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碗粥,每一顿饭,都得想想来得不容易。我们现在过得安稳幸福,全靠老一辈帮我们挺过了那些苦日子。红军走了两万里的长征路,最后在陕北安顿下来,一点点壮大。从那时候开始,延安就成了抗战的大本营,一连13年,直到抗战胜利。
大家常把那段日子叫做延安时期,那时候的中国挺穷的。好像在很多人心里,延安时期的人们吃得都不咋地,最困难的时候,听说只能啃草根。
那延安时期大家到底吃啥呢?报告上说,其实吃得没我们想的那么糟糕。虽然条件挺苦的,但延安的老百姓每个月还是能吃上肉和大米饭,运气好的时候,甚至还能喝上牛奶呢。
【两万五千里】
红军不畏惧长途跋涉的艰难,万水千山都看作平平常常的事。
毛主席用一首诗词,把红军那段特别艰难的长征旅程描绘得活灵活现。1933年的时候,为了摆脱敌人的重重包围,我们带着红一、三、五、八、九团以及后勤人员,总共八万多号人,踏上了长征的征途。
这次我们从江西一路走到陕北,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走过了上万公里的路。这一路上,打了好多仗,碰到了不少硬仗,还赶上了坏天气。但红军一直没放弃,硬着头皮挺了过来,最后赢得了胜利。
在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红军将士翻山越岭,穿越草地。为了赶路,他们经常顾不上吃饭。饿狠了的时候,只能啃啃树皮,喝点雪水来充饥。在那片没人烟的大草地和雪白的世界里,不知有多少英雄好汉长眠于此。
即便是现在,想要直接爬上一座大雪山顶,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儿,但在那个时候,对红军来说,翻越雪山却是他们最好的出路。每个人喝下一碗辣椒水后,就踏上了征途。
在雪山上真是又冻又煎熬,有个老红军曾聊起这事:“我那班长就是在这条路上牺牲的,那时候冷得要命,火根本点不着。班长只好把自己衣服里的棉花扯出来,这样才把火生了起来。”
后来摘了好多棉花,有人看到了就叫班长别再这样干了。但在这大雪山里,还能找啥来点火呢?有天一早,我去叫班长,发现他不动了。我伸手想拍拍他,结果摸到他的衣服里空荡荡的,棉花都没了……
【艰苦的岁月】
中国工农红军历经重重困难,终于到达陕北,建起了延安这块自己的地盘。但大家还没来得及歇口气,就又得忙活着搞建设、搞生产了,红军要想活下去,唯一的出路就是咬紧牙关,努力苦干。
红军刚到陕北那会儿,每人每天菜钱只有5分,月薪也才一块钱,这已经是我们能给他们争取到的最好了。生活必需品没钱买,只能靠自己动手修补,就这么凑合着过了一年。
当地的老百姓生活特别难,吃饭时碗里的粥稀得像清水,都能照见人脸。夜里饿得翻来覆去睡不着,只能躺在炕上,数着一颗颗的星星打发时间。衣服破了就补补,补了又破,一层又一层地往上叠。
这种情况没持续多久,中央很快就发起了大生产和开荒运动。大生产之后,延安地区的生活条件有了一点改善。那时候,大家平时能喝到的只有开水,其他的生活用品都是按年定量发放的。
但是呢,每个月每个人都会分到两斤猪肉。后来,延安地区兴起了一种特别的吃饭方式,就是“大家一起吃,一起吃饱”的大锅饭。在那儿工作的人员,也根据他们的职位被分成了大灶、中灶和小灶。
【分饭的制度】
1941年,中央开始实行干部供给制度,党内所有干部的福利待遇都得按这个来。而且啊,这个吃饭的制度是各管各的,比如说艾青同志,他因为是干部,所以可以吃得稍微好点,是中灶,但他的老婆孩子就只能吃普通的大灶了。
一般能吃到小灶的都是党龄超过十年的干部,还有部长级别以上的干部以及那些年迈多病的人。小灶算是分灶制度里头的顶级待遇了,现在人们说的“开小灶”就是指有特殊的好处。
能吃到中灶餐的都是党龄超过七年的干部,还有科长级别以上的领导,技术人员也能有这个福利。这待遇说不上多好,但也不算差,至少比大灶的饭菜要丰富点儿。
大灶就是老百姓日常能吃的饭菜,它确保每个人每月能吃上八回肉,但也仅限于此。像馒头这种能填饱肚子的食物,大灶每月会供应四次。至于菜品嘛,会看当时有啥就做啥,但肯定会加上大约四五钱的油。
为了让老百姓至少能吃饱,大灶里的米不再粗粗处理,得碾得细细的。就连米汤里也得加上豆子,不能让大家的碗里清汤寡水,能照出人影来。
中灶的福利就好多了,不再像之前那样每个月吃肉有限制。能吃中灶的人,每天都能有四两肉吃。米饭也是管够的,按照当时的生活水平来看,绝对不只是喝点米汤那么简单。
小灶吃的比中灶更好些,菜还是那些菜,不过米饭和面食每天各吃一半。在这一半的米饭里,大米和小米又各占一半。要是大米够多,那就全吃大米。而且,饭菜也不是老样子,会经常换换口味。
当然啦,规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挺灵活的。就像在医院里,病人和那些病情严重的人,也能得到特别的照顾。在延安那时候,每个食堂都有自己的小规矩,但大体上都是差不多的。
当然,也有不少干部不会照着这个规矩来,他们要是能吃到小灶或中灶的好饭,就会特地留出来,分给更多的病人或老人吃。而这些干部呢,往往都是自己跑到食堂,跟大家一样吃大锅饭。
他们选择吃得更简单些,把有营养的食物留给更需要的人。在延安那会儿,有特别的营养品牛奶可以喝,大家还建了个200亩大的牧场,专门用来养牛产奶。
但后来,那些钱币不再使用,改用了小米来算数,不过这并不是真的小米,只是拿来算数的。比如说,有人家织了120斤纱,就能算得六斗小米;而打铁的人呢,可以算得15石小米。
勤俭节约历来都是咱们中国人的好品质,这是老一辈人根据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的真理。现在我们过着这么好的日子,当然得记住,这是无数英雄好汉用他们的生命,给咱们开辟出来的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