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的土客械斗,斗大了太平天国运动,斗出了一批“留洋”客家人

说到客家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客家人并不是一个民族,而是汉族的一个支系。根据史料记载,客家人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晋时期,后来经过五次迁徙,才形成了最后的客家人体系。

广东客家人的迁徙,“侵吞”了广西土人的利益

在客家人的迁徙过程,大多数都分布在了中国沿海省份,比如说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地。而在客家人的迁徙过程当中,又以迁往广东的客家人比较多。

虽然说古代都是以人口为尊,但是对于封建社会来说,人口多到超过当地负担,就不是一件好事了。比如说,由于太多的客家人聚集在广东,加大了广东的负担,让广东人不得不往其他地区迁徙。

在清朝中期,广东的人口经过了一次急剧的增长。假设把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的人口指数看成100的话,到了1851年(咸丰元年)就是2559,几百年的时间人口足足增长了20多倍。这增多到20多倍,很大一部分就是客人的“数据”。

由于人口的增长,在农耕社会下,自然需要更多的土地。然而广东地区耕地面积的增长,完全跟不上人口的增长。

比如相对于1685年来说,在1851年的时候,广东地区的耕地面积只增长了13.7%。但是以上面所说人口增长的20多倍来说,耕地面积增长的同时,平均耕地的面积在大幅度减少。

人口、耕地面积和人均面积

1685年的时候,广东地区人均工耕地面积可达到27亩每人,但是1780年(康熙四十五年)的时候,人均耕地面积才有两亩多一点。到了19世纪之后,人均耕地面积已经不足两亩。

但是以古代人的生产能力,想要活下去必须达到人均4亩的耕地面积。就算是土地再高产,也得达到人均三亩以上。广东地区的粮食不够吃,怎么解决?

要么就是广东大量人口往外迁徙,要么就是从其他地区“进口”粮食。而这两种办法,广东人都尝试过。

一、先说人口迁徙:人口迁移分为下层穷人和上层的富人。穷人是被迫迁徙,富人一是为了经商,二是为了扩大市场。

当时由于粮食不足,造成广东下层民众破产,破产后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只好来到广西、台湾、江西、四川、湖南和陕西等地谋生。

但是由于他们本身财力少,所以就算过去之后,也只能被当地地主雇佣开发山地。还有一部分人聚集起来自己发展,从事开荒山、行贸易的“创业”生涯。

土客械斗

在广西居住之后,一部分客家人靠着自己的努力发家致富,成为了当地的地主或者是商人,有例为证:

广西贵县的客家邱姓,每年光地租可以收1050旦。再比如广西贵县的客家温姓,每年可以收950旦的地租。牛运村的何姓、朱姓等,每年可收300到1000旦不等的地租。

除了这部分最穷的人发家致富成为地主之外,广东客民往广西迁徙的还有一类本来就是富商的人。商人到哪都能做生意,来到广西也是一样的。

当时的广西流传着“无东不成市”的说法,就足以说明广东商人在广西的作用了。如何体现广东商人在广西的商贸行为哪?我们可以从广东商人在广西建造的粤东会馆看起。

随着广东商人在广西的不断增加,广东商人标志性的建筑——粤东会馆,也在不断的建成。比如说康熙53年的戎墟粤东会馆,康熙61年的大乌墟粤东会馆,乾隆56年的江口墟粤东会馆,嘉庆9年的郁林县城郁东会馆。

粤东会馆

二、再说进口粮食:前面我也说了,广东为了解决当地的负担,一部分人迁徙了出去,还有一部分则是把外面的粮食“搬运”到广东。而在广西的这部分商人,就承担了粮食“搬运”的工作。

比如说1754年的时候,广东发生了饥荒,位于广西的商人把当地的米谷贩卖了广东。乾隆中期的时候,广西又出现了很多的商号,专门把广西的米谷、花生、豆子和糖等运到广东贩卖。

此举虽然富了商人,但是苦了百姓。因为由于广东商人对广西土著民的商业性掠夺,以及高利贷性的剥削。长期下来,两者存在了尖锐的矛盾。

广西土客械斗,斗大了太平天国运动,斗出了一批留洋客家人。

其实除了上述的地主以及商人的剥削之外,广东客家迁往广西的过程当中,也侵占了当地土人(土著汉人)的利益。当地的土人对迁徙过来的客家人产生了非常大的敌对情绪,有例为证:

广西贵县的客家丘姓,刚来广西的时候也是穷光蛋。之所以能够发家,是因为他借钱给当地的土人,如果土人还不起,便拿土地抵押。通过这样的方式,迅速积累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1908年还有土客械斗,这是当时的官兵去镇压

这种事情自然会引发敌对情绪,而随着时间的加长,敌对情绪越来越深,但是问题更大的还在后面。由于不断有广东客家人在广西发家致富,原先在广东的客家人看到之后,更加想前往广西发展。

但是较早前往广西的客家人,早已经收割了足够的利益,与当地土人产生了尖锐的矛盾。造成后来前往广西的广东客家人,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被当地的土人排挤、打压,矛盾又进一步激化。

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来自广东的客家内部不管阶级差异,形成了一个团结性的主体。与广西的汉族,以及壮族等土人发生了一场又一场的械斗。有例为证:

1842年的时候,在阳万县发生的一起土客械斗中,起因是当地的土人,对外来客家的高利贷剥削不满,最后以杀死59名客民结束。

由于土客械斗经常发生,因此当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为了能够在械斗中获胜,基本上每个村子都配发了武器装备。下面总结了一部分土客械斗的例子:

那么土客械斗,为什么又促进了太平天国运动。其实如果仔细看太平天国当中的拜上帝教的话,你会发现里面很多的人都是客家人。

比如说太平天国早期运动的六王当中,就有五个人是客家人,就连洪秀全都是。那么为什么客家人“喜欢”加入拜上帝会呢?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1850年10月份,客家富商温阿玉,准备纳当地的汉人女儿为妾,遭到了当地土人的联合反抗。随着反抗规模的扩大,最后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械斗。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富商比较有钱,占据了优势。但是随着械斗规模加大,越来越多的汉人加入进来,客家富商处于不利地位。最后温阿玉整个家都被烧了,当时类似排挤的例子数不胜数。

因此在遭受打压之后,来自广东的客人对拜上帝会提出来的平等理念产生向往,越来越多的客人加入了拜上帝会。随着大量客家人的加入,金田起义如燎原之势,牵一发动全身。

那么在金田起义之初,客家人到底占了多少呢?当时包括成员家属在内,金田起义涉及到2万多人,而客家人将近有14,000多人,它们分别是:

来自紫荆山的的农民和矿工,人数在2000~3000之间。来自桂平、平南、武宣和象州等地的教徒3000不到。来自贵县的矿工1000多人,来自陆川和博白的农民5000多人。以及在械斗当中败北的客家人将近5000人。

综上所述:之所以会发生土客械斗,是因为大量广东客人侵占了广西土人的利益。长时间积累之下,双方矛盾加剧,产生了一场又一场的械斗。

但是由于土著人数量居多,造成大量的广东客人被打压。而与此同时,拜上帝教的出现给了被被打压的客家人一种希望——人人平等,反过来促进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进行。

然而还有这么一大部分人,他们因为土客械斗的失败,被迫出海。而这部分人散居在东南亚各国,他们也就成了“留洋”的客家人。

下一篇文章,我们具体写土客械斗到底有多惨烈,不出意外的话,明天中午发布,记得关注,这样推送会更加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