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不敢重蹈父亲的悲惨下场

2020年08月09日20:56:02 历史 1752

前言

夏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王朝,关于夏朝是否存在的问题呢,我们上篇文章做了详细论述。夏朝仅仅存在于后世的文献中,如《史记》、《竹书记年》,至今也没有当代考古资料的发现。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不敢重蹈父亲的悲惨下场 - 天天要闻

因此,对于夏朝,我们了解的并不多,最耳熟能详的故事,那就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具体的这里就不赘述了。

我们来说说,真实的大禹不入家门的原因,真的是因为大禹兢兢业业治水,没有时间回家吗?

原因并不是那么简单,这就要从失败的英雄鲧说起了。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不敢重蹈父亲的悲惨下场 - 天天要闻

鲧被舜以治水失败的理由流放致死

鲧其实是个失败的英雄,而且是个非常有群众基础的英雄。他的“失败”其实并不在于治水的失败,严格地说起来,鲧的治水根本说不上是失败。

那样的大洪水,谁规定必须九年要治理好?大禹不是在鲧已经治理的基础上又用了十三年吗?为什么没有人在大禹治水的第九年说他治水已经失败了呢?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不敢重蹈父亲的悲惨下场 - 天天要闻

所以,鲧被舜以治水失败的理由流放致死,其中的原因不是别的,是因为鲧在治水中的威望和影响,已经威胁到了作为接班人的舜的地位。说鲧治水失败,只是为处理他找个理由,他实际上应该是政治权力斗争的失败者。

从史籍记载来看,鲧不仅善于治水,还善于建城。《吕氏春秋》《淮南子》都有“鲧作城”的记载,《吴越春秋》更具体地说:

“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

看来,鲧是中国城郭的创始人。在古代,之所以“城”,应该是起源于古人防治洪水的活动。相传在尧、舜、禹的时代,黄河流域连续出现特大洪水,古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千方百计与洪水抗争。

而最初的办法就是“堙高坠庳,壅防百川”,即用泥土石块将氏族成员居住的地方筑起一道道堤埂式的土围子,以拦阻洪水,让氏族成员的居所和耕地、财产不受洪水的侵袭。

这种用以防水的土围子就是“城”的雏形。正因为如此,史书上才有鲧“作八仞之城”和“鲧障洪水”[8] 的记载。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不敢重蹈父亲的悲惨下场 - 天天要闻

在传统的历史评价中,说鲧治水只“陻”不“导”,就是说他只会堵不会疏。说鲧治水只“陻”不“导”是不客观的。

治水就只能“疏”而不能“堵”吗?必须要看具体情况。历史上的治水,堵与疏都是必要的,黄河、长江,以及大大小小的河流,不是都有“堤”吗。所谓“修堤”,就是堵水;年年“修堤”,造成有的河流都成了“悬河”,这不正说明“堵”的必须吗?

所以,鲧是因为政治斗争原因被舜流放死的,而氏族也都明白鲧是怎么失势的。

但鲧死了,洪水还得继续治,而在鲧之后,除了禹,似乎也没有更合适之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舜不得不“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不敢重蹈父亲的悲惨下场 - 天天要闻

大禹不是不想入家门,而是不敢

《史记》对这一点的描述非常精当:

“禹伤先人父鲧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司马迁的描述非常细致:大禹之所以悲痛,因为“父鲧之不成受诛”,而不是“父鲧之不成”,这里的重点是“受诛”。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不敢重蹈父亲的悲惨下场 - 天天要闻

禹为什么“过家门不敢入”,而不是过家门不入?一个“敢”字,包含了多少意思。因为,禹如果治水不成,鲧的下场就在那里等着他。《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禹不敢怨,而反事之,官为司空。以通水潦,颜色黧黑。步不相过,窍气不通,以中帝心。”

大禹深知父亲的死因,对于政治的搏斗也清楚,所以他谨小慎微不敢出错,事事以舜为中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治水的禹,已经没有了回家的心思。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不敢重蹈父亲的悲惨下场 - 天天要闻

另一个原因是大禹懂得利用威望,塑造自己勤勉、兢兢业业为氏族奉献自己的形象,来获得氏族的认可与尊敬。

禹接任了鲧的职位后,联合众多部落,在伊、洛、河、济一带,逐步展开治水的工作。他不再是“堵”,而是“堵”“疏”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减少洪水对平原的灾害。

大禹治水的成功,可以说一半的功劳归于鲧。

首先,因为从当时的人们公推鲧、禹治水,在鲧“受诛”后仍然如此,可知治水是鲧家世代相传的绝活,是鲧的父亲教会了鲧治水这一“家技”。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不敢重蹈父亲的悲惨下场 - 天天要闻

其次,鲧通过九年的艰难努力,已经在水利工程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甚至是初见成效,禹是在鲧创造的基础上,最终完成治水大业的。

而大禹治水成功并懂得利用威望,也是吸取了父亲的教训,避免自己重蹈父亲的覆辙。

舜帝在临死前禅位给了禹,可以说是政治博弈下的结果。

在大禹成为天下的“共主”,尤其是南征三苗、制定刑法,涂山会盟后,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就建立了。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不敢重蹈父亲的悲惨下场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打虎!李春良被查 - 天天要闻

打虎!李春良被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5月13日消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春良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李春良(资料图)公开简历显示,李春良,男,汉族,1963年2月出生,河北霸州人,198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公共管理硕士学位。他历任中组部地方干部局干部,中组部...
华侨后代跨国来深寻亲  厚厚族谱里找到亲人 - 天天要闻

华侨后代跨国来深寻亲 厚厚族谱里找到亲人

南都讯 记者张小玲 通讯员聂贵花 近日,来自马来西亚的廖汉威、英国伦敦的陈润明及其侄女--来自奥地利的陈万玲,三位身处不同国度的观澜华侨后代,怀揣着对故土的思念与寻亲的渴望,踏上了回国寻亲之路,其中陈万玲仅持有一张1962年拍摄的奶奶照片。在观澜侨联的努力下,他们找到了血脉相连的亲人,也见证了观澜侨联创新打...
外交部:敦促日方同一切美化侵略历史的行为彻底切割 - 天天要闻

外交部:敦促日方同一切美化侵略历史的行为彻底切割

5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日前涉及历史问题相关言论提问。林剑表示,中方注意到有关报道。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给中国和亚洲受害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日本战后重返国际社会的重要前提,是日本同周边国家发展关...
史上最牛岳父,3个女婿、2个外孙也是皇帝,曾孙是千古一帝 - 天天要闻

史上最牛岳父,3个女婿、2个外孙也是皇帝,曾孙是千古一帝

在北魏至隋唐的王朝更迭史上,有位鲜卑贵族用家族血脉编织出一张覆盖三个朝代的权力网络。他本人官至西魏八柱国,却以更特殊的方式在史册留下印记,三个女儿先后成为皇后,两个外孙开创盛世王朝,连曾孙都缔造了被后世称颂的治世。他就是被称为“史上最强岳父
日本广岛大学发现疑似未爆弹 - 天天要闻

日本广岛大学发现疑似未爆弹

据日本广岛县警方消息,当地时间13日上午,警方接到报警称,在广岛市南区的广岛大学霞校区一处拆迁工地,地下发现了疑似为未爆弹的物体。警方已在现场确认到疑似为未爆弹的物体,并在现场周边设置了限制区域。据警方消息,该物体长约90厘米,直径约25厘米。相关方面正在确认该物体是否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据了解,广岛大学霞...
揭秘:司马师将权力传给司马昭背后的政治考量 - 天天要闻

揭秘:司马师将权力传给司马昭背后的政治考量

司马师将权力传给弟弟司马昭而非养子司马攸,是多重历史因素交织的结果,既涉及司马家族的权力逻辑,也与三国后期的政治生态密切相关。这一选择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晋的建立,也反映了乱世中权臣家族的生存智慧。
窑洞钟声: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泽东! - 天天要闻

窑洞钟声: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泽东!

1945年8月,延安杨家岭窑洞“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主席的著名论断,犹言在耳。中国人民的韧性已经耗得,二进白宫的美大总统特朗普,癫狂焦虑,抓耳挠腮,不惜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2025年4月2日,公然发动世界贸易大战,一时间,世界2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