫青去世后,那些臣子认为太子不再有母亲娘家的靠山,便竟相陷害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