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真实身高是多少?94岁贴身警卫员回忆给毛主席量身高的故事

文:大懒苏

前言

1952年3月,我从北京西郊玉泉山调到丰泽园,给毛主席当了随身警卫员。

我所在的警卫一分队又叫内卫班,共18人,专门负责毛主席住家和出行的警卫工作。我和王笃恭同志分别担任正副分队长,又称带班员。

我们平时和毛主席生活在一个院子里,卫士负责日常生活,我们负责安全警卫,因此我对毛主席的生活和工作比较底细。

本文口述人

王笃恭和毛主席比身高

那是在1952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和王笃恭同志分头去查哨。查哨完毕,我俩在颐年堂门口碰头,准备一起回值班室待岗。

就在这个时候,从颐年堂拐角处的过廊走出来两个人,是毛主席和他的夫人江青。

江青扶着毛主席的胳膊一起散步,两人有说有笑,看起来毛主席的心情很不错。

我们当时有规定,不允许打扰首长的日常活动。我俩转身就要走。

毛主席也看到了我们,他喊了一声“警卫”,同时打了个下压的手势,意思是让我俩等一下。

我和王笃恭站在路边,等着毛主席过来。

毛主席过来后,问:“小赵同志,怎么在这个地方加哨了?”

毛主席散步,一向不喜欢沿路设岗布哨。

我回答:“刚叫完哨,准备回去,没料想主席也在这散步,并没有特意加哨。”

毛主席“哦”了一声,然后非常风趣地说:“两位带班员同志能否赏个光,陪我们走一走,聊一聊?”

我俩陪着毛主席边走边聊,毕竟这种机会很难得,也非常乐意。

走了几步,毛主席指着我,对江青说:“这位小赵同志,是胶东人,也是你的山东老乡。他刚来我身边工作不久,我很满意。”

江青回话说:“我对警卫队新来的同志不熟悉,也不认识。”

毛主席立刻变得很严肃,他对江青说:“你不主动接近群众,怎么会认识他们呢?在我身边的每一个工作人员我都认识。我记得他们的名字,来自哪里。每换一个人,我就知道他一定是新来的,因为他们是为我服务的。如果对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都不去认识、不去关心,那又谈何更好地去为人民服务呢?”

当时气氛有点尴尬,大家都不再说话。

毛主席和夫人江青

王笃恭同志工作经验丰富,他在转战陕北期间,就给毛主席做前哨警卫工作。

他说:“请主席放心,同志们相处久了,彼此之间都会熟悉的。”

毛主席很诚恳地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未必明白我的意思。站岗放哨是苦差事,我平时很少过问你们的工作和生活,关心的也不够,对不住你们,更对不住你们的父母亲。以后我一定注意。”

他接着对江青说:“平时你也要多上心,帮我想着点,做好这个工作。”

江青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我们沿着石头小路走到含和堂,毛主席停下了脚步。含和堂当时是江青放映电影的地方,门口石阶上放了不少盆栽,开满了鲜花,非常漂亮。

毛主席盯着鲜花,自言自语地说:“摆这么多的鲜花,是给谁看呢?哪有人啊?这就叫孤芳自赏。放到公园去不好吗?让人民群众都来欣赏,那才是民心所向嘛!”

毛主席喜欢借物喻事,话里有话,但他一般不说透,全靠当事人自己领悟。这是他的性格。

毛主席在庐山

这个时候江青岔开话题,说:“大王同志,来和主席比一比,你们两个谁高?”

当时我们内卫班有两个大个子,一个是王笃恭,身高1米84;另一个是金武森,身高1米91,他是最高的。

王笃恭闪到一边,说:“不用比,主席肯定比我高。”

毛主席说:“还没比试,你就下结论?试一试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王笃恭和毛主席就这样肩并肩地站着,咧着嘴傻笑。

江青乐了,说:“大王同志,你以为这是拍合影照呢?不要肩并肩,要背靠背。”

王笃恭和毛主席比量了下,他比主席大约高两指。

江青就问:“大王同志,你身高多少?”

王笃恭说:“我进队测量过,1米84。”

江青点了点头,说:“差不多啊,主席现在是1米82。在延安的时候,他身高和你相当。年轻,又高又瘦。”

毛主席接过话茬说:“岁月不饶人啊!人不服老不行,身体的方方面面都在衰退,这是客观规律,谁也躲不过去。”

他又对我俩讲:“我现在是人老心不老,我们大家都要努力奋斗,为国家、为人民多做些事情,国家将来一定会建设好的。到那个时候,估计我要去见马克思喽,你们能看到。这个信心一定要有。”

为了让毛主席散步休息好,我和王笃恭借故提出要回去值班,毕竟领袖也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间。

王笃恭

王振海给毛主席量身高

1954年国庆节前夕,机要秘书叶子龙来请示毛主席:“总后勤部要给中央领导做一套国庆庆典服装,需要量身定尺寸。”

毛主席说:“我衣服够穿,不需要。”

叶子龙回话:“主席不做,其他领导肯定也不会做。”

毛主席想了一会说:“那我只报个身高数,但不允许做,其他人随便。”

毛主席随后来到院子里,准备量身高。我们也凑上去看热闹。

叶子龙

毛主席的院子,两边是走廊,中间是内坑。院内铺满了大青砖,年久失修,坑洼不平。

大卫士长汪东兴数次打报告要求翻新,都被毛主席拒绝了。

有一次,汪东兴趁着毛主席外出,自作主张,找来了工人,准备破土动工。

没想到毛主席提前回来了,他看到堆在院子里的水泥和沙子,找来汪东兴,很严厉地说:“这个地方修好了,留给你住吧。我另找房子,搬出中南海也可以。”

汪东兴是出于好心,却办了坏事。最后由周总理说情,他主动检讨二次才过关。

因此毛主席的院子,在当时用破旧不堪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汪东兴

毛主席双脚站在高低不平的两块砖上,外勤卫士王振海拿着软尺没法测量。

王振海资格老,在毛主席面前也放得开。他拍了下毛主席的腿,随口喊了一声:“老头,立正!”

没想到毛主席很配合他,双脚并拢,很顺利地量完了。

王振海报告说:“差一点点1米82,就按照这个数报吧!”

“老头”是我们警卫队私下对毛主席的代称。平时没人敢当面叫,王振海做到了。

王振海是在延安大生产运动的时候,来到毛主席身边的。他是毛主席的马前卒,资格非常老。他偶尔耍个小脾气、闹点小情绪,毛主席都不计较。但当面叫毛主席“老头”,还是第一次。

我们当时都替王振海捏了一把汗。

叶子龙更是急了,说:“王振海同志,你过分了,我命令你马上给主席道歉。”

毛主席眨眨眼,笑着说:“小题大做。我都是花甲之年了,喊我老头也没错啊!”

院子里欢笑声一片,我们也松了口大气。

王振海

王振海借机试探着问:“主席,你脚上这双圆头黑布鞋是不是应该换了?”

毛主席反问他:“为什么要换呢?”

王振海回答:“刚才给你量身高的时候,看到鞋底磨得比报纸厚不了多少,走路踩到钉子就坏事了。”

我们这些警卫人员也随附着说:“换了吧,花不了几个钱!”

毛主席很认真地说:“让我说吧,还是重复那些老话,你们嫌我啰嗦,不愿意听;但不说吧,看来是真不行呐。现在的条件比战争年代好多了。战争年代讲节约,可以说是没条件;现在有条件了还讲节约,那就要靠思想觉悟哩。所以说,艰苦朴素的作风一定不能丢!”

说完,他回办公室继续工作了。

毛主席

结语

见过毛主席的人很多,但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却极少。我根据老人的口述,写下了这篇文章,以证伟人身高之实。

【原创首发,欢迎阅读,多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