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被溥仪的这张照片给骗了,其实,真相是这样的!

2024年04月06日01:35:03 历史 1560

溥仪作为大清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堪称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的传奇在于其那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因此,他也成了许许多多历史爱好者喜欢写的热门人物。

同时,作为末代皇帝,由于他生活的年代科技已经比较发达,至少照相机这类产品已经相当普及,因此,他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珍贵照片,如今,只要在各大网站搜索引擎上输入“溥仪”二字,就能搜索到许许多多关于他的照片,而在这些照片当中,有这么一张照片,令人看了极度不舒服,甚至还不禁让人感慨,他是怎么做到的?

这就是下面这张照片。

别再被溥仪的这张照片给骗了,其实,真相是这样的! - 天天要闻

这是溥仪在外出游玩休息时照片,照片中,只见他直接坐在了自己的拐杖头上,看似还十分惬意。

的确,这张照片,乍一看之下,确实会令人菊部一紧的感觉,看得好生难受,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实,我们都被这张照片给骗了!因为,他的这根拐杖是大有玄机的,玄机在哪呢?玄机就在以下这张照片当中。

别再被溥仪的这张照片给骗了,其实,真相是这样的! - 天天要闻

原来,溥仪的这根拐杖和我们观念当中的普通拐杖是不一样的,一般的拐杖,顶端最多也就是一个简单的把手,可溥仪的这根拐杖,顶端竟然是这样一种构造,而这样的构造,恰恰可以很舒服地支撑起一个人来,怪不得照片中的溥仪那么惬意呢!

别再被溥仪的这张照片给骗了,其实,真相是这样的! - 天天要闻

不得不说,这根拐杖的设计者的确是别出心裁,竟然还可以这样设计,确实令人惊叹!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巷道里的 “中国脊梁”,原来是他! - 天天要闻

巷道里的 “中国脊梁”,原来是他!

近日一段贵州榕江抢险一线的视频让无数网友泪目这个背影被称为巷道里的“中国脊梁”这名只留下背影的战士被找到了!他叫马东升是武警贵州总队的一名战士7月1日武警贵州总队官兵深入贵州榕江县城的小区、巷道清淤排障马东升所在的任务地点在一处巷道内那里地势低洼、空间狭小还有一段长约25米、倾斜近45度的斜坡他回忆当时巷...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等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合作,通过对甘棠箐遗址发掘出土的遗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约为距今30万年的木器,与木器伴生的文化遗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 天天要闻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1942年,新四军指挥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烟盒,脸色平静,接连下达了多道重要命令:全军保持无线电静默,派骑兵,火速追上高级干部,让他们紧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个新四军的指挥体系,可能就被日军给一锅端了。粟裕将军究竟在香烟盒上看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 天天要闻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资区普查队发现两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桥——梅岭惠安桥和上仑石塔及水尾桥。它们不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节点,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有趣的民间传说。
85年前大学毕业证书成“传家宝”,无偿捐赠入藏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 天天要闻

85年前大学毕业证书成“传家宝”,无偿捐赠入藏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7月3日,一场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家国情怀的捐赠仪式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举行。捐赠人王晓思先生将其父亲——老战士、老党员、著名文艺工作者王云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贵抗战文物及史料,无偿捐赠给该馆永久收藏。把个人记忆、家庭记忆变为社会记忆王云同志(1920-1980)是一位经历丰富、贡献卓著的老战士和文艺工作者。...
香港培侨中学喜迎北京天安门国旗 - 天天要闻

香港培侨中学喜迎北京天安门国旗

7月4日,香港培侨中学在校内举行活动,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据了解,培侨中学在2025年7月1日组织60名师生代表团到北京参加天安门升旗仪式,并获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赠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编号2023-0205号)。图为迎国旗仪式。中新社记者 陈永诺 摄7月4日,香...
宝成铁路电气化50年:铁轨上的传承 - 天天要闻

宝成铁路电气化50年:铁轨上的传承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龙门阵工作室】2025年7月1日,宝成铁路电气化迎来开通50周年。这条穿越秦巴山脉的钢铁巨龙,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几代人的梦想。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一个关于父女与宝成线的故事,也在这蜿蜒的铁轨上,清晰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