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军的未来之星到匈奴的中流砥柱,看李陵的跌宕人生

大汉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此时距离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发生的汉匈漠北大战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曾经扫荡草原的汉帝国军界的双子星座——卫青霍去病,已经离世,大批优秀的将领和老兵业已凋零。而匈奴则利用这20年的时间休养生息,他们远离长城,退居在漠北,他们卧薪尝胆、他们誓要找回昔日的荣光。

这一次,匈奴先发制人,匈奴右贤王统帅数万精锐骑兵越过沙漠,对长城沿线的汉军据点展开突然袭击,驻防汉军多为新兵,且自漠北大战后,边境一直处于和平状态,面对匈奴的突袭,汉军据点纷纷易手,整个北部边境再一次陷入匈奴的威胁之下。

于是,汉武帝刘彻任命贰师将军李广利为主将,统率3万精锐汉军骑兵出击匈奴。同时任命李广的孙子李陵为先锋,率步卒五千出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李陵运动至浚稽山时,被匈奴单于所率的八万余骑兵包围。虽率军力战,终因粮尽矢绝,救援不继而投降。为了表示对人才的尊重,匈奴单于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陵,并册封李陵为右校王。实事求是地讲,当时汉匈交战时投降是很正常的事情(当然是战败投降而不是主动投降的那种),而且李陵投降后也没做对不起大汉的事情。但一则李陵率军进攻大汉的谣言终结了这一切。刘彻听信谣传,以为李陵教匈奴练兵,遂族灭其家。虽然后来证实是谣言,但李陵一家的人头再也接不上了,李陵也因此伤透了心,对汉武帝彻底绝望。

李陵在匈奴20多年,官至匈奴亲王,在匈奴颇受尊重,屡次为匈奴立下战功,击败匈奴在东部的劲敌鲜卑和乌桓。但他有一个底线,那就是坚决不参与对大汉的军事行动,即便全家被屠,依然尊重母国,这份赤子之心也是难能可贵。李陵在匈奴时与被囚禁在北海牧羊的苏武关系密切,多次接济苏武,后来苏武回归大汉后向汉廷汇报了李陵在匈奴的生活思想动态,当时汉帝国正缺乏名将,而李陵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是杠杠的,且李陵心怀母国,忠诚度也是足够的,至于那场冤案,新即位的汉昭帝早就为李陵平反了,并恢复了李陵家族的名誉。

汉昭帝在听完苏武的汇报后,当即派出使节到匈奴游说李陵归国,但一个人一旦伤透了心,再也挽回不了的,况且好马不吃回头草,作为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汉子,又岂会做反复无常的事情(已经投降匈奴,再背弃匈奴,那也是不地道的)。

霍光上官桀与李陵素善,遣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之。陵曰:“归易耳,丈夫不能再辱!”遂死于匈奴。(《资治通鉴》.孝昭皇帝本纪)

莽子曰:李陵本是名将李广之孙,自幼饱读兵书,年青时率5000步兵横行沙漠,会战8万匈奴铁骑,终因兵力悬殊、后援不济、内部倾轧导致兵败被俘,身已尽报国之责,家却造灭族之灾。在匈奴20年,始终不向母国发一矢。而后,面对大汉投来的橄榄枝,不为所动,最终老死荒外,虽有遗憾,终全大丈夫名节也。李陵本可成为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名将,只因为汉武帝的错误处置,导致名将为匈奴所用,无论是对大汉还是对李陵都是一个莫大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