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毛福梅在日军空袭中遇难,蒋经国千里奔丧手书“以血洗血”

2025年05月24日20:42:07 历史 186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侵华日军为了逼迫蒋介石投降,多次轰炸他的故乡浙江奉化溪口。

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自从1939年开始初次轰炸到1941年奉化彻底沦陷,溪口共遭遇了日军13次轰炸。

1939年毛福梅在日军空袭中遇难,蒋经国千里奔丧手书“以血洗血” - 天天要闻

丧心病狂的日军,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在十余次的轰炸中,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其中也包括蒋介石的发妻毛福梅。

1939年12月12日中午,日军六架飞机在溪口上空肆虐,他们以蒋介石故居丰镐房和别墅文昌阁为主要袭击目标投弹13枚,炸毁房屋百余间,身处其中的毛福梅也因此遇难。

当时,蒋经国正在赣州当官,他闻讯后极为悲恸,日夜兼程,驱车千余公里返回溪口奔丧,手书“以血洗血”四字,在毛福梅罹难处勒石立碑。

不幸婚姻

1901年,19岁的毛福梅嫁给了年仅14岁的蒋介石。

很显然,在封建婚配思想还很浓郁的当时,这段婚姻根本没有任何感情基础,完全是旧社会之下的包办婚姻,遵从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1939年毛福梅在日军空袭中遇难,蒋经国千里奔丧手书“以血洗血” - 天天要闻

不过毛福梅作为被旧时代所奴役的女性,她并没有想着去反抗这一安排,哪怕是丈夫只是一个少不更事的浪荡公子。

这时候的蒋介石对毛福梅的到来并没有多少排斥,怀揣着对婚姻的试探,他对毛福梅逐渐产生了一种情感上的依赖。

1905年,蒋介石离开奉化溪口,前往宁波读书,毛福梅以发妻的身份同往陪读,只是让她想不到的是,等到接触到更为广阔的世界后,蒋介石对她的感情也越来越冷淡。

蒋介石考入浙江武备学堂后,毛福梅已经无法在跟着她,只能独自返回溪口照顾婆婆,而蒋介石也一头扎进了时代的巨变中很少回家。

男人经常不回家,势必会变坏,蒋介石也是如此,自从去日本留学后,他浪荡的本性被无限放大,即便后来回国后,依然流连于烟花柳巷无法自拔。

1939年毛福梅在日军空袭中遇难,蒋经国千里奔丧手书“以血洗血” - 天天要闻

1907年,蒋介石带着出生于风月场所的姚冶诚返回溪口,毛福梅的自尊被无情践踏,好在蒋介石的母亲严词拒绝给姚冶诚名份,这才让毛福梅稍微宽慰。

只是蒋介石对她已经开始厌恶,这段婚姻也仅仅维持在了表面上。

长子出生

1910年,毛福梅为蒋介石生下了长子蒋经国,她本以为能靠儿子让蒋介石回心转意,结果连带着儿子蒋经国也不受蒋介石待见。

年少的蒋经国并没有享受过多少父爱,他的记忆中所存在的是来去匆匆的蒋介石,动不动就对母亲大打出手。

1939年毛福梅在日军空袭中遇难,蒋经国千里奔丧手书“以血洗血” - 天天要闻

这也是后来蒋经国长大后,处处忤逆蒋介石的原因所在。

蒋介石没有因为蒋经国的出生对毛福梅另眼相看,更没有因此停止猎艳和浪荡的行径。

1919年,蒋介石遇到了年仅14岁的陈洁如,并对其进行疯狂追求,毛福梅无法改变蒋介石的风流,只能任由他胡作非为。

好在他还有儿子蒋经国和婆婆王采玉陪伴,这也成了她孤寂生活中仅存的慰藉。

1939年毛福梅在日军空袭中遇难,蒋经国千里奔丧手书“以血洗血” - 天天要闻

1921年,蒋介石的母亲去世,毛福梅一下失去了陪伴19年的婆婆,这让她失去了最后的庇护和依靠。

自此之后,毛福梅的生活中,充斥着孤独与悲凉,只是让她想不到的是,在无尽的寂寞中,她却等来了一纸离婚协议书。

空袭遇难

1927年,经历第一次下野的蒋介石,为了谋求政治上的更进一步,他发誓要迎娶宋美龄。

蒋介石为了如愿,亲自返回溪口,强制毛福梅与其离婚,毛福梅坚决不同意,蒋介石只好请求家中的长辈出面调解。

1939年毛福梅在日军空袭中遇难,蒋经国千里奔丧手书“以血洗血” - 天天要闻

最终,双方以“离婚不离家”的条件达成协议,蒋介石与毛福梅就此斩断名义上的夫妻关系,好在,她还能住在蒋家的老宅里慢慢迎接人生终点的到来。

1939年,日本敌机来袭,当时毛福梅正在丰镐房西边平房中做家务,听到空袭警报后立即出门躲避,由于躲闪不及,被压在倒塌的墙壁下窒息而亡。

蒋经国接到生母去世后的消息后,立即吩咐司机备好车回家奔丧,汽车烧掉11瓶汽油,用时一天半,行驶千余公里到达溪口。

蒋经国伏在母亲遗体上痛哭不止,送了母亲最后一程,并手书“以血洗血”四个大字立碑与母亲罹难处,发誓要给母亲报仇。

1939年毛福梅在日军空袭中遇难,蒋经国千里奔丧手书“以血洗血” - 天天要闻

只是不知道蒋经国有没有想到日本得以在中国的国土上肆虐,他的父亲蒋介石应该为此负责。

如果在数年前日本入侵满蒙之时,蒋介石没有执行荒唐的不抵抗政策,而是痛击日本侵略者,那么所有的事情都将会是另外一个模样。

参考资料:《蒋介石传》、《蒋介石族谱》等。

(图网,侵删)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从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饭:看韩信如何将恩情淬炼成传奇 - 天天要闻

从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饭:看韩信如何将恩情淬炼成传奇

秦末的淮水河畔,寒风裹挟着碎冰拍打在岸堤上。韩信蜷缩在芦苇丛里,腹中饥饿如烈火灼烧,他摸了摸腰间早已锈迹斑斑的青铜剑 —— 这是他唯一的体面,也是他最后的倔强。曾经的世家子弟,如今却要靠着钓鱼换钱果腹,若运气不好钓不到鱼,便只能在河边挨饿。
黄桥决战后,为何毛泽东预言粟裕“必成大器”? - 天天要闻

黄桥决战后,为何毛泽东预言粟裕“必成大器”?

1940年深秋的苏北平原,7000名新四军战士正面临16万国民党军的合围。指挥部里,34岁的粟裕伏在地图上,铅笔划过黄桥镇外的每一道沟壑——这个连军用地图都未标注的小镇,即将成为改写中国抗战史的关键坐标。
抗战结束后,假如不打解放战争,为何中国将走向深渊? - 天天要闻

抗战结束后,假如不打解放战争,为何中国将走向深渊?

1945年秋,重庆谈判桌上的烟灰缸里堆满烟蒂。毛泽东与蒋介石相对而坐,背后是八年抗战尚未散尽的硝烟,眼前是四万万同胞对和平的殷切期盼。当《双十协定》墨迹未干时,蒋介石却在日记中写道:“共党之要求,无异于要我自缚双手。”一年后,中原大地重燃战
名人谱:广东揭阳市历史上的十个名人 - 天天要闻

名人谱:广东揭阳市历史上的十个名人

在岭南大地的东南一隅,广东揭阳市宛如一颗镶嵌在潮汕平原上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不仅有着秀丽的山川风光,更孕育出了无数杰出的人物。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书写着属于揭阳的传奇篇章。让我们一同走进揭
对标实战夯基础 从严从难练硬功 - 天天要闻

对标实战夯基础 从严从难练硬功

练兵如逆水行舟,懈怠则退;战备似悬梁之剑,松懈即危。近日,福建省森林消防总队南平支队福安大队以实战打赢为导向,以坚韧战斗精神为根基,以精细保障为后盾,层层推进、步步发力,让大练兵活动在队伍中持续翻涌、愈燃愈烈。此次大练兵活动紧密围绕实战需求,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在体能训练方面,该大队严格遵循 “基础...
可怕的历史 揭秘14世纪最残酷的酷刑:犹大的摇篮 - 天天要闻

可怕的历史 揭秘14世纪最残酷的酷刑:犹大的摇篮

说到中世纪的欧洲,尤其是14世纪的西班牙,很多人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宗教裁判所那阴森森的画面。那是个信仰压倒一切的时代,教会为了维护所谓的“正统”,不惜用各种极端手段对付那些被贴上“异端”标签的人。其中,有一种刑具叫“犹大的摇篮”,光听名字就
抗战史上的今天:5月24日 - 天天要闻

抗战史上的今天:5月24日

岁月无声,历史有痕。八十载光阴流转,抗战的烽火岁月依然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观察者网特别推出“抗战史上的今天”栏目,每日与您共同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1932年5月24日 本庄繁命令第14师团,迅速开始呼海铁路方面的作战,扫荡敌人,并派遣一部到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