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天昌
四,我不能再连累乡亲们了
1942年12月,晋绥八分区五团整编为两个营,张九德任二营营长。由于长期连续作战,加之营养不济,体力严重透支,不幸在驻地南头村(现属古交市常安乡)染上了日本鬼孑播撒的伤寒病毒,三天高烧不退,昏迷不醒。幸好得到同驻南头村的八分区卫生处和野战医院医生的及时治疗,终于醒了过来。当得知自己患的是伤寒病时,他的心碎了,陷入了深沉的思虑。他深知,这种病治愈率极低,死亡率极高,而且经常听到村民因感染伤寒细菌病亡的哀痛哭声。他想,自己没有倒在敌人的枪囗下,却要病亡在敌人的病毒中,心中充满了不甘与愤怒,也深深地同情着同患病毒的乡亲们,他己做好随时献身的准备。当部队领导前来探望他时,他向领导提出了请求,我不能再连累乡亲们了,如要治疗,将我转移至村外,与乡亲们隔离开来。领导采纳了他的要求,将他转到村外的一眼地道中,并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由八分区卫生处贺文奎医生主治,村医郝三喜配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同时将五团南头籍战士郝拉昌调回专门陪侍。
这条地道是1940年由交城县抗联主任华国锋与三区区书记李立功率村民开挖出来的防御工事,地道里面两侧均有住人的生活设施,张九德就躺在其中的一处土坑上,下面铺了一层厚厚的谷草,部队为他准备了两床厚被子,洞口挂上一条门帘,算是隔离带吧。乡亲们还用铁桶制作了简易的火炉,用于取暖,烧开水,熬中药。房东与村干部还为他提供了一些营养食品,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和乡亲们的热心帮助下,张九德在地道中渡过了艰难的一个多月,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也许是出自医生们的高超技术,也许是出自战士与乡亲们的精心呵护,更或许是他钢铁般意志的支撑。直至现在,郝拉昌现年70岁之子郝贵平依然记的父亲生前讲过的这段动人故事,他回忆说,父亲1941年参军,1945年负伤,1949复员,在部队的10年中,陪侍张九德营长是他难以忘切的一件大事。当时我家距地道最近,不足200米,晚上父亲与另外一位战士一同睡在地道中,白天轮流看护。我现在只记的那位首长姓张,他对我父亲很关怀。
时过境迁,这条红色地道已被中组部确定为国家级红色遗址,并拔出专款用于维修。而张九德在地道中养病的故事将极大地丰富地道的红色文化内涵,成为教育后人的生动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