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毛主席的首任妻子,虽从未被承认,建国后主席却为她破例

2024年06月24日00:33:04 历史 1328

不少人认为,毛主席的第一任妻子是杨开慧,鲜为人知的是,在此之前,毛主席还有过一段被父母包办的婚姻。

这段婚姻虽不被毛主席承认,但不可否认,她在主席的人生里有一道痕迹。

她是毛主席的首任妻子,虽从未被承认,建国后主席却为她破例 - 天天要闻

毛主席的首任妻子叫罗一秀,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促成的这段婚姻。那个时候,毛主席只有十几岁,已经在学堂上接触到很多先进的西方思想,明确的知道自己的理想与目标,不会困在这个小山村一辈子。

父母并不了解儿子的志向与抱负,他们一心想要让儿子早点成家,毛主席拗不过父母的决定,只能无奈的接受。

罗一秀的家庭在当地算的上是大户人家,家底算殷实,罗一秀本人也上过学,认识很多文字,长相也很温婉,谦逊懂事,是当地百里挑一的女孩子,毛主席的父母对这个儿媳妇相当满意。

她是毛主席的首任妻子,虽从未被承认,建国后主席却为她破例 - 天天要闻

对这桩父母包办的婚姻,,毛主席心中既是愤怒又是无能为力,既不能强迫自己去接受一个自己不爱的人生活一辈子,又不能为自己顺从自己的内心而去反抗父母,这让主席很是痛苦。

对罗一秀来说,也是不得不接受的命运,那个时代的女性地位也不高,服从父母也没有别的出路。

虽然毛主席对罗一秀没有爱情,但主席尽到作为丈夫的责任,对罗一秀非常尊重客气,只不过这种客气用在一对新婚夫妻身上来说显得有点违和。

罗一秀明白丈夫对自己没有男女方面的感情,在当时,第一次见面就是在洞房之夜的新婚夫妻比比皆是,她对主席所表现出来的抗拒没有放在心上。

甚至当毛主席对她说出:“我对你没有爱情,我即使我们成婚了,但我不会碰你,以后你要是想离开可以随时离开,我不会阻碍你”这样的话时,她只是单方面的认为主席暂时没有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婚事,时间长了就好了。

罗一秀是那个封建年代复刻出来的大家闺秀,知书达理,温婉大方,非常勤劳,无论是毛主席的父母还是街坊四邻都对她赞不绝口。

她是毛主席的首任妻子,虽从未被承认,建国后主席却为她破例 - 天天要闻

好景不长,几年后,罗一秀因病去世了。毛主席对罗一秀的去世感到痛心,对这一年轻的女子就此陨落感到惋惜。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将罗一秀的名字列入家谱,主席痛恨封建制度下对人的禁锢和枷锁,但不能抹去罗一秀曾经对这个家的付出,错误的只是陈旧的封建思想,并不是人,主席愿意给罗一秀体面和尊重。

毛主席一向不搞特殊,为了罗一秀,曾有意破例给罗一秀的亲弟弟罗石泉找一份工作。

得知毛泽东当了国家主席,那些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亲戚以各种名义来巴结主席,企图沾点光,主席都一一拒绝,唯独对罗石泉破例。

有人不解,毛主席说:“罗家当年对他们有过恩惠”,可见主席是一个非常重感情且知恩图报的人。

她是毛主席的首任妻子,虽从未被承认,建国后主席却为她破例 - 天天要闻

罗石泉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认为自身能力有限,婉拒主席帮他找工作的好意,一辈子都在大山里生活工作,直到病逝。

此后多年,毛主席时常会给罗石泉寄一些钱,给他减轻一点负担,算是力所能及的帮助了。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蒋洁敏、白恩培、傅政华、黄兴国、谷春立、曹立新等“老虎”、“内鬼”出镜忏悔 - 天天要闻

蒋洁敏、白恩培、傅政华、黄兴国、谷春立、曹立新等“老虎”、“内鬼”出镜忏悔

6月27日晚,央视新闻频道播出政论专题片《第二个答案》。专题片介绍,党的二十大以来,截至2023年11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67万件,其中立案中管干部86人、厅局级干部3533人、县处级干部2.8万人。“这是一场压倒性的胜利,党、国家、军队内部的严重隐患正在消除,人民赋予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幸福。”专题片说。政知...
我们现在是否急需一场变法 - 天天要闻

我们现在是否急需一场变法

关于变法,这是一种较为古老的说法,其实我们离最近的一次变法也就一百多年。 到了近现代,变法一词逐渐被“改革”二字所代替。那么我们现在是否急需一场变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现在正逐渐摆脱房地产经济,而所谓的“旧法”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新环境
【检察护企】瑞丽检察:以“检”之力 护“企”前行 - 天天要闻

【检察护企】瑞丽检察:以“检”之力 护“企”前行

检察护企      为有效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常态化长效机制,深入推动“检察护企”专项行动走深走实。6月26日上午,瑞丽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邵曰生到雅戈尔(瑞丽)服装有限公司、瑞丽市音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状况和法治需求。      走访...
一袋馒头换状元,贫寒学子的逆袭人生 - 天天要闻

一袋馒头换状元,贫寒学子的逆袭人生

前言在清朝,有一位出身贫寒的学子,他的人生故事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徐州小子,志存高远清朝年间,江苏徐州的一户贫寒农家里,诞生了一个名叫李蟠的男孩。他的家族曾有过书香门第的辉煌,但到了他这一代,已是家道中落,生活拮据。然而,贫寒并未磨灭李
1855年,黄河决堤改道,百万人丧命,南方人理解不了的恐怖 - 天天要闻

1855年,黄河决堤改道,百万人丧命,南方人理解不了的恐怖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袁公博编辑|t引言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自孟津以西的流域,由于多流经山谷,自古以来改变不大,而孟津
故事中的威海丨文登营的故事 - 天天要闻

故事中的威海丨文登营的故事

史料记载:文登营“在文登县东十里。明宣德二年建。初在县西门内,十年迁此。有土城周三里,东、西、南三里。营当东面之险。今移县城中”。据老人们传说,文登营以前庙宇众多,像毗卢庵、三元殿、旗纛庙、老爷庙等。经世事变迁,如今已经荡然无存,只存于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