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到底是不是江南?为何有的人意见那么大?难道乾隆皇帝错了

2025年03月31日22:00:44 历史 2829

扬州到底是不是江南?为何有的人意见那么大?难道乾隆皇帝错了 - 天天要闻

“扬州根本就不是江南,你想到江南旅游,那就应该去苏州、杭州这些地方!”“扬州是江北,长江以北,小编你没学过小学地理吗?江南江北都分不清。”渝帆最近在扬州旅行,在网上分享了不少扬州的美景与美食,引起了广泛的热议,其中有不少网友通过私信和评论质疑我:“扬州真的算江南吗?”这个问题让我有些意外。

扬州到底是不是江南?为何有的人意见那么大?难道乾隆皇帝错了 - 天天要闻

扬州到底是不是江南?为何有的人意见那么大?难道乾隆皇帝错了 - 天天要闻

扬州,这座千年古城,或许因为地理位置的微妙,常被一些网友误解为“不是江南”。但在我看来,扬州不仅属于江南,更是江南文化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不撕地图不引战,只摊开一卷被李白、杜牧、欧阳修盖过章的“另类江南图鉴”,一起来聊聊,扬州为何是不折不扣的江南。

扬州到底是不是江南?为何有的人意见那么大?难道乾隆皇帝错了 - 天天要闻

扬州到底是不是江南?为何有的人意见那么大?难道乾隆皇帝错了 - 天天要闻

扬州,江南的北大门

很多人提到江南,第一反应是“长江以南”,于是扬州因为地处长江北岸,就被排除在外。但江南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而是一种文化符号。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江南文化的重要延伸。大运河贯通南北,扬州作为交通枢纽,连接了江南的富庶与北方的繁华。唐代诗人李白那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早已将扬州与江南的意境融为一体。再说,乾隆下江南六次到扬州,难道他去了一个假的江南?

扬州到底是不是江南?为何有的人意见那么大?难道乾隆皇帝错了 - 天天要闻

扬州到底是不是江南?为何有的人意见那么大?难道乾隆皇帝错了 - 天天要闻

扬州的园林、美食、戏曲、文人墨客,无一不带着江南的韵味。扬州的瘦西湖,烟波浩渺,二十四桥横卧,与苏州园林的精致、杭州西湖的柔美相比,更多了一份大气与婉约并存的气质。扬州的早茶,蟹黄汤包、翡翠烧卖、千层油糕,精致到让人不忍下箸,这不正是江南“慢生活”的缩影?

扬州到底是不是江南?为何有的人意见那么大?难道乾隆皇帝错了 - 天天要闻

扬州到底是不是江南?为何有的人意见那么大?难道乾隆皇帝错了 - 天天要闻

扬州,江南文化的“活化石”

扬州的历史,就是一部江南文化的史诗。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扬州成为南北文化的交汇点;唐代扬州“雄富冠天下”,与长安、洛阳齐名;清代扬州盐商的繁荣,更是江南经济的巅峰。扬州的文人墨客,从李白、杜牧到马可·波罗,都为这座城市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扬州到底是不是江南?为何有的人意见那么大?难道乾隆皇帝错了 - 天天要闻

扬州到底是不是江南?为何有的人意见那么大?难道乾隆皇帝错了 - 天天要闻

扬州的园林,是江南文化的活化石。个园的四季假山,何园的“中国立交桥”,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江南园林的匠心独运。扬州的漆器、玉雕、剪纸,更是江南工艺的瑰宝。扬州的评话、弹词,吴侬软语间,尽是江南的温婉与灵秀。

扬州到底是不是江南?为何有的人意见那么大?难道乾隆皇帝错了 - 天天要闻

扬州到底是不是江南?为何有的人意见那么大?难道乾隆皇帝错了 - 天天要闻

扬州,江南的另一种表达

或许正因为扬州的地理位置略偏北,它才显得更加特别。扬州的江南,不是小桥流水的婉约,而是烟雨朦胧中的大气与包容。扬州的春天,鉴真路的樱花与瘦西湖的柳枝相映成趣;扬州的江南,是“烟花三月”的诗意,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浪漫,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豪情。

扬州到底是不是江南?为何有的人意见那么大?难道乾隆皇帝错了 - 天天要闻

扬州到底是不是江南?为何有的人意见那么大?难道乾隆皇帝错了 - 天天要闻

扬州,江南的隐秘明珠

扬州或许不像苏州、杭州那样被冠以“江南”的标签,但它从未离开过江南的怀抱。扬州的江南,是另一种表达——它既有江南的柔情,又有北方的豪迈;它既是江南的延续,又是江南的升华。

如果你问我扬州是不是江南,我会说:扬州不仅属于江南,它还是江南的灵魂所在。下次来扬州,不妨放慢脚步,去大运河泛舟,去樱花大道漫步,去趣园品一口蟹黄汤包。你会发现,这座城市的每一砖一瓦,都在诠释着江南的意义。

扬州到底是不是江南?为何有的人意见那么大?难道乾隆皇帝错了 - 天天要闻

扬州到底是不是江南?为何有的人意见那么大?难道乾隆皇帝错了 - 天天要闻

后记

与其争论扬州属不属于江南,不如说它本就是江南精神的“破圈者”。当京杭大运河把江南的边界向北推进,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扬州列入“世界美食之都”,我们突然读懂:真正的江南从不在经纬度里,而在那些让石板路渗出墨香、让早茶喝出山水、让每个清晨都值得用五亭桥朝阳佐餐的灵魂里。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和众汇富交了1980,让我摆脱了“永远差一步”的魔咒 - 天天要闻

和众汇富交了1980,让我摆脱了“永远差一步”的魔咒

炒股这些年,最难受的不是亏钱,而是那种“永远差一步”的感觉。市场一波大行情,总是看别人吃肉,自己刚进就开始回调。追涨不敢多拿,低吸又不敢坚持,等反应过来机会都没了。群里天天有人发盈利截图,搞得自己也焦虑,越想补救越急躁,恶性循环。 有一阵行情特别反复,我频繁操作亏损,心态都快崩了。一个老股民看我状态...
写点生活|一张老照片的回忆 - 天天要闻

写点生活|一张老照片的回忆

潮新闻客户端 胡志浓 整理老家的相册,又看到了那张四十多年前的老照片。那时的我大概三四岁,胖嘟嘟的,头顶扎着一个小小的蝴蝶结,依偎在一个比我高出大半个头的小男孩身边。我一脸懵懂地拨弄着手指....
原本中国不要的地方,现在居然挖出石油,面积是湖南8倍 - 天天要闻

原本中国不要的地方,现在居然挖出石油,面积是湖南8倍

新疆中国非常美丽的一块土地,差点在李鸿章的私心下丢失掉。这里地域辽阔,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也是湖南面积的8倍。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历史事件都和这里有关系。自西汉时期开始,中华版图就扩张到了西域。
江南士绅最大误判:错把满清当成第二个蒙元 - 天天要闻

江南士绅最大误判:错把满清当成第二个蒙元

元以宽仁失天下——朱元璋当朱元璋的大军横扫北方,让中华民族的起源地中原地区再次回到汉人政权的怀抱时,在帝国最富庶的江南地区却不断有让人匪夷所思的情况发生:大量士大夫,坚称自己是“大元遗民”,更有甚者竟为蒙元政权的灭亡而主动殉葬。
当了27天皇帝,竞下诏书1127次,他究竟干了些什么事 - 天天要闻

当了27天皇帝,竞下诏书1127次,他究竟干了些什么事

刘贺那些不为人知的私密事儿第一章:王爷的野路子生活公元前92年,刘贺出生在昌邑国,那可是含着金汤匙出生,老爸是昌邑哀王刘髆 ,爷爷还是汉武帝刘彻,身份尊贵得很。可这刘贺打小就调皮捣蛋,没个正形。他5岁继承了昌邑王爵位,就开始放飞自我,在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