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和平以共谋发展,聊聊明朝与各国建立的“和平外交”朝贡体系

朝贡贸易制度作为我国古代王朝与外国交流贸易的独特制度,它的产生与发展顺应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中国根据自身国情自然演变出的一种贸易交流方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王朝在面对外国国家邦邻时的兼容并蓄,开怀友好的礼仪之国的和平发展的特点,是古代版的“一带一路”。

“万国来朝进贡,仰贺圣明主,一统华夷。普天下八方四海,南北东西。”明代洪武年间的《太清歌》曾经有过这样一番对于海外各国来朝贡的描写,尽管我们不能穿越历史亲眼一睹这壮观豪迈的场景,但从明代遗留下来的诗歌之中我们仍然可以想见当时初建的明王朝的兴盛与繁荣。

一 朝贡制度究竟是什么?

朝贡这个观念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早就形成了,它的意思指的是一方将货物财富献给另一方。

《禹贡》中有过这样的一段记载:“贡者,从下献上之称,谓以所出之谷,市其土地所生异物,献其所有,谓之厥供。”

《禹贡》这本书作为《尚书》中的一篇重要文章是由大约战国时期的人所创作的关于国家统一之后该如何治理的一本重要的书籍,在这段话中作者首先给我们将贡的意思做了详细而又全面的解释,使我们了解到贡的概念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形成了。

中国的朝贡制度建立的也十分的早,自公元前三世纪开始之后便一直延续到近代十九世纪的尾声,是一种在政治经贸上以东亚中国为核心的逐渐向外扩张的体系。它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于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贡献,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发明创造,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 朝贡双方究竟要干什么?

首先朝贡关系的双方分别为明王朝以及对明王朝进贡的各个邦交国。对于进贡国来说接受朝贡成为朝贡体系的一员,就相当于承认明王朝的中心,融入明王朝的整个政治体系中间去。小国的国君要接受明王朝的册封,受到明王朝的承认。而明王朝作为宗主国有义务保证小国的国家和平与安全,是一种互惠互利的体系。

贸易方面则是将小国带来的货物分为“正贡”以及“附带货物”两个不同的类别。“附带货物”占据了进贡国进贡货物的几乎全部,这其中的一部分由明王朝进行高价收购。另一部分则有进贡国在明王朝官府指定的区域内与中国商人进行交易贩卖。

由于来朝贡的国家非常的多,同时又分布广泛,因此他们的货物对于明朝来说也是十分的重要,采购朝贡国的香料、药材等一系列的物资使得明朝政府获得巨大的利益。

比如明朝初年火器就已经十分的流行了,众所周知火器最重要的原料便是硫磺,可是当时的明王朝仅靠自身所产的硫磺根本无法满足自身的火器制造需求。而此时的琉球、日本等国每次的朝贡都会带上上万斤的硫磺作为朝贡交易的货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明王朝自身的不足。

另外如朝鲜等国也因为明王朝内部的军马不足而被强制进贡马匹满足明朝的需求,上述的种种事情都是为了打破大家关于朝贡是由明朝单方让利的刻板印象。

第二则是明王朝作为被进贡的国家,在这些国家进贡之后有义务对他们做出回赠,比如赐予他们各种的丝绸、金银、历书等这些小国家喜爱的东西。这种由明王朝对于进贡国的赏赐使得进贡国也能获得收益,这样便使得更多的国家愿意成为朝贡国,有助于双方长期维持稳定的朝贡关系,也使得明王朝的朝贡体系越来越大。

三 明王朝为何会选择朝贡政策作为一种对外的政策

朝贡政策本质上是一种和平积极的对外交流与融合政策,即一种对外政策。对于古代王朝来说对外政策的类型有许多种,比如明朝的前一个朝代元朝就是以扩张与征服为对外国策的基本方针,此时对于初立的明王朝来说选择一个正确的对外政策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外部危机仍然十分的巨大,公元十四世纪后期由于元朝统治集团的无能腐朽导致中华大地上烽烟四起,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打败强敌在南京建立了洪武政权。

但是朱元璋的明朝却并没有消灭剩下的残余元朝势力,他们逃亡遥远的北方草原地区重新建立政权,同时新建立的明王朝在海上也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当时海外的满者伯夷称雄海上多年,对明王朝的辽阔海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同时此时的日本由于陷入动乱之中,长期的南北朝战争使得无数的浪人逃离本土,在海上称王称霸,甚至在洪武朝时期这些浪人竟然偷袭苏州、山东等明朝沿海富裕地区,这些复杂的海上威胁使得朱元璋的明王朝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内部的危机一个接着一个,当时的中国由于元朝统治后期长期的战乱使得整个国家人口稀而社会秩序亟待发展,使得明王朝要采取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对外政策来稳固自身的外部环境。同时或许朱元璋借鉴了元王朝不知收敛、长期扩张所造成的自身统治的迅速崩坏的教训,和平的朝贡制度最终便这样被选择了。

“四方诸夷,僻在一隅,皆限山隔海,……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从朱元璋主持修订的《皇明祖训》中所记载的朱元璋对于外交政策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他对当时的其他国家的政策便是和平交往,友好相处。

政治上刚刚建立的明朝特别需要这些国家来加强明朝统治的合法性。中国自古代开始就有万国来朝的记载,唐代的著名诗人贺知章就曾经在它的诗歌《太和》中这样描述唐王朝的兴盛之景。“昭昭有唐,天俾万国。列祖应命,四宗顺则。申锡无疆,宗我同德。曾孙继序,享神配极。”在古人看来四海归心万国来朝是一个王朝鼎盛繁荣的象征,可以说对于统治者的统治合法性有极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朝贡政策使得明王朝与周边国家建立了稳定的邦交关系,帮助明朝在和平的条件下逐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也促进了东亚等广大地区长期的和平与繁荣,是一种时代的选择。

四 明朝朝贡贸易的兴起、繁荣、衰败

朝贡贸易的兴起,朱元璋的统治时期。自从朱元璋根据内外环境分析之后便决定采取朝贡这一对外政策鼓励各个小国与明朝建立稳定的外交关系,明朝不对这些国家进行征伐。《皇明祖训》中就记载了朱元璋列出来朝鲜国、日本国、占城国、大小琉球国、真腊国、安南国等十五个不征之国。另一方面朱元璋对于危害明朝海上安全的国家采取严厉的打击。这样的分化策略使得明朝早期严峻的海上局势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也促进了朝贡贸易的欣欣向荣,茁壮成长。

繁荣的大发展,朱棣所支持的郑和下西洋。要说明朝时期最著名的事件那可就是明成祖朱棣时期的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啦。尽管有许多的野史都记载着朱棣是为了寻找明朝的第二个皇帝朱允炆而命令郑和数次下西洋的,但是这样的说法未免有些太过于荒唐了。为了一个失踪的皇帝而浪费了这么多的人力与物力并不是朱棣的作风。

许多人更加倾向于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的动机与朱元璋有点类似。比如通过郑和的船队打通与海外各个国家的联系使他们成为了朝贡体系的一部分,这样便扩大朝贡贸易体系,同时也促进了贸易得增长,使得朱棣的统治合法性得到加强,另外朱棣或许更多的是想借此在史书中留下一个励精图治,大有作为的皇帝的记载。

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或许有着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理由,不过郑和下西洋客观上促进了东亚、东南亚乃至南亚、西非等地的经贸交往,对于朝贡体系的发展与繁盛有着重大的影响。

五 玩不下去了!朝贡贸易陷入衰退期

明朝朝贡贸易的兴起是在朱元璋时期,而鼎盛是在永乐与宣德时期。到了明朝的中后期朝贡贸易逐步陷入了衰败的状态,这又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

自从土木堡之变之后,整个明朝的国力大幅的衰弱。特别是随着统治者不愿意派人前去下西洋使得朝贡贸易的发展一步步受到了崛起的私人贸易的冲击。私人贸易指的是绕开官方的朝贡而由民间所组织的私下里的贸易行为,它的产生是因为朝贡贸易往往限制交易次数,如两年或三年一次,这样的交易量远远不能满足交易者的需求,因此私人贸易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无法避免的历史趋势。

私人贸易的发展也经历了相当长的时期,首先是随着正统年间朝廷军队日益废弛,对于海上的管控逐渐的放松之后,一批违规的私人港口如月港、双屿港等港口逐步的繁荣昌盛起来。此时的私人贸易仍然得不到官方的承认,尽管有利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受到了许多的限制。

等到了正德年间由于朝廷的势力进一步衰弱,,朝贡贸易不断萎靡,官府无可奈何的放开对私人贸易的限制,例如正德年间官府的“抽分制度”使得私人贸易受到了合法的承认,到了嘉靖年间倭寇等大海盗占据海上,垄断私人贸易,而朝廷却很长时间内无法清剿掉这批海盗,这使得朝廷的朝贡贸易安全得不到保护,朝贡贸易的发展进一步受到了阻碍。到了隆庆开关,私人贸易完全放开束缚与限制之后朝贡贸易彻底的没有招架之力,最终名存实亡。

六 朝贡贸易带来的影响

第一是朝贡贸易成为了明朝政府控制国内经济以及保证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明朝政府通过朝贡贸易垄断了海外贸易。一些胡椒、香料等特殊商品只有官府手中才有,因此当时的明朝官府可以通过高价售卖这些垄断物品获得巨大的财政收入

第二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朝贡贸易初期进贡国为了讨好统治者特地选取了无数稀奇古怪的玩意来得到明朝统治者的青睐,这些特殊的物品包括香料、胡椒等都成为了明朝时期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使得明朝时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这些改变甚至还在影响今天的我们。

第三是由于明朝前期朝贡贸易使得人们养成了消费海外物品的习惯。等到了明朝中后期政府实力衰弱无法维持大规模的朝贡贸易之后普通百姓的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间接刺激了私人贸易的产生与发展,促进了明朝民间商业的繁荣。

结束

朝贡贸易在明朝是一种和平的对外贸易的方式,它的产生与发展促进了东亚等地的商品交流与发展,同时由于朝贡关系要求明朝对进贡国具有保护等义务。比如万历年间的抗倭援朝战争,使得朝贡贸易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明朝时期采取的朝贡贸易体系对于各个国家之间的人文习俗交流,文化历史的融合有着重要影响。

十三世纪时期,刚刚建立的明朝作为一个国力鼎盛、军事力量强大的统一王朝并没有受到前朝征服思想的影响,而是选择这种和平友好、互利共赢的方式一起发展,体现了我国自古以来就保存着的和平与文化思想,了解朝贡贸易的这段历史可以使我们更好的在今天进行和平友好的经济发展。

1、《太清歌》

2、《禹贡》

3、《皇明祖训》

4、《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