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将众多,中国人为何奉战败的关羽为神?还建了30万座关帝庙

东汉建安24年,关羽荆州之众,出击襄樊

战争总共持续了8个月之久,从开始的连战连捷,到后来的一败涂地,关羽父子最后在吴魏联军的夹击下,退无可退,麦城被俘。

唐代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名诗,虽然是在赞颂后来的蜀相诸葛亮,但是用在关羽身上,似乎也颇为贴切。

关羽一生的形象,光辉灿烂,被后世慕武者拜为“武圣”,舞文弄墨者也尊称其为“关夫子”。

从关夫子读春秋,到青龙赤兔万人敌,关羽的祭拜活动自古皆有。

百姓顶礼膜拜,君王立庙供奉,到了明清时期,全国的关帝庙就已多达30余万座,光是北京一城之内,就超过了百家香火,其数量之多,人流之盛,堪为各庙之最。

关羽的结局虽然是兵败身死,但是历史常常赞颂他有国士之风。千百年下来,百姓更是尊之为神。

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在三国众多名将中脱颖而出,一步步走上神位的?

忠义礼智信

欲评身后事,必先观其人。

关羽的生平故事,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甚至亚洲各国人士聚在一起,即便语言不通,也能畅聊《三国》的各种典故。

关云长,本是一介凡人。他的出身也只是一名小卒。

但是,历史中的他又是那么不凡,作为三国屈指可数的名将,他的武功卓著,战果累累。

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到官渡颜良文丑,再到千里单骑,单刀赴会,还有最后的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关羽的青龙刀可谓所向披靡,万夫莫敌。

虽然所有的事迹,有真实的历史,也有编写的演义,但是千年下来,人人依旧津津乐道。

然而自古人们的传颂,不仅仅是他的武勇善战,更多的,还是他的精神品格,是他的灵魂和中华神韵的结合,是他背后不灭的世代更替以及广博的人文情怀。

关羽,是忠义无双的良将

他随刘白手起家,以匡扶汉室为己任,虽然一开始既无属地,又无兵马,还要四海为家,甚至权宜投敌,仍旧表现的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许田狩猎之时,曹操身为汉室之臣,却对献帝表现不敬,在旁的关羽怒不可遏,按剑欲杀,而刘备知晓情势不利,才将其拦下了。

徐州之围后,关羽投降了曹操。但是降敌前,他提前申明自己是降汉而非降曹,后来身在曹营而心不改,加官进爵而志不移,破袁之后,更是挂印封金,千里寻主,终成忠义的美谈。

汉寿亭侯”封自朝廷,关公当之无愧。

关羽也是礼智信用的雅士

建安13年,曹操在赤壁惨败,一路仓惶北逃,却在华容道又被关羽拦住了去路。

因为感念旧恩,关公心中不忍,所以甘冒军法,私自放脱了曹军一条生路。而曹孟德虽是死敌,他仍能以礼义相对,以思智来判断形势,实属让人钦佩。

长沙之战,敌将黄忠马失前蹄,阵前束手,他又感念其年迈,且“平生不斩落马之人”,大方释之,此举为西蜀换来了一员虎将,也为自己的仁智留下了美名。

最后关羽镇守荆州时,吴军对其百般拉拢,始终未果,然而与其对战,又无把握,于是摆下了“鸿门宴”。

关羽也知晓三分天下的形势,以及与吴国关系的重要,信任与决裂只在旦夕之间,所以他干脆只身赴会,谈笑间与敌帅斗智斗勇,杀机下却能安然而回,威震江东,有胆有识。

纵观关羽的一生,乱世中坚守原则,洒脱下保持信义,驰骋天下,傲视群雄。

他既有性格上的弱点,也有人格上的魅力,他是独当一面的大将,也是可爱可敬的侠士,他的形象和故事如此丰满,所以才能代代相传,神乎其神

侯王帝圣天

侯至王,王至帝,帝至圣,圣至天”其实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最早祭拜关公的活动,出现在晋末五代之时。一些禅寺庙院开始传述他的事迹。

到了隋唐,虽有人为关羽立庙,但是他只作为庙中主神的护佑之一。当时盛行祭孔武庙中摆放的也是武成王姜太公。

随即佛教盛行,为了与本地民生结合,佛典中引入了关羽被僧佛超度,成为伽蓝的神话。

宗教与名人互相增持,教义得到传播,而关羽的名望也开始被广泛传颂。

到了北宋时期,道教又开始兴盛,同样的原因,他们也把关羽请进了神仙体系,而恰逢国君信道,宋徽宗还加封其为“崇宁真君”。

短短几十年内,关羽的封号被追加了近十次。从“忠慧公”,到“武安英济王”,官位支线上升。

再加上当时国政躁动,边关战事不断,所以忠勇善战的关羽得到了格外的推崇。“红脸,美髯”的造型也出现在更多的庙宇当中。

儒释道三教加持,皇帝亲自追捧,民间更是喜欢。

关羽的威名渐渐回响全国各地,专门祭祀的关帝庙也同时出现了。

到了元明时期,曲艺诗歌以及小说的流行,让关公的影响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他的模样有了更多细节——丹凤眼,卧蚕眉,身高九尺,美髯公

朱元璋一路追封,从关帝到武圣,封号也越来越长。

万历年间,关公被封为“三圣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

关二爷扶摇直上,已经位列仙班。

然而巅峰期还在清朝,这个时代先后有超过十位皇帝,二十多次为关羽亲旨加封,简直要把所有赞美之词都在关公面前排上一遍。

关羽终于变得家喻户晓,人尽称颂,而他神一般的名望与传说,也在神州大地上生根发芽,几十万座的庙宇楼阁拔地而起,承载着无数的祈祷盼望和崇敬之情。

当年之景色

蜀将关羽在吴国殒命,吴王孙权为了避祸,将其斩落的头颅送往了魏国

曹操对其心爱有之,敬畏有之,痛惜欣喜的复杂心情也有之。

他厚葬了关羽,下令全国哀悼,彼时,吴国也在致哀,蜀国更是全民戴孝。

一员武将去世,三国同办丧礼,此事是一个时代的神话,也是永久历史中的神话。

而今,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各地都能听到关羽的故事,关帝庙内刻着刘关张桃园结义的图画,古树葱葱,桃花艳艳,仿佛当年之景色。

而神灵不灭,人人心中,云长犹在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