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与右都是客观存在,很多时候“左”反而是社会的宝贝疙瘩

2025年01月10日19:43:05 历史 1688

看到俄乌正在同胞相残,总会让人追究悲剧的根源,自然就想起了解体的前苏联


左与右都是客观存在,很多时候“左”反而是社会的宝贝疙瘩 - 天天要闻

没有解体的前苏联,哪里会有今天的俄乌相残?

前苏联的解体,是因为有“左”的存在的缘故吗?恰恰是因为“左”的历史性缺位。


左与右都是客观存在,很多时候“左”反而是社会的宝贝疙瘩 - 天天要闻

1988年,一位苏联高校普通教师发表了一篇公开信,“我不能放弃原则”,对被虚无的体无完肤的苏联创立者以及苏联历史进行辩护。如果按照现在一些人的评判标准,这个发表公开信的就是一个“左人”,而且还是“极”的那种。


左与右都是客观存在,很多时候“左”反而是社会的宝贝疙瘩 - 天天要闻

那位发表公开信的普通教师惹了大麻烦,遭到了公开批判,工作也丢了,还累及家人,更令人唏嘘的是,大批被怀疑与这位教师想法一样的官员受到了整肃,剥去了官职。此事仅仅过去三年,苏联解体了。


左与右都是客观存在,很多时候“左”反而是社会的宝贝疙瘩 - 天天要闻

我们在总结苏联亡党亡国历史教训的时候,喜欢用一句话: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当时苏联有近两千万党员,为什么没有人挺身而出?只能一声叹息,像那位发表公开信的教师,遭遇了无情的打击,“左人”已经在政治舞台上绝种了,哪还有一个男儿?


左与右都是客观存在,很多时候“左”反而是社会的宝贝疙瘩 - 天天要闻

假如历史可以假设,那位发表公开信的普通教师不是那样的悲剧遭遇,而是得到了社会的包容,有她生存的土壤,那二十世纪最大的悲剧很可能就不会发生,那还有今天的俄乌兄弟相残吗?


左与右都是客观存在,很多时候“左”反而是社会的宝贝疙瘩 - 天天要闻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从苏联的历史来看,“左”有时是不是社会的宝贝疙瘩?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印尼华侨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 天天要闻

印尼华侨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2025年5月11日下午3时,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访客——25位印尼华人华侨组成的参访团,成员平均年龄超过75岁,最年长者88岁。他们中有人坐着轮椅、有人拄着拐杖,全程紧跟讲解员步伐,无一人掉队。参访团此行是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特意到馆重温历史,并合唱《松花江上》。 参访团成员虽年事已高,...
这届山西年轻人!结婚主打一个开心 - 天天要闻

这届山西年轻人!结婚主打一个开心

当传统婚宴遇上Z世代脑洞山西这届年轻人彻底颠覆“结婚标配”!从电动车队的拉风接亲到火锅店里的誓言公交车上的浪漫他们用行动证明结婚不卷排场快乐才是终极仪式感Part.01没有豪车轰鸣却引得路人祝福鸣笛3月6日运城小伙带领30辆电动车迎亲车把系气球后视镜系红绸带车队穿行大街小巷路人纷纷拍照“比超跑车队还吸睛!环保又...
洪秀柱黄智贤邱毅王炳忠等,建议统一后台湾地区新管理团队名单 - 天天要闻

洪秀柱黄智贤邱毅王炳忠等,建议统一后台湾地区新管理团队名单

两岸关系这个大棋盘上,总有些声音让人耳朵一竖,特别是谈到台湾和大陆统一后的事。洪秀柱那句“两岸同属一中,终极目标是统一”,掷地有声,直接点燃了不少讨论。而黄智贤、邱毅、王炳忠这些名字,也常跟“统一”俩字绑在一起。他们不光是喊口号,还真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