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元帅点滴往事

2024年12月18日14:12:26 历史 1687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下徐帅的一些往事。(以下内容凭记忆草就,时间节点上或有谬误,敬请谅解!)

(一)平淡的成长季

徐帅原名象谦,源于《易经》。徐帅家庭不算富裕,但温饱尚可,是个耕读之家,父亲可识字断文,起初在当地和内蒙以教私塾为生。

徐帅大哥不幸夭折。母亲对二哥及徐帅要求很严。二哥较为调皮,经常拉着徐帅干“坏”事。二哥做完“坏”事先跑一步,而父母逮个正着的往往是反应比较迟钝的徐帅,于是徐帅没少挨打,但徐帅绝不申辩。

徐家家境渐衰,徐帅七八岁的时候 ,每天一大早起床就要拿着拾粪的工具到路上捡粪去,只有完成了,才能回来吃早饭。

小妹害了病,家人都认为她没救了,用衣服包裹着放在一边,苍蝇围了一圈。懂事的徐帅守在妹妹旁边赶苍蝇,偶尔喂点水给她。小女孩生命真顽强,竟然活了下来。多年后,她也奔赴延安,成了革命者。

家里将希望全寄托在二哥身上,供他读书。徐帅只能跟着父亲后面识点字。

十三岁多,徐帅已经开始下小煤窑,瘦弱地身体终日拖着煤筐在坑道里进进出出。

少言的徐帅这时最大乐趣就是用柳条编织各种农具。徐帅手巧,无师自通,编织的农具远近闻名。或许这个原因,多年后,打毛衣、做玩具、缝衣服、拉京胡这些手艺活,徐帅一学就会。

15岁那年,徐帅请求父母给自己正式求学的机会。上学后徐帅表现出很强的学习能力。后在二哥推荐下报考了阎老西组织的不收学费的半军半教的师范学校。

布衣元帅点滴往事 - 天天要闻

在师范学校里,徐帅打开了眼界。

(二)总是迟人一步

黄埔军校中,大家入学时都按学校要求,统一加入了国民党

共产党的组织在黄埔军校很活跃。徐帅饶有兴趣地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但在身边人许多朋友都加入共产党时,徐帅一直没有动静。因为他认为加入某组织、党派绝不能一时意气,必须深思熟虑!

蒋介石为物色和拉拢青年才俊,定期会找黄埔军校学员谈话,一旦发现好苗子,就要收入囊中。

长得平常且一脸苦相,加之一口山西方言,徐帅终于没能进入蒋介石的法眼。令蒋介石后悔的是,几年之后,就是这位学生在鄂豫皖闹出很大动静。当时蒋介石给中共重要人物的脑袋分别标出了价格,最高价的三位同价,分别是朱、毛、徐。

1927年初,在武汉黄埔分校任教的时候,徐帅下定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表明自己决心和追求,徐象谦改名徐向前,表示自己定下了人生最终志向,并且一直向前,永不退缩!

加入组织不久后,蒋汪合流,反动派向共产党人举起屠刀。徐向前无法与组织取得联系。一天下午,一个陌生人递给徐向前一个纸条,纸条上写着“找毛泽东”。

如果那时徐向前找到毛泽东,并且一起前去领导秋收起义,那将又是何等的一种㶷丽画面!历史有时总能令人遐想不已!

茫茫人海,在全城搜捕屠杀共产党员的时候找一个陌生人,谈何容易!

无奈之下,徐向前独自一人悄悄扒上到上海的货轮,他要到上海寻找党中央。

在上海,徐向前竟然真的遇到了中央军委的同志。按中央军委的指示,徐向前前去广州参加广州起义

徐向前到了广州才知道困难不是一般大!交给他的近两百人全是城市手工业者、城市贫民,这些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枪,更谈不什么战术,而且这些人只有晚间才有空,无法一次性集中起来。更麻烦的是双方的语言完全是鸡同鸭讲!

布衣元帅点滴往事 - 天天要闻

徐向前让党代表作翻译,然后一天培训几个人、十几个人,连比带划地讲,实在不行就画图,总算在起义前将每个人至少培训了一次。

起义开始时,说好的武器装备无法运达,只有一名女交通员带来了两支手枪和三颗手雷。徐向前在前面带着这群“乌合之众”开始行动,幸好缴了一支反动警察队伍的枪武装了队伍。

外面很快传开了,说起义胜利了,这群乌合之众一哄而散!徐向前不知道要了什么法子,和党代表硬是一点点将部队又聚起来,并且按照计划进入阵地。

徐向前这边阻击战打得热火朝天,但广州起义已经失利了。徐帅到指挥部了解情况时才知道起义失败了。

徐帅开始率领起义余部转入东江打游击。

在这里,徐向前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我党早期杰出农运大王彭湃同志。

徐向前给彭留下了深刻印象。当鄂豫皖缺少军事干部时,已经在中央军委工作的彭极力向杨殷同志推荐徐向前。

(三)妻子、爱人、同志

师范毕业后徐帅就在邻村小学任教,并按父母之命娶了离家不远的朱门长女。

虽说是媒灼之言,但小夫妻俩感情甚好。

徐帅外出寻找救国救民之路,朱氏长女生下女儿徐松枝。

当徐帅在黄埔军校读书时,朱香婵患了不治之症,临死前就想再见丈夫一面。奈何山高路远,相思之人远在天涯。

小两口这一辈子的缘分也就一年多,但几十年后,徐帅在回忆录里依然将“妻子”的称呼给了朱香婵。

鄂豫皖红军有个妇女团,很多年轻男干部经常找借口往这个团跑,只有单身的徐军长从来不会这么做,他从不与女同志搭讪。

布衣元帅点滴往事 - 天天要闻

有一次,当地年轻妇女干部程训宣搞宣传时,路过的徐军长看到了,情不自禁地问了一下身边的曹学楷:这是哪个单位的女同志呀,唱得这么好!

就这样,在曹学楷等人的牵线下,程训宣成了徐军长爱人。

张老四当然知道攻击人就攻击人的软肋,所以程训宣成了突破口。20岁出头的年轻的革命者经受住了考验,人都被打变形了,但她没有讲一句徐军长的不是,她临终前让婶婶给徐军长带一句话:我是爱军长的,我是革命的,我相信他!

多年后,徐帅在回忆中称程训宣为“爱人”。

徐帅的独子徐小岩将军曾于新世纪专门去拜谒程训宣之墓。徐将军拜谒时称程训宣为“训宣妈妈”!

徐帅在山东、延安期间曾经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二女儿鲁溪也在此期间出生。但因为这段婚姻的不愉快,甚至是伤害,徐帅矢口不提。

相忘于人世,也许是对彼此最好的保护。

徐向前、黄杰两人都过了不惑之年才牵手,而这一次牵手就是一辈子。

徐帅一直在人前称“黄杰同志”。

在徐帅心中,黄杰是可以与自己等量齐观的革命者。

晚年黄杰腿脚不好,徐帅专门手工做了一个拐杖送给老伴。

徐帅离世后,黄杰须臾不肯将拐杖离身。

这就是革命者的爱情!

感谢阅读!感谢打赏!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抗战回望18︱《广西学生军》:“广西的政治基础是青年” - 天天要闻

抗战回望18︱《广西学生军》:“广西的政治基础是青年”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合作,推出“抗战回望”系列,选取抗战期间的报纸、图书、日记等史料加以介绍,希冀带领读者前往历史现场,触碰抗战时中国军民的精神与生活。本文介绍《广西学生军》一书,借以反映抗战初期桂系军队组织发起的第二届广西学生军的情况...
朱学勤忆胡适 - 天天要闻

朱学勤忆胡适

【原题】朱学勤:胡适,始终以一种从容的态度批评着那个时代,不过火,不油滑,不表演,不世故转自当代文学批评作者朱学勤 节选 | 想起了鲁迅、胡适与钱穆转载 | 《被遗忘与被批评的》胡适的一生是坚持自由主义的一生。
TVB传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长在青浦...一张嘴就是标准上海话 - 天天要闻

TVB传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长在青浦...一张嘴就是标准上海话

说到歌手汪明荃相信很多朋友都认识在香港娱乐圈摸爬滚打近六十年汪明荃早已成为粤语流行音乐代表性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影视歌三栖艺人但是你知道吗?她可是地地道道上海人!5月3日汪明荃在上海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举办《DIVA演唱会》上海站一张嘴就是地道上海话这是78岁的她首次回到家乡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我准备多首上海...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开悬赏 - 天天要闻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开悬赏

为切实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权威,促进社会信用机制的建立,经申请执行人的申请,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近日,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人民法院发布最新执行悬赏公告: 1、被执行人:朱中美,女,1990年01月19日出生,汉族,住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卫楼村汪岗村民组150号,公民身份号码34011119900119 ****。 2、执...
中国男人变抢手货,边境通婚一大把,外国女人为何不顾一切? - 天天要闻

中国男人变抢手货,边境通婚一大把,外国女人为何不顾一切?

国内男同胞光棍遍地,在国外,中国男人却是抢手货。边境地带中外通婚的更是一抓一大把,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男人有什么优势,竟能让外国女人不顾一切嫁到中国呢?为什么中国男人在国内不吃香呢?一、社会地位太低说是外国女人疯抢中国汉子。但实际上,这里的“
见到朱中美(1990年出生),举报有奖! - 天天要闻

见到朱中美(1990年出生),举报有奖!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人民法院近日发布执行悬赏公告:为切实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权威,促进社会信用机制的建立,经申请执行人的申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之规定,特发布悬赏公告如下: 1、被执行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易育因病去世!年仅45岁 - 天天要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易育因病去世!年仅45岁

5月5日,南都记者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获悉,该校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易育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3日在武昌逝世,终年45岁。易育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组织科科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等职,被评为该校2015年至2016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易育。5月4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发布讣闻,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