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室信奉佛教,所以清朝宫廷有个规定,给皇帝找个替身僧,做替身,这样可以使皇帝身体健康,福寿延绵。可能也是为了省了皇上的事,毕竟也不能让皇帝天天去吃斋念佛耽误国家大事。
清朝皇室中找替身僧,条件肯定是很苛刻的。这些代替皇帝出家的替身僧,生辰八字要与皇帝相符,不一定同年出生,但是要同月同日生,而且长相一定要端正,为了不丢皇上的脸面。
左起溥杰 傅仪 润麒
用替身代替自己出家,清朝宫廷认为这是一种能量传递,找一个替身,以自己的名字出家,获得的佛法就落在自己的名下了,替身出家所获得的佛法通过“能量传递”,转到了自己身上。当然这种事现在来看就是一种迷信。
溥仪登基成为皇帝后,内务府便开始找替身僧。找来找去,发现皇宫内有一个太监孙虎符合这些条件。当时的孙虎,还是一个职位很低的太监,年龄要比溥仪大20多岁。
溥仪的父亲与兄弟姐妹
那时在外人看来,孙虎是个极其神秘的人,轻易见不到,平时就替溥仪吃斋念佛,而且在紫禁城里,他是溥仪的代替者,不能轻视,也无人敢怠慢。
孙虎的年龄比溥仪要大上许多,而溥仪当时年龄还太小,不懂得皇帝能给他带来多大权利的时候,孙虎在皇宫后院里就已经可以算得上很风光了。他的吃穿用度上给了很多优厚条件,经常也会在一些祭祀等场合出现,享尽荣华富贵。平常在宫里的日子,虽然不能出宫,但也不用干什么伺候人的活,孙虎往往会提个鸟笼在皇宫里溜达。吃饱喝足,又有许多小太监给足他面子,替身人生也达到了巅峰。
溥仪
那时许多有头脑的太监,都趁着有皇宫发的工资,为皇宫办事的特殊身份,结交一些官员,以防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能用的上。可此时的孙虎,虽然说是皇帝的替身,有着挺高的地位,可毕竟不是靠辛勤工作干来的。若有些头脑,便应当在宫中多做善事,结交人缘,然而很可惜,孙虎大约是以前过得太久的苦日子,突然被人捧得很高,能代替皇帝去结佛缘,便被这从天而降的荣耀冲昏了头。他对人很是傲慢无礼,很多太监遇到孙虎,都毕恭毕敬地跟他打招呼,结果孙虎总是不屑一顾,理都不理,所以孙虎这种行为也得罪许多人。
其实当时的很多太监都比较有养老危机感。他们从小离开家,净身入宫后,就会伺候主人,没有什么一技之长,所以为了将来的养年生活考虑,太监们成立了一个互助组织,叫养老义会,太监们每个月拿出一些钱,交给养老义会。这样年老出宫的时候,就可以到寺庙里,不但有吃喝,死后还能有人帮忙下葬。宫里的太监们都去交钱,但是孙虎却从来不当回事,他认为,自己是皇帝的替身僧,沦落不到需要到寺庙里养老,就是死了,也会有皇家帮忙打理后世。所以孙虎从来没去交过这种钱。
影视剧照大太监
可是随着清政府灭亡,孙虎的好日子没了,冯玉祥派遣手下陆钟麟带领军队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溥仪出皇宫时身边倒是带了许多伺候自己的人,但是根本就没人考虑到孙虎这个人。
孙虎被赶出紫禁城后据说流落北京街头,因为没参加养老义会,没寺庙收留他,又因为平时人缘极差,也没人愿意出手帮他,最后饿死在街头。
孙虎本来有着比其他太监高得起点,却总认为高人一等,对别人嗤之以鼻,对自己的人生却毫无规划,一手好牌自己打得稀巴烂。能怪得了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