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和湖南亲朋合影
这是一张毛主席和湖南亲朋的合影。
他们都是湖南人,毛主席个子却明显的高很多,这张照片是建国以后拍摄的。照片中的四个人物都是南方人,都是毛主席的湖南亲友;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单从外貌来看,毛主席确实是“南人北相”,他的个子比其他三人都要高。
1951年9月,毛主席邀请小时候最好的伙伴,一同来北京参加国庆节,照片中的其他三个人,对毛主席都是有恩之人。建国以后,毛主席并没有忘记他们,把曾经的恩情一直记在心上;照片最左边是张有成,小时候他和毛主席一起放过牛,一起下河摸过鱼。毛主席早年出去闹革命,张有成却留在家乡当了一个木匠,他对毛主席还有救命之恩。
张有成智救毛主席曾被传为一段佳话,毛主席邀请张有成来北京,张有成的妻子根本不相信这是真的事实。两人的身份太悬殊了啊?一个农村不出名的木匠,一个却是伟大领袖毛主席。
张有成就没打算去北京,毛主席委托毛宇居再三邀请张有成,这样张有成才和大家一起来到北京;照片左二是毛宇居,他是毛主席的堂兄,毛宇居也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他还曾当过毛主席的私塾先生,在思想上和经济上都给予毛主席很大的帮助;照片最右边的这位是文梅清,他是毛主席的表兄,也就是毛主席舅舅家的孩子,毛主席小时候去外婆家,就给常和表兄文梅清一起吃住。后来,毛主席三兄弟都出去闹革命了,家里的很多事情都是文梅清帮忙打理的。
这三个人早期个个都曾对毛主席有过帮助,毛主席更是一位懂得感恩的人,邀请他们一起参加国庆。
1952年,张有成因病去世,毛主席知道之后,即发来唁函:有成兄病逝,深为悼念。
字虽短,情却长;寄托了毛主席的深深哀思!
张有成是韶山人,住在韶山通向湘乡的路上。毛主席小时候一直住在外婆家,不远处就是张有成家,他比毛主席年长几岁;两人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玩伴,一起放牛、一起砍柴、一起玩耍;建立了十分深厚的友谊,后来,毛主席要去县里求学,不得不与张有成告别。而这对发小也从此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张有成继承了父亲的手艺,成了一名木匠,他手艺精湛,为人又诚实守信,毛主席十分欣赏他的人品。因此,两人一直没有中断联系,也逐渐从玩伴成为了至交好友。
1925年,毛主席回到韶山冲,开展农民运动。张有成见到好友回来,十分兴奋,立刻加入其中,成为了农民协会的重要成员。
由于政见立场不同,得罪了当时的湖南军阀首领赵恒提。这在赵恒提看来就是挑衅,于是悬赏一万大洋要抓毛主席。
这段时期的毛主席东躲西藏,处境不太妙。一天,毛主席不小心被敌人发现了。在慌乱之中,毛主席跑进了一户人家,是的,就是张有成家。当时,张有成正在请两个剃头匠为徒弟剃头,看到毛主席之后,就让理发的师傅将毛主席剃成了光头,然后藏了起来。
1951年9月,毛主席和湖南亲朋合影。左一为张有成
当抓捕毛主席的士兵来找,询问有没有见到了一个教书匠时,不慌不忙的告诉他们,穿蓝色长衫、留西式头的人向着湘乡跑了,一点也不慌乱,很有做地下工作的潜质。
士兵眼看到手的大洋飞了,就责问张有成为什么没有拦着毛主席,张有成说那只是一个教书先生,又没有在脸上刻着共产党,为什么要抓。一句话怼得士兵哑口无言。
在此之后,张有成又雇了小轿,谎称是为张财主看病的大夫,成功将毛主席送出了城,这是真正的救命之恩。之后,毛主席忙于革命事业,两人在此一别就未见过面。
直到1951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在已经成为开国领袖的毛主席的亲自邀请下,张有成来到北京,被接进了中南海,两人久别重逢。毛主席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待他,握了握手说:"成大哥,我离开20多年了,但不敢相信我们又见面了。谢谢你。如果那次你没有勇气掩护我,我早就丧命了!"
救命之恩没齿难忘,毛主席邀请张有成到北京来居住,还为他找好了工作。但是习惯生活在乡村的张有成,接受不了北京这所大城市的生活,执意要回到家乡。
临行前,知道张有成爱喝酒,毛主席送了他一箱茅台,还每月给他50块钱,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两人还约定通信,张有成可以收集当地的意见,写信告诉他,张有成也确实做到了。
毛主席手书:回复信件
在张有成病逝之后,毛主席亲自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哀悼和思念。正所谓救命之恩涌泉相报,尽管毛主席一直在革命的道路上前进,也没有忘记救过自己命的老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