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姚雪垠的批评,二月河说:我不是在歌颂皇权,而是在揭露专制

2025年03月31日12:02:08 历史 1351

二月河,这个在文坛上熠熠生辉的名字,其背后却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奋斗历程。原名凌解放的他,自小就与常人有着不同的成长轨迹。中小学时期,他几次留级,仿佛学习对他来说总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坎。小学留一级,初中再留一级,高中还是留了一级,直到21岁那年,他才终于高中毕业。

面对姚雪垠的批评,二月河说:我不是在歌颂皇权,而是在揭露专制 - 天天要闻

1968年,二月河参军入伍,被分配到了工程兵部队。在那里,他干了整整10年的开山打洞工作。这是一项极其艰苦的任务,需要极大的毅力和耐力。然而,二月河却在这段军旅生涯中,锻炼出了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转业后,他回到了河南南阳,成为了一名干部。但这种生活,对他来说却如同枷锁一般,他对仕途了无兴趣。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了转机。二月河对《红楼梦》有着强烈的兴趣,这份兴趣引领他结识了著名的红学家冯其庸。冯其庸的鼓励,如同春风化雨,让二月河心中那颗创作的种子开始萌芽。他决定开始创作描写康熙雍正乾隆皇帝的小说,这就是后来名震文坛的“落霞三部曲”。

面对姚雪垠的批评,二月河说:我不是在歌颂皇权,而是在揭露专制 - 天天要闻


落霞三部曲

说起二月河的写作生涯,那可真是一段艰苦卓绝的历程。人们常用“头悬梁,锥刺股”来形容读书人的勤奋,而二月河则在此基础上,还加上了一条“烟烧腕”。每当晚上写作困了时,他就会拿起烟头,狠狠地烫一下自己的手腕,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驱赶困意。

当时家里穷得叮当响,用不起电扇。夏天太热,他就想了个办法,拿一桶水放在桌下,写作时把脚搁在水桶里,这样既能挡住蚊子,又能降温驱暑。有时候实在太困了,他甚至会用冷水浇头,让自己清醒过来。而到了冬天,写作时的条件就更加艰苦了。寒风刺骨,墨水都能结成冰。困意来袭时,他就点燃一支香,让香烛腾起的烟雾把自己熏醒,继续投入到写作中。

面对姚雪垠的批评,二月河说:我不是在歌颂皇权,而是在揭露专制 - 天天要闻

康熙大帝》是二月河的开山之作,为了这部作品,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当时他天天熬通宵,晚上10点开始写作,一直写到凌晨3点才睡觉。早晨7点半,天还蒙蒙亮,他就起床点煤炉子煮粥。煮完粥后,他骑着自行车买个烧饼吃,然后就匆匆赶到单位上班。晚饭后,他只能睡两个小时,到晚上10点再起来继续写作。“一天三睡三起,我的时间都是偷来的。”他这样形容自己的写作生活。

《康熙大帝》

二月河说:“封建社会经历过辉煌璀璨,却也存在落后与腐朽。在落霞之后,迎来的必是曙光。”他强调,以史为鉴,要看清楚哪些文明要坚持继承,哪些要坚决摒弃。

面对姚雪垠的批评,二月河说:我不是在歌颂皇权,而是在揭露专制 - 天天要闻

对于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皇帝,二月河给予了更多的正面笔墨。他认为,凡是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对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等做出贡献的,都要记为政绩,都要写。不能因为一个人犯了错误就抹杀他的政绩。他特别提到康熙皇帝在稻谷种植、数学理论、修订史书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贡献,还拓展了中国的疆域,并绘制了中国第一张地图。

然而,二月河也指出,康熙的思想意识还不够开放。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康熙皇帝曾经开放“海禁政策”20年,开始搞对外贸易。但之后又停止了这一政策,就像是中国的潘多拉一样。二月河形象地说:“康熙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宝盒,只看到里面装满了战争、祸害、灾难和瘟疫等。之后他就把宝盒合上了,也就把光明和希望盖在了盒子里。”

面对姚雪垠的批评,二月河说:我不是在歌颂皇权,而是在揭露专制 - 天天要闻

《康熙大帝》这部鸿篇巨制,共计4卷:“夺宫”、“惊风密雨”、“玉宇呈祥”与“乱起萧墙”,洋洋洒洒211章,生动描绘了开辟“康乾盛世”的康熙皇帝那不同凡响的一生。二月河笔下的《康熙大帝》,不仅是一部极具特色的历史帝王人物传记小说,更是一部深刻挖掘人物内心、展现历史风云变幻的文学佳作。

这部小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康熙等几个主要人物的精心塑造,以及由这些人物所贯穿的扣人心弦。康熙,这位八岁登基的少年天子,十六岁便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铲除了政治对手权臣鳌拜,十九岁又力排众议清除了三藩的威胁,不到三十岁就力主收复台湾,此后更是三次亲征边疆,六次南巡体察民情,个人功业彪炳史册。

面对姚雪垠的批评,二月河说:我不是在歌颂皇权,而是在揭露专制 - 天天要闻

在创作《康熙大帝》时,二月河曾面临过不少挑战。有编辑建议他应该把康熙的阴险、毒辣、虚伪、残忍等负面特质写出来,以增加小说的冲突性和看点。然而,二月河经过深思熟虑后,最终没有采纳这一建议。他认为,康熙大帝统一了国家,团结了各族人民,是一位伟大的皇帝,而不是用来批判封建制度的工具。

雍正皇帝

如果说《康熙大帝》是二月河破除偏见、还原历史真实的一次尝试,那么《雍正皇帝》则是他彻底塑造形象、打破禁锢的力作。在《雍正皇帝》出版之前,雍正的“社会形象”可谓恶劣至极:暴虐杀戮、冷酷无情、逼死生母、残杀兄弟,甚至野史中还宣扬暴君雍正被女侠吕四娘割了头。这些传言和误解,让雍正的形象在民间变得扭曲和丑化。

面对姚雪垠的批评,二月河说:我不是在歌颂皇权,而是在揭露专制 - 天天要闻

然而,二月河并未轻信这些传言,他深知历史需要被正视,真相需要被还原。于是,他大量涉猎清人笔记和故宫档案史料,深入挖掘雍正皇帝的生平和政绩。他发现,雍正在位13年来,勤政程度大大超越历史上诸多皇帝。他平均每天只睡4个小时,一年之中只有元旦、冬至、生日才会休息,却留下了一千多万言的政务批语和谕旨。这些批语和谕旨,不仅体现了雍正对政务的兢兢业业和一丝不苟,更展现了他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发展的深远谋划。

通过深入研究和细致描绘,二月河得出了自己的结论:雍正是一位历史上少有的勤政、正直、善良、公正的皇帝,他体恤为民,心系天下。在《雍正皇帝》这部小说中,二月河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情节,展现了雍正皇帝的复杂性格和伟大功绩。他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不同于传言中的雍正,一个为了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皇帝。这部小说的成功,不仅让二月河的文学事业再创新高,更让雍正皇帝的形象在民间得到了正名和尊重。

面对姚雪垠的批评,二月河说:我不是在歌颂皇权,而是在揭露专制 - 天天要闻

我在揭露专制,不是在美化皇帝

具体到人物塑造上,二月河对康、雍、干三位皇帝既肯定又否定。他承认这三位皇帝在政治才能和道德感化力量方面的卓越表现,如康熙如何智擒鳌拜、平定三藩,雍正如何力排众议、坚持改革等,这些都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政治智慧和领导才能。但同时,他也指出了他们在搞权谋、文字狱、专横排外、封闭、保守等方面的责任。姚雪垠曾批评二月河歌颂帝王将相,对此他回应:“有人说我是歌颂皇帝,其实我不是在歌颂皇权,而是在揭露专制,不是在美化皇帝。”

读过“落霞三部曲”的人,都会深刻感受到二月河笔下的清代三帝,绝非简单的历史翻版或野史戏说。他笔下的帝王形象,是基于深入的历史研究和真实的文献记载而塑造出来的。在作品中,历史上的大事件构成了全部叙事的骨干,二月河对实录等文献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确保在涉及三个皇帝的重大事件上坚持言必有据。

面对姚雪垠的批评,二月河说:我不是在歌颂皇权,而是在揭露专制 - 天天要闻

比如,《雍正皇帝》开篇对扬州的描写,就生动展现了这座江南名城的美丽风光和独特韵味:“虹桥这地方,面湖临河,西邻‘长堤春柳’,东迎‘荷浦薰风’,虹桥阁、曙光楼、来薰堂、海云龛……诸多胜地横亘其间,粉墙碧瓦掩映竹树,天风云影山色湖光,只须一叶扁舟便览之无余。原是维扬北郊第一佳丽之地,这自然风光粉黛不施乃天生其美,就勾得离乡游子、骚人迁客到此一扫胸中积垢块垒,流连忘返。”这段描写不仅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扬州的美丽和魅力,也体现了二月河对历史细节的精准把握和生动描绘。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阳泉市郊区河底小学少先队员清明节祭扫 传承红色基因 - 天天要闻

阳泉市郊区河底小学少先队员清明节祭扫 传承红色基因

山西青年报记者孟存田 通讯员张琪 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在清明节来临之际,4月3日上午,阳泉市郊区河底小学部分师生前往郊区河底镇河底村革命烈士墓碑前,开展“红色耀三晋,青年永传承”主题清明节祭扫活动,少先队员们通过敬献花束、集体默哀
黑龙江一县发现侵华日军遗留炮弹 - 天天要闻

黑龙江一县发现侵华日军遗留炮弹

新华社哈尔滨4月3日电(记者王君宝)近日,黑龙江省黑河市孙吴县普查队在推进孙吴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和文物安全巡查工作时,发现一枚侵华日军遗留炮弹。“在普查中,工作人员来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孙吴镇侵华日军地下隐蔽部,在文物本体西北侧发现了这枚炮弹,经过现场勘查初步分析,此炮弹为侵华日军遗留。”孙吴县文物保...
英烈纵无名,山河永不忘! - 天天要闻

英烈纵无名,山河永不忘!

19490826349、19490826350、19490826351……墓碑上这一串串数字背后都曾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76年前,兰州战役烽火熊熊解放大西北的关键一役,许多战士血洒兰州474位烈士长眠于兰州市烈士陵园名字被岁月隐没,生命却融入山河大地兰州市烈士陵园华林坪革命烈士纪念塔航拍照片。新华社记者 多蕾 摄苍松翠柏簇拥一颗颗深埋黄土的...
诸葛亮神机妙算,奇才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 天天要闻

诸葛亮神机妙算,奇才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让人惊掉下巴,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从小家里贪困,童年以羊为伴,并且八九岁还是个哑巴。诸葛亮每天穿行在大山上,边放羊,边到处玩,有一天他爬上山巅,瞧见一个小庭子,里面坐个须发皆白,行云流水的道家,他的出现引起老道人的注意。
吉林各界人士在伪满皇宫纪念抗日英烈 - 天天要闻

吉林各界人士在伪满皇宫纪念抗日英烈

中新社长春4月3日电 (高龙安 李彦国)“缅怀烈士 铭史砺新”——伪满皇宫博物院清明节纪念活动3日举行,吉林长春各界人士走进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参加纪念仪式。 长春曾是日本侵华时炮制的伪满洲国“首都”,坐落于此的伪满皇宫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伪政权所在地,留存有大量日本侵华罪证。4月3日,吉林长春,民...
云南昆明:清明祭英烈 - 天天要闻

云南昆明:清明祭英烈

4月3日,云南昆明,警察向烈士敬献鲜花。当日,社会各界人士齐聚云南师范大学,在西南联大旧址的 "一二·一" 四烈士墓前,举行 "清明祭英烈" 活动,共同追思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献出生命的烈士们。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4月3日,云南昆明,社会各界人士齐聚云南师范大学,在西南联大旧址的 "一二·一" 四烈士墓前,举行 ...
抗战影像记忆|狼牙山五壮士 - 天天要闻

抗战影像记忆|狼牙山五壮士

清晨的狼牙山,晨雾如纱。五尊青铜雕像在熹微中沉默伫立,嶙峋山岩将他们的身影勾勒成永恒的剪影。狼牙山的名字,是从什么时候叫起来的,或许没人说得清楚,但是因为什么叫响的,在中国却人尽皆知。“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2017年10月27日摄)。
“中国骨髓移植之父”陆道培院士病逝,享年93岁 - 天天要闻

“中国骨髓移植之父”陆道培院士病逝,享年93岁

4月3日下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血液病学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委、政协第九届北京市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原内科主任,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创始所长陆道培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4月2日16时58分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