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史上功亏一篑的四大事件,看看哪一件事最可惜?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 |泰西太腻

编辑 |泰西太腻

前言

今天我们来盘点历史上的四件大事,如果最后关头运气稍稍眷顾,结果可能天翻地覆,历史轨迹也可能被改写,可惜最后却只差一步,这不禁感叹命运的无常

荆轲刺秦

战国末期,群雄割据,各国形势动荡多变,秦国商鞅变法后,国力大增,军事实力远超其他诸侯国,在秦王嬴政继位后,进行了一系列周密部署,准备统一六国,相比之下,燕国实力较弱,太子丹深感秦国对燕国存亡构成重大威胁。

太子丹本是秦国人质,后逃回燕国,他目睹秦国强大,六国衰微的局面,萌生了刺杀秦王的念头,希望扭转局势,他首先求教自己的老师鞠武,希望能出谋划策,而鞠武思虑良久,也无妙计可出,无奈之下,鞠武推荐一位隐居山林的高人田光

田光年事已高,不再涉足世事,便向太子丹举荐自己的好友荆轲,荆轲是一位侠肝义胆的侠客,曾游历诸侯各国,交游也广泛,有很高的威名,太子丹得知后,十分高兴,立即派人前往迎接。

太子丹对荆轲可谓是寄予了非常厚望,不仅派出使者前往迎接,还准备了丰厚的礼遇,当荆轲到达燕国后,太子丹也是亲自接见招待。

之后没多久,赵国也已经灭亡,这时秦军也压境了燕国,于是太子丹催促荆轲尽快行动,荆轲提出需要取得樊於期的人头,以示对秦国的态度,这是刺杀的资格,樊於期本是秦国大将,后投奔燕国避难,太子丹不忍杀害,于是荆轲便设计诱导樊於期自刎。

在樊於期死后,荆轲又称需要同伴才大有成功之望,太子丹急切盼望刺杀成功,多次催促之下,荆轲只得带上名声狂傲的秦舞阳出发。

荆轲冒充燕国使者,献上了樊於期的人头,声称愿意献上燕国地图,表示燕国愿意投降秦国,秦王政得知后,非常兴奋立即就召开了朝会设宴接待,荆轲进殿呈上人头,秦舞阳也呈上了谎称的燕国地图,正当秦王感动于地图上的城池时,谁知地图一展开,匕首突然跃然纸上!

这时,荆轲猛然出手,袭击坐在上位的秦王,秦王的反应也很敏捷,他立刻就甩开了被抓的衣袖,仓皇逃离,当时在现场的诸臣们也来不及阻止防卫,随后秦王就一直绕柱狂奔,荆轲在其身后一直紧追不放。

最后,秦王在臣僚们的提醒下,用力拔出了腰间佩剑,一剑斩断荆轲左腿,伤重的荆轲再无还手之力,最终被众臣制服杀害。

回看荆轲刺秦这件事,就差一步荆轲便能得手,如果他刺杀成功,接下来的历史也会被改写。

赵光义幽州之战

公元976年,宋太祖驾崩,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为宋太宗,赵光义此前通过政变夺得皇位,心中对太祖及“烛影斧声”之事还念念不忘,为了证明自己的才能,他决心收复被辽国占据的燕云十六州,借此来超越太祖的功绩。

在公元979年,赵光义率领30万大军北伐辽国,宋军势如破竹,相继收复了河北等地,很快,幽州孤城成为了收复燕云的最后一关,赵光义也是亲自指挥围攻,然而因为军纪涣散,多日都无法攻下。

就在宋军陷入胶着之时,都指挥使李扎勒灿选择了叛变投降,这时城池防线也出现了缺口,宋军也趁此机会攻入城内,看似胜利在握。

然而,辽国名臣韩德让及时的重整了军队,成功的将宋军驱逐出城,宋军失去了战机,不久后辽援兵也来到,两军在高梁河展开了大战,赵光义亲临前线,最后却反遭重创,只得仓皇撤退,30万军队以不足半数回师,这一次,赵光义的北伐梦碎于幽州城下。

这场败仗结束之后,赵光义并未死心,7年后他又发动了雍熙北伐,再度进犯幽云十六州,可惜辽军仍旧以骑兵优势大败了宋军,两次北伐都是以失败收场,赵光义收复燕云的梦想也从此破灭。

两次北伐均告失败,虽然打击了赵光义的自信心,但他并未因此丧失对国家前途的期许,他开始反思军国大计,改弦更张,最终成为了一代明君。

明末第一猛将差点改写历史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农民起义、女真入侵,国力日衰,在这一时期,明军中出现了一批勇猛的大将,其中最为杰出的便是山西将军曹变蛟

曹变蛟天资聪颖,十岁便开始跟随其叔父、名将曹文诏南征北战,15岁首次上战场,就以骁勇闻名,冲锋陷阵,令人刮目相看,他力大无穷,能直接冲入敌阵,所向披靡。

据说曹变蛟臂力过人,能一马当先直接杀入敌阵,令敌军胆寒,1631年,曹变蛟随曹文诏镇压河曲农民起义,立下了赫赫战功,获得崇祯皇帝嘉奖,当时朝野对曹变蛟赞不绝口。

1637年,曹变蛟在陕西李自成部决战,他调动大批明军,合围歼灭了李自成的主力部队,一共歼灭了近7000人,这场惨败使李自成元气大伤,只带7人逃走,连老婆孩子都顾不上,曹变蛟因此功绩卓著,被封为左都督,声名大噪。

在1640年时,皇太极领清军南下,明军与它在松山形成对峙,曹变蛟认为必须改变被动局面,于是便决定孤注一掷,他选择夜袭皇太极大帐。

夜晚,他亲自带队,悄无声息的来到大帐,直取皇太极,最后险些得手,曹变蛟勇冠三军,持刀强攻,几乎突破重围直达皇太极帐前,只差最后一步就能擒拿皇太极。

然而守卫的清军们群起射箭,曹变蛟也因此中箭负伤,最后只得命令突击队撤退,这次冒险行动曹变蛟就差一点就成功了,而经过这件事之后,皇太极大怒立即就调动了精锐部队猛攻明军。

不久,松山城守将叛变,开城投降,而曹变蛟即使是身负重伤仍是拒绝投降,最后他壮烈殉国。

曹变蛟的英勇忠诚为后人所津津乐道,成为明末第一猛将,他差点偷袭得手,生擒皇太极,改写明清战争的历史进程,可惜最后一步未能成功。

鸿门宴

项羽年仅24岁便在楚怀王的支持下起兵反秦,一路上连战连捷,最终在巨鹿之战中击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亦率军西进,最终攻入咸阳,迫使秦二世投降,两军约定先入关中的将领就可称王,此后两人也是旗鼓相当,难分伯仲。

公元206年冬,项羽率大军来到咸阳,他在得知了刘邦已称王后,大怒之下在鸿门设下重兵,准备一举歼灭了刘邦,刘邦也是孤军前来,只带了百余骑前来谢罪,并表示自己进关中纯属意外,项羽虽然大怒,但还是接受了刘邦的道歉,随后两人坐下共进晚餐。

当时楚军主帅项羽居中主位,刘邦坐在下首,两人对坐而食,其他文臣武将依次排列两侧,在酒过三巡后,谋士范增见项羽迟迟不发难,边心知主公一定是性情仁厚,今日难除后患。

于是他暗中唤来心腹项庄,命他设下杀局,之后项庄前来表演剑术,随后蓄势准备刺向刘邦,在危急时刻,刘邦心腹张良识破了其计,他急唤了樊哙持剑入帐,樊哙竖前来后也是直接剑指项羽。

在两军对峙之间,张良趁机献上了玉璧和白璧为礼物,项羽欣然收下玉璧后,心情大好,之后便顺水推舟接受刘邦离席,这可把谋士范增气得不轻,他将白璧摔碎,悲叹道:项王失却天下,非刘邦莫属!”最后,刘邦建立了汉朝,继秦称帝,而项羽则在垓下之战后自刎殉国。

作为汉初两大雄主,项羽与刘邦本可并驾齐驱,然一顿鸿门宴使两人命运天差地别,鸿门宴是项羽离成功最近的一次,但是最终他却没有选择杀刘邦。

结语

历史的洪流总会给人类带来惊喜和挑战,有些人为之努力却功亏一篑,也许这就是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