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古代,你还会过夏天吗?

六月盛夏

天气晴朗,万物可爱

烈日炎炎的夏季

往往让人燥热难耐、汗流浃背

现代人尚且可以躲在屋内

吹风扇,开空调,喝冷饮

躲避暑气的熏蒸

在没有电与机械的过去

人们又是如何面对酷暑的呢?

古人消暑

靠的可不是“心静自然凉”的心理降温

或许他们比你想象得要更加聪明

古人随着季节的转换,会有规律的换穿面料不同的服装。大约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端午节这一天固定成为全社会集体换穿夏季服装的日子。

古代富人夏日常穿纱衣,纱衣轻薄、透气,陆游老学庵笔记》中提到:“亳州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

而稍微大众化一些的,普通老百姓穿着的,则是从葛、麻等植物皮中提取纤维制作的衣料。《韩非子·五蠹》中说,尧就是“冬日麑裘,夏日葛布”。为避免汗水打湿衣服,也会在衣服里穿件“竹衣”,穿在身上具有透气和隔汗的功能。“

曹丕有诗云:“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说的就是天热时,把瓜果用冷水浸后食用。

同时,古代的冰饮也是消暑美食之一,宋朝就已出售冷饮,诗云:“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而且宋代冷饮的种类很是丰富,已经有冰糖、冰雪、冷元子、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酸梅汤等。元代之后,冷饮品种更是剧增。

吃 冰

冰 鉴

从古代延续到现代,最接地气、最大众化的驱暑秘招,当然就是扇子了。

古时,扇子被称为“摇风”,又叫“凉友”,多用竹篾编成。汉代的贵族之家还流行一种“人工风扇”,“又作七轮扇,七轮大皆径尺,递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

冰块也一直是古人避暑降温的重要冷源之一。几千年前,古人就懂得冬冰夏用。他们在冬季储存冰块,深凿井洞,把冰放在其中,再以土厚掩。待到夏季取出,利用天然冷源给房间降温。

《周礼》中还提到“冰鉴”,即古代的冰箱。冰鉴类似内部中空的盒子,把冰放在其中,再把食物放在冰中间,用来保鲜。

此外,凉枕、凉席也很常见。

凉枕通常为玉石、水晶、陶瓷质地,瓷枕的枕面是一层釉,夏天枕于其上,睡起觉来很凉快,正所谓“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

古人的“席”与今天的“凉席”并不相同。席子性温,是冬天用的,而夏天纳凉用的实际上叫簟,夏簟祛暑降温、凉爽宜人,所以古人送给了它一个相当形象的称呼:夏清侯。

扇 子

凉 席

古人避暑自然也想到了改造居室环境,建造一个有制冷设备的夏房来度过夏天。先秦时期的窟室,秦汉时期的凉房及皇家的凉殿,后来的冰室、凉窖,都属于夏房。

唐代出现了凉屋,这种房子一般临水而建,采用类似水车方式推动扇轮摇转,将凉气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机械将水传到屋顶,然后沿檐而下,如此往来,屋内很快就凉爽了。

民间比较常见的,就是挖深井采集冷气,即在厅内或是需要的房间挖一深井,上面用盖子盖妥,盖子上凿孔,夏天便有冷气从下面出来。

了解完古人的生活智慧

再说回现代

现代避暑的方式更丰富

且不局限于时间、地点

譬如博物馆也可以是避暑好去处

在感受清凉的同时

还可以丰富见闻、增长知识

陪你度过充实的夏天

(来源:绵阳市博物馆服务号)

手牵手防范非法集资,心连心共筑和谐家园‍

-或许你还喜欢看-

绵阳旅游投稿邮箱:myslvyouju@163.com

这,就是绵阳

重启跨省旅游!风光静候缘客来,绵阳今始为君开。

仲夏昼日长,开轩纳微凉~绵阳暑假出游攻略出炉,快来这里安放你家的“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