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装死?古代战场可没有这种 “躺赢” 的好事

2025年02月16日16:52:09 历史 1962

在各类影视剧中,宏大的古代战争场景屡见不鲜:硝烟蔽日,喊杀声震得人耳鼓生疼,士兵们挥舞着兵器激烈厮杀。但大家是否曾思考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古代士兵在战场上为何不装死呢?是源于他们视死如归的勇气,还是背后另有隐情?今天,就让我们深入古代战场,探寻其中的奥秘。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不是你想躺就能躺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绝非街头混混的群殴,而是大规模的军团作战。以古希腊马其顿方阵为例,士兵们手持长达6米的长矛,紧密排列,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长矛之墙。

当方阵推进时,前排士兵的长矛平举,后排士兵的长矛依次抬高,如同一座移动的钢铁堡垒。在这样的阵型中,每个士兵都被紧密束缚在集体之中,稍有异动便会破坏整个阵型的协调性。

战场上装死?古代战场可没有这种 “躺赢” 的好事 - 天天要闻

中国古代的战争同样如此。战国时期秦国军队以其严明的纪律和强大的战斗力著称。秦军作战时,通常会列成整齐的军阵,包括前锋、中军和后卫。

前锋部队负责冲击敌方防线,中军则是主力作战力量,后卫用于防止敌人迂回包抄。在这种严密的军事编制下,士兵们必须严格按照指令行动,任何擅自装死的行为都将被视为对军法的严重触犯。

想象一下,所有人都在按既定阵型稳步前行,你却突然倒地装死,这不仅会扰乱己方的行军节奏,还可能导致整个防线出现漏洞,给敌人可乘之机。在密集的人群中,你大概率不会被敌人的箭射死,反而会被自己的队友踩扁。

古代战争中,士兵们身着厚重的铠甲,手持兵器,在冲锋时脚下生风,一旦摔倒,被踩踏致死几乎是瞬间的事情。

战场上装死?古代战场可没有这种 “躺赢” 的好事 - 天天要闻

再看电影中常见的画面,步兵们缓慢前行,前方是漫天箭雨,士兵们纷纷倒下。但你可曾见过有人扶起身边受伤的队员,将其妥善安置的场景?没有!后面的人只会迅速补上前面的空缺,至于补位时是直接踩过去还是好心跨过去,恐怕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那些中箭倒地的伤兵,在人潮涌动之下,能熬过去的概率微乎其微,只能听天由命。


装死的“悲惨结局”:无论输赢,都难逃一死

在战场上,为了防止士兵临阵脱逃,督战队是必不可少的存在。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一机制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秦朝为例,秦军实行什伍连坐法,五人为一伍,十人为一什,伍内或什内的士兵相互监督。如果有一人临阵脱逃或装死,其他人都要受到牵连。督战队会在战场后方严密监视,一旦发现有士兵违反军令,立即格杀勿论。

我们来假设一下,战争结束后会是什么情况。如果己方胜利了,你为了把戏演足,一直躺在地上,结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战友们上去抢人头、立战功,自己却只能在地上暗自流泪。等后勤医疗人员来救死扶伤时,你若还在装死,很可能就会被当成真死的人,一起被拉去焚烧或者掩埋。而如果你这时候突然举手求救,医护人员看到你毫发无损,脸色红润,不像有内伤的样子,督战队的人就会再次出现,后果可想而知。

战场上装死?古代战场可没有这种 “躺赢” 的好事 - 天天要闻

要是己方输了呢?情况只会更糟糕。溃逃的士兵和狂奔的战马会从你身上踏过,让你再次体验被千人踩万人踹的恐怖。而且,敌人在追击过程中,会把路上喘气的、不喘气的人的人头、耳朵割下来,用来换取军功。

在古代,军功是士兵晋升和获得赏赐的重要依据,所以敌人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获取军功的机会。这时候,你装死的表演就会变成真死,还会成为敌人升官发财的垫脚石。那种在电视剧里主角打完仗从昏迷中苏醒,再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场景,在现实的战场上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城池攻防战:装死更是死路一条

说完了野战,我们再来看看城池攻防战。在城池攻防战中,装死同样是行不通的。

如果你是守军,城破之后,所有人都难以幸免。以南宋末年的钓鱼城之战为例,蒙古军队久攻钓鱼城不下,但一旦城破,城内军民必将遭受残酷的屠杀。所以,守军只能拼死抵抗,老老实实待在城头,放冷箭、丢石头、倒开水、泼热油,才是正确的选择。守城相对来说还比较安全,至少受伤了不会被队友踩踏,能直接被抬下去接受治疗,一般不会当场死亡。

战场上装死?古代战场可没有这种 “躺赢” 的好事 - 天天要闻

但如果你是攻方,那就更不能装死了。攻方在攻城时,承受的大多是守军的远程攻击。你若不躺,还能闪能躲;要是躺在地上不动,躺远点,可能会被一波箭雨射成刺猬;躺近点,那些石头、热油、开水就能直接让你脱层皮。

在古代攻城战中,攻城方通常会使用攻城塔云梯等器械接近城墙。士兵们需要冒着城墙上的箭矢和石块,奋勇攀爬。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装死,不仅会被己方视为逃兵,还会成为攻城队伍的累赘,被毫不犹豫地抛弃。

不过,古代战场上也有一些混子。明代就有一种兵油子,他们最喜欢待在队伍的中心位置,前面有50%的队友,后面也有50%的队友。赢了,他们就撒腿往前冲抢战功;输了,等敌人杀到他们这儿,己方也已经伤亡过半,这时候逃跑也不丢人。

也正是因为明代这样的兵油子太多,戚继光刚到南方练兵时,就发现当地卫所将士顺风时一个比一个勇猛,逆风时一个比一个懦弱,让他十分头疼。

战场上装死?古代战场可没有这种 “躺赢” 的好事 - 天天要闻

当然,装死也不是绝对没有成功的案例。比如刘备,在《裴注三国志》中引用《典略》的内容,说刘备刚出道时实力较弱,一次战斗中打不过,就阳死,也就是装死。

但是真实性存疑,首先《典略》是一本野史,其真实性有待考证。就算这件事是真的,那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而且这只是一场无意中的遭遇战,刘备身后没有督战队,所以才能装死逃过一劫。在真正的大规模团战中,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


逃避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古代战场的种种情况来看,装死无疑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行为。无论是在野战还是城池攻防战中,装死都很难让士兵逃过一劫。古代战争是国家的大事,上至君主,中到将领,下到士兵,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无论是在残酷的战场上,还是在我们如今的生活中,逃避永远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迎难而上,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态度去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我们才有可能为自己赢得一线生机。

文字来源:玄九尘的视频内容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民国时期的银圆哪几种价值高?其中一种竟然拍卖达2599万 - 天天要闻

民国时期的银圆哪几种价值高?其中一种竟然拍卖达2599万

民国银元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货币见证,部分珍稀版本在近年拍卖市场中价格斐然,极具收藏价值。下面为你介绍 5 种拍出高价的民国银元。民国十五年张作霖戎装像陆海军大元帅纪念银币样币:2021 年北京诚轩秋拍,此币以 2599 万元的高价成交。
一种创新的新疆银圆——喀什民国饷银五钱 - 天天要闻

一种创新的新疆银圆——喀什民国饷银五钱

民国二年(1913年)至民国五年(1916年),喀什银元局用土法机具打造有一种特殊的银元,就是喀什民国饷银银元,面额只有五钱一种,铸额甚多,版式庞杂。此种饷银银元是民国二年停铸前清的喀什背龙饷银五钱后接着开始改铸的。银元正背面图文均系创新。
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一次全俄总动员 - 天天要闻

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一次全俄总动员

俄罗斯将在5月9日迎来“卫国战争胜利日”这一全俄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因这场胜利的背后是军民的巨大牺牲,所以这个节日在俄罗斯地位特殊、意义重大。为了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无论俄罗斯官方还是民间都全面动员起来,以高度的热情参与到这一重大节庆活动中。七座城市胜利日当天将恢复旧称近期,俄罗斯多地的地方议会作出...
诸侯割据VS集权称帝:项羽为何分封不称帝?改写历史或自掘坟墓 - 天天要闻

诸侯割据VS集权称帝:项羽为何分封不称帝?改写历史或自掘坟墓

《史记 秦始皇本纪》: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刚刚统一天下的那一年,丞相王绾等人建议说:各国诸候刚被消灭,燕、齐、荆地辽远,不在那里立王,就没有人来安定燕、齐、荆。请把皇帝的几...
苦涩的荒唐 - 天天要闻

苦涩的荒唐

文革后期的73年,小学四年级时一个班级搞了一场随堂批判会,校长都来参加了,因为校长听说这个民办身份的班主任能力挺强的,让“哑巴”都开口说了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