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誉为“女中尧舜”,临朝听政9年,却为北宋灭亡埋下了隐患

宋朝300多年的历史中,一共有9名女性掌权者临朝听政。其中,宋仁宗朝的皇太后刘娥和宋哲宗朝的太皇太后高滔滔摄政时间最长。但是史书对这两位摄政太后的评价却大相径庭,刘娥的口碑很差,而高滔滔口碑最好,被誉为“女中尧舜”。历史上真实的高滔滔是什么样的呢?

高滔滔出生于名门望族,宋仁宗皇后曹氏是她的姨妈。因此,她自小便在皇宫中生活,与宋仁宗的养子赵曙(即宋英宗)青梅竹马。1063年,赵曙即位后立高滔滔为皇后,她为宋英宗生育四子四女。宋英宗体弱多病,在位不到4年便病逝了。长子赵顼继位,即宋神宗

20岁的宋神宗意图改革旧制度,他大胆起用王安石推行变法。变法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新法触动和损害了部分权贵商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于是出现了变法派和反对派两股势力激烈对抗。宋神宗郁郁寡欢,终于在他38岁那一年驾崩仙逝。9岁的皇六子赵煦继位,即宋哲宗。于是,太皇太后高滔滔临朝辅政,开启了她长达9年的摄政生涯。

宋史》对高滔滔给予非常高的评价,称她为“女中尧舜”,并将其摄政时期称为“朝廷清明,华夏绥定”,“我朝之治,元祐为甚,母后之贤,宣仁为最”。但历史真相果真如此吗?我们来看看高滔滔执政期间所做的事。

废除新法,使国民经济开始衰落

高滔滔是反对变法革新的,宋神宗在位时,她就和太皇太后曹氏、宋神宗皇后向氏一起向宋神宗施压,要求废除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恢复以前的祖宗旧制。

所以,她摄政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任命司马光为相,将吕公著、文彦博等人重新引入朝堂,这些人都是变法的反对者、祖宗旧制的拥护者。于是,朝廷中出现了变法派与保守派势不两立的对峙局面。朝局的重心也从研究发展经济转成派系斗争,国民经济开始走下坡路。

排除异己,党派斗争日益加剧

变法派中有人认为变法革新可以促使国富民强,也有人想借变法谋求一己私利,保守派中同样也有人无私为国谋求发展,也有人试图通过变法获得更多利益。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高滔滔并没有采取更智慧的手段,她一味地依赖那些保守派老臣,打压主张变法的人。

宋神宗时期党派纷争不断,在高滔滔执政时期有愈演愈烈之势。党争成为北宋末年政局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从高滔滔摄政起一直到宋哲宗亲政后,整个大宋弥漫着怨恨与复仇的情绪。

高滔滔与刘娥不同,她在摄政之前,从未有过参政辅政的经验。她没有像刘娥摄政时期那样建纲立制、兴利除弊的社会变革,也不具备高瞻远瞩地处理朝堂纷争的能力。实际上,正是高滔滔摄政的这9年时间,为北宋灭亡埋下了隐患。

那么,为什么《宋史》对高滔滔有如此高的评价呢?高滔滔是保守派的最高代表,是皇权的坚定拥护者,她更容易得到写史者的认可。因此,宋高宗时期,对高滔滔摄政时期的历史记录进行了修订,书中对她的政绩给予充分肯定,称她为“女中尧舜”。虽然不符合历史真相,但元代官修的《宋史》就是以南宋的史书为蓝本,因而,这段被改写的历史就这样被《宋史》继承下来,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