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明清书院 民国高小 新中国初中 六百年的学校为何如今成废墟了

2024年11月27日11:03:08 历史 1279

我们村明清书院 民国高小 新中国初中 六百年的学校为何如今成废墟了 - 天天要闻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七八十年代的学校)

我们村学校原本是村上李姓那占地百亩的祠堂和家庙东岳庙所在地。据李姓族谱记载,明朝开始,身份显赫的李姓在祠堂开设“濠源书院”,穿越明清两朝直至科举废除,一李姓贡生与村上的周姓、郭姓、潘姓、姜姓、韩姓、高姓等出息人共同创办了一所高等小学。

1938年日本鬼子先用飞机轰炸我村,炸平李家祠堂,将李姓家庙里的80和尚跪成一排,用镰刀割去头颅。随后将东岳庙挖成围沟,销毁侵华杀僧的罪证。且在李姓祠堂处盖起炮楼,与我村对峙。后在新四军的领导下,被我村民兵打的晚上不敢在炮楼里睡觉,又挖地道“乌龟洞”。

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烧了“乌龟洞”,炸平炮楼。填平围沟,在鬼子围墙据点内办了高小。解放初改为初中学校内有小学。一直到70年代还常开设夜校,无偿为附近所有村民扫盲。也是我们公社最大最气派教学质量最高的学校。比公社学校要好很多,包括教师配置。最少都是老初中毕业的学生。四五个教师都是正儿八经的师范生。

1980年我们村的初中被撤销,校长、教导主任和教师全转移到公社初中继续原职留用。一时公社初中九成教师都是我们村初中的老教师。而在校生,我们村的学生占到三分之二。真不知道当时为何不把公社初中撤了并到我们村上来。我考初中时,因为才11岁,身高1米3多,体重42斤,因怕考上也走不动路去念书而想弃考。公社离我们村6华里,每天要走四趟,真的感觉有些吃不消。


我们村明清书院 民国高小 新中国初中 六百年的学校为何如今成废墟了 - 天天要闻

(80年代学校)


一晃又二十年过去。2003年我村小学盖起了教学楼。2016年左右改为乡中心学校的教学点,2019年撤销教学点,全部小学生要到乡中心校念书。但村上有四五所民办幼儿园。

我们村明清书院 民国高小 新中国初中 六百年的学校为何如今成废墟了 - 天天要闻

(90年代的学校)

我6岁时因家里大人怕我出门玩耍会掉水里被淹死,于是花7毛钱的学费将我送到学校念书,权当把老师当成了保姆。班上有的学生比我大七八岁,常把我举过头顶当玩具玩。念到三年级时,因多了一门《自然》书,秋夏忙假因粮食太多了,又卖不掉,不用再向学校交粮食,学费涨价了,三块多钱。四年级书又多了地理和历史,四块多钱,五年级没涨价。

1985年到乡初中念中学时,明明录取通知书上写的学杂费是10元,母亲将学费用针缝在裤兜去学校报名时,居然涨了5毛钱,气的我想退学,让我来回白跑了12里路。初二学费降到7元,但比头年的初二高两元多。初三学费9块多。班上有一半以上是补习生,不用交补习费。

1988年考上县一中。那学费就高了,高一11块钱,高三更多,高达17块钱。那时补习考大学的很多,补习生按分数收补习费,但最少补习费是200,就是那种建档的。分数低的有300、400、600最高达800元。因为我们县数一中最好,每年考上大学的数量占全县所有高中的99.99%。我记得在高考前,校长给我们开会,说进考场千万不要暴露是一中的学生。因在一中是倒数第一名,可能在其他学校就是第一名。如果不给人抄袭的话,人身有危险。

确实,那时我们高中每个年级只有四个班(高三补习班不算),文科班连上插班补习生能到90人。2008年时,在哈尔滨偶遇一个母校考出来的年轻大学生,他说一中一个年级有40多个班,当时我惊得嘴张的像瓢。

我们村那600多年的学校彻底消失了。据说学费越来越高,大学生也遍地都是,难道这就是村学校消失的进步?网上还有声音,说好多学校都和房地产商人合作,搞掉村上学校,镇上的高中,让学生都到县城念书,没房子不给念!


我们村明清书院 民国高小 新中国初中 六百年的学校为何如今成废墟了 - 天天要闻

(如今花园般的学校)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清宫秘史: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争论之谜! - 天天要闻

清宫秘史: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争论之谜!

皇太极驾崩后的1644年,大清帝国迎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皇位争夺。肃亲王豪格与睿亲王多尔衮各拥重兵,八旗中半数的支持使得二人势均力敌。然而历史的天平最终却倾向了年仅六岁的福临。其生母博尔济吉特氏(即后来的孝庄文皇后)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手腕。
战争上无力,道德上无敌 - 天天要闻

战争上无力,道德上无敌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龙颜大悦 耶律德光)辽太宗收到了石敬瑭的来信之后,他的心情用四个字就可以形容,那就是:开心坏了。自己的父亲,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打遍草原大漠无敌手,可只要南下,总是吃亏,很大一部分
郑州一五星级酒店摆地摊日入3万/河南昨日最高气温43.2℃/日本教材污蔑卢沟桥事变中方先开枪 - 天天要闻

郑州一五星级酒店摆地摊日入3万/河南昨日最高气温43.2℃/日本教材污蔑卢沟桥事变中方先开枪

⊙河南省直青年人才公寓第二批房源公布河南省省直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心近日发布河南省省直青年人才公寓第二批次配租公告。本次配租房源共有博学苑、航港南苑、经开苑、文华苑、永盛苑、广惠苑6个院区,3543套房源。详情(河南省省直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心)▼⊙卢洛高速卢氏段即将通车!节省约1小时车程卢洛高速(卢氏...
原创首发七言诗•借刀杀人(三十六计之三) - 天天要闻

原创首发七言诗•借刀杀人(三十六计之三)

文/孙野借刀杀人小周郎,假请诸葛去劫粮。强中更有强中手,毒辣奸计变黄粱。注:黄粱——这里是引申义,即黄粱梦的意思。周瑜假意恭维孔明,说他足智多谋,请他去带兵偷袭曹操粮草。曹操向来是偷袭别人粮草的主,肯定戒备森严,这不是让诸葛亮白白送死吗!
盛七小姐打官司(欧阳亮) - 天天要闻

盛七小姐打官司(欧阳亮)

盛七小姐,本名盛爱颐,是清末首富盛宣怀的第七个女儿。盛宣怀官做得大,以帮助李鸿章办理“文案”起家,至辛亥清朝覆亡时已经官居邮传部尚书,生意做得更大。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 天天要闻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资料图:北京卢沟桥上的石狮。图/新华社“我们是善战的前锋,我们是民众的武装,从无畏惧,决不屈服,永远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1939年,29岁的河北青年张松如离开正定省立七中,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这一年,他以“公木”的笔名与音乐指导郑律成合作创作了这一组《八路军大合唱》。此前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