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为什么只有清明成为了国家法定节日?

2024年04月19日13:01:34 历史 6216

2008年,清明节被正式确立为法定节假日。但老百姓都清楚,作为一个时令节气的清明,它早已经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那为何只有清明作为国家法定节日,另外23个时令节气却没有呢?

二十四节气,为什么只有清明成为了国家法定节日? - 天天要闻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叫做三月节,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农民,根据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较为准确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等方面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十分重要,因为清明一到,气温随之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机。故民间常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说法。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以及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经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就已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但作为节日,其实是在唐朝形成的。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取自三个相近的节日综合而成的传统习俗。已经不单是一个普通的时令节气,更像是一种传统习俗。

二十四节气,为什么只有清明成为了国家法定节日? - 天天要闻

最初,清明只是一个提醒农民进行春耕的节气。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上巳节日期相近,所以三者就逐渐融为一体。

在唐宋时期形成了每年农历二月廿十三前后祭祖扫墓为中心,囊括寒食风俗与踏青等诸多内容的传统节日。

久而久之,清明逐渐演变成为仅次于春节、端午节等综合性的重大民俗节日。

而这应该就是清明节从二十四节气中脱颖而出,成功升级为国家法定节日的原因。

可能有人会说了:既然清明节是三个传统节日综合而成,那为何其他二十三节气不能进行融合?

二十四节气,为什么只有清明成为了国家法定节日? - 天天要闻

前面简单提及过,清明节与寒食节、上巳节日期相近,这三个节日在一些具体习俗上也有相通之处。

就拿清明节与寒食节来说,在时间上,清明是寒食节过后的三天,更重要的是清明节很多习俗与寒食节几乎一脉相承,如扫墓、荡秋千。

而寒食节的来历则是与历史上著名忠臣介子推的故事有关,传说介子推在晋文公功成名就之后,带着自己老母到山西绵山隐居。

后来晋文公突然想起自己居然忘记了功臣介子推,所以去山上找他,但找了很久都没找到。

有人说放火烧山,作为孝子的介子推却仍然无动于衷,后来人们发现介子推与他的母亲一同被烧死在一棵柳树下。

为了纪念介子推,有了在寒食节禁火三日与扫墓的习俗,所以寒食节与清明在某些习俗上有着许多相近之处。

二十四节气,为什么只有清明成为了国家法定节日? - 天天要闻

这一故事无证可考,或许只是后人对寒食节和清明的额外体会。不过正因为这个故事的加入,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了寒食节更加稳固的地位。

寒食节的地位一旦提高,连带着清明节的重要性也会随之提高。

而上巳节则是在清明的前一天夏历三月初三,这一节日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的文献中,据说是古代举行洗浴消除灾祸的重要日子。

另外,上巳节还是西王母的生日和中国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就是消灾避祸。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渊源,上巳节、清明节、寒食节三个传统节日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民间风俗和文化内涵。

二十四节气,为什么只有清明成为了国家法定节日? - 天天要闻

我国传统清明节期间的活动有很多,包括扫墓、踏青、荡秋千、拔河、沐浴、求姻缘等,传统食物包括青团、清明果、蒿饼等。

和其他传统节日相比,清明节还有三大特色:兼具西方感恩节、情人节;兼有节气与节日的双重地位与身份;不仅是祭奠离世亲人,还是亲人团聚、野外踏青,亲近大自然的好日子。

清明节其实有诸多深刻的内涵,它已经不单单是普通的时令节气,甚至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更与中华传统文化、传统节俗有着密切关联。

正因如此,清明才会变成以祭奠祖先为中心的综合性节日。

与其说清明是一个普通节气,倒不如说它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是孝道,传统文化中的孝绝对不是简单的子敬父,而是以孝为责、以孝治国,没有哪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把“孝”字挥写得如此淋漓尽致。

二十四节气,为什么只有清明成为了国家法定节日? - 天天要闻

随着社会进步,清明节有了多元思想,迸发出新的活力。清明的传统底蕴既有扫墓沉重,又有踏青郊游轻快。发展到今天,清明节等其他节日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无限的精神旨趣。

加上新时代给清明节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和特色内容,使其更好地承担起唤醒民族的集体记忆,增强加深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的功能,更有利于凝聚民心。

照这样来看,清明节承担的任务可不轻,这也是其他节气所无法企及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殷艳琳.二十四节气——清明[j].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2021(03):50.

[2]王曼.中国传统节日与祖先崇拜论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8.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清宫秘史: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争论之谜! - 天天要闻

清宫秘史: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争论之谜!

皇太极驾崩后的1644年,大清帝国迎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皇位争夺。肃亲王豪格与睿亲王多尔衮各拥重兵,八旗中半数的支持使得二人势均力敌。然而历史的天平最终却倾向了年仅六岁的福临。其生母博尔济吉特氏(即后来的孝庄文皇后)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手腕。
战争上无力,道德上无敌 - 天天要闻

战争上无力,道德上无敌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龙颜大悦 耶律德光)辽太宗收到了石敬瑭的来信之后,他的心情用四个字就可以形容,那就是:开心坏了。自己的父亲,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打遍草原大漠无敌手,可只要南下,总是吃亏,很大一部分
郑州一五星级酒店摆地摊日入3万/河南昨日最高气温43.2℃/日本教材污蔑卢沟桥事变中方先开枪 - 天天要闻

郑州一五星级酒店摆地摊日入3万/河南昨日最高气温43.2℃/日本教材污蔑卢沟桥事变中方先开枪

⊙河南省直青年人才公寓第二批房源公布河南省省直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心近日发布河南省省直青年人才公寓第二批次配租公告。本次配租房源共有博学苑、航港南苑、经开苑、文华苑、永盛苑、广惠苑6个院区,3543套房源。详情(河南省省直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心)▼⊙卢洛高速卢氏段即将通车!节省约1小时车程卢洛高速(卢氏...
原创首发七言诗•借刀杀人(三十六计之三) - 天天要闻

原创首发七言诗•借刀杀人(三十六计之三)

文/孙野借刀杀人小周郎,假请诸葛去劫粮。强中更有强中手,毒辣奸计变黄粱。注:黄粱——这里是引申义,即黄粱梦的意思。周瑜假意恭维孔明,说他足智多谋,请他去带兵偷袭曹操粮草。曹操向来是偷袭别人粮草的主,肯定戒备森严,这不是让诸葛亮白白送死吗!
盛七小姐打官司(欧阳亮) - 天天要闻

盛七小姐打官司(欧阳亮)

盛七小姐,本名盛爱颐,是清末首富盛宣怀的第七个女儿。盛宣怀官做得大,以帮助李鸿章办理“文案”起家,至辛亥清朝覆亡时已经官居邮传部尚书,生意做得更大。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 天天要闻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资料图:北京卢沟桥上的石狮。图/新华社“我们是善战的前锋,我们是民众的武装,从无畏惧,决不屈服,永远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1939年,29岁的河北青年张松如离开正定省立七中,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这一年,他以“公木”的笔名与音乐指导郑律成合作创作了这一组《八路军大合唱》。此前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