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羊元村,原叫长安县高阳原,是唐太宗李世民三子吴王李恪家族墓地,自上世纪七年代以来,先后在此出土了吴王李恪、李恪曾孙李岘、李岘妻独孤氏、李恪玄孙嗣吴王李宙等墓志铭。
李恪墓志盖:《大唐故李君之墓志铭》
李恪墓志铭正文
李恪曾孙李岘墓志铭
李岘李妻墓志名
李恪,唐太宗第三子,其母杨妃,是隋炀帝杨广之女。李恪生于生于唐武德二年(619年),初封汉中郡王、寻徙封长沙郡王。太宗即位,(贞观三年,即629年)进封蜀王,授益州大都督,以年幼(11岁)不之官。贞观十年(637年)徙封吴王,十二年(639年,时年21岁)累授安州都督。高宗即位(649年,31岁),拜司空、梁州都督。“长孙无忌既辅立高宗,深所忌嫉。永徽中四年二月二日,会房遗爱谋反,遂因事诛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时年三十有五,葬于高阳之原,诸子并流于岭表,后武后立,追封为郁林王,并为之立庙。王妃萧氏,薨葬安州安陆县。李恪有四子二女。
长子李仁,约生于贞观十四年(640年),永徽中徙岭表。武后称制召回,改其名千里,封郁林县侯。永昌元年授襄州刺史,不知州事。天授后,历唐、庐、许、卫、蒲五州刺史;长安三年充岭南安抚讨击使,历迁右金吾将军。神龙元年(705年)二月封纪郡王左金吾卫大将军,五月壬辰进封成王;神龙三年(707年)七月五日,助节愍太子李重俊诛武三思,兵败坐诛,籍没其家,改姓蝮氏,使膳部郎中李敏监护丧事。睿宗即位,令复姓。景云元年(710年)十二月戊申廿五日壬申改葬于京兆郡之铜人原。妃慕容真如海,字淑,赵郡象城人,开元十三年二月二十六日寝疾于洛阳劝善里私第,春秋七十有五。均有墓志铭。有子李禧,神龙初历太仆少卿,封天水郡王,神龙三年与父同助节憨太子李重俊杀武三思兵败遇害,睿宗即位,令复姓复爵,以从弟李祇次子李峒入嗣,封郕国公,历右金吾卫将军(据李赡、李稷、李映等墓志铭匡补)。
次子李琨,生于唐贞观十九年(645年),永徽中流岭表,武后立,召回。历淄、卫、宋、郑、梁、幽六州刺史,有能名。圣历中,为岭南招慰使,安辑反獠,甚得其宜。长安二年(702年)被来俊臣等害于江右之官任,赠司卫卿。神龙初,赠张掖郡王。开元十七年(729年)以子祎贵赠工部尚书,追封吴王。妃姬氏,生子三子:祎、襦、褍,钟氏生子祗、袿。《程思义墓志》云:“吴王子琨作牧江右,来俊臣密树朋党,远加组织,令君推问,冀陷殊死。”
三子李玮,字彦英生于贞观二十年(646年),永徽四年,贬岭南。永淳元年(682年)二月廿一日薨于广州南海县,时年三有六。神龙二年(706年)复国,追封朗陵郡王。妃长乐冯氏,开元五年十一月廿五日薨于河南里之私第,七十有四,葬洛阳龙门之平原。在墓志铭。见有二子:李祚,嗣朗陵郡王;李袨,本名褕,出嗣蜀王愔之子璠,开元中,以傍支继国改封广汉郡王,迁太仆卿同正员,薨。
四子李璄。永徽中尽流岭表,神龙初,封归政郡王,历宗正卿,坐长兄千里事贬南州。见有一子李禬,降封吴国公。
长女信安县主,生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永徽四年,年五岁,诸兄流徙岭表,托桂苑幽居,又陪奉献陵。永昌元年降归洛阳元思忠,封信安县主,开元四年十月二十三日薨于河南之尚贤里第,春秋六十有九,与其夫合葬于河南县金谷乡石城里之原,有墓志铭。
次女李华,宣城公主,生于永徽元年(650年),薨于开元三年(715年),春秋六十有六,有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