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尘埃——左丘讲八卦(:文姜的丑闻

2024年03月09日16:15:16 历史 1411

言子游 /编

前情提要

《春秋》和《左传》两书,源自鲁国的国史,后由孔门传述,所以它们用鲁国国君的在位时间来编次系年,本故事就从鲁桓公三年(公元前709年)讲起。

鲁桓公是鲁惠公的嫡子(正房夫人所生)。13年前,惠公死了。因为桓公还小,就先由他的庶兄隐公来摄政。隐公没啥野心,一心等弟弟成人了,还政于他,自己退隐,钓钓鱼啥的。

但有个坏人公子翚,在三年前劝隐公把弟弟干掉,名正言顺地当国君,被拒了。于是他又反过来劝桓公把哥哥干掉,成功了。桓公即位。

历史的尘埃——左丘讲八卦(:文姜的丑闻 - 天天要闻

齐大非偶

桓公即位,一晃三年过去。

他跑到了嬴地去和齐僖公会见,这是为了同齐女订婚。秋季,桓公就派了头号心腹公子翚到齐国迎接齐女,这时,事情就有了点不对劲的苗头。

按照当时的礼制,凡是本国的公室女子出嫁到同等国家,如果是国君的女儿,就应当派下卿护送她。可这次,齐僖公本人竟然亲自护送女儿文姜出嫁,一路走到了讙地,这不仅不合于礼,而且令人生疑。

此前,鲁桓公在没有向齐国求婚以前,齐僖公本给想把文姜嫁给郑国的太子忽。没想到太子忽却推辞了。别人问为什么,太子忽说:“人人都有合适的配偶,齐国强大,不是我的配偶。《诗》说:‘求于自己,多受福德。’靠我自己就是了,要大国干什么?”话虽如此,是不是听说这位文姜有什么劣迹,就不清楚了。

桓公六年,九月二十四日桓公和文姜的儿子姬同出生了,左传记载了一通庄严的太子出生礼仪:父亲接见儿子时用牛、羊、豕各一的太宰,用占卜选择士人背他,用占卜选择士人的妻子给他喂奶,桓公和文姜、同宗妇人为他取名字。最后定名为“同”。

谁也没料到事情开始崩坏了。

请兄杀夫

十八年春季,桓公想出去走一走,合计了一下,就打算带姜氏到齐国去。大夫申繻劝阻说:“女人有夫家,男人有妻室,不可以互相轻慢,这就叫有礼。违反这一点必然坏事。”从字面上看,这话说得有点没头没脑的,去岳家走走怎么就必然坏事了呢?除非有些事情,大家已经知道了,就是不便跟桓公明说。

桓公当然不听,按照既定计划出发,去迎接他自己的命运去了。

齐襄公与他在泺地会见后就和文姜到了齐国。

齐襄公和文姜是亲兄妹,十五年过去了,算是久别重逢吧。文姜一到齐国,两人便睡到了一起。桓公这回可不得不发现了,当然责怪文姜,有没有家暴发生不知道,但文姜把这件事告诉了齐襄公。

按照常理,家丑不可以外扬,何况兄妹通奸。但丑闻并未走向息事宁人。

四月初十日,齐襄公设宴招待鲁桓公,鲁桓公竟然没心没肺地去了。宴后,齐襄公派公子彭生帮助桓公登车,然后桓公就死在了车中。左传说得含蓄,就交代了这么一句话。说穿了,是襄公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鲁桓公给干掉了。

当初桓公干掉隐公是公子翚动的手,如今襄公干掉桓公是公子彭生动的手。后来有人叹曰:"天道循环,报应不爽。桓公派公子翚去迎亲,就是一个很坏的兆头呀!"其实这是不相干的话。在这里想报告读者的是,“公子”这一称谓,当时是国君之子的意思,可能是当今国君的兄弟,也可能是叔叔,总之是宗族。

鲁国人当然气炸了,可是没办法。齐国势大,总不见得跟它硬拼。于是告诉齐襄公说:“我们国君畏惧您的威严,不敢苟安,来到贵国重修旧好,礼仪完成后却没有回国。我国不知道该归罪于谁,在诸侯中造成了恶劣影响。请求用彭生来清除这种影响。”

齐国便杀死了彭生以塞责。

历史的尘埃——左丘讲八卦(:文姜的丑闻 - 天天要闻

憋屈的鲁

生活还要继续,鲁国由太子同即位,是为庄公,这一年他12岁。

《春秋》没有记载鲁庄公即位,这是由于文姜外出没有回国的缘故。到了三月,也就是事件过去将近一年,鲁桓公夫人索性住回了齐国。从此,《春秋》不称姜氏而称夫人,是由于断绝了母子关系。究竟是庄公自己断绝的,还是史臣“代替”他断绝的,读者自行脑补。

秋季,周天子的女儿要嫁给齐襄公,按照礼制,天子嫁女于诸侯,要由同姓的诸侯主婚。鲁国君是周公的后代,和周天子一样姓姬,符合条件;而齐国公室是姜子牙的后代,姓姜,同姓不通婚,也符合条件。于是鲁国接到了天子命令,不顾国君被杀的新仇,为王姬在城外建造了行馆。

这事情,根据杨伯峻先生考证,是因为鲁国有亲齐派在专政,庄公还插不上手。有以下这条为证:“三年春,鲁国的公子溺会合齐国军队攻打卫国,《春秋》单称他的名字溺,不称公子,是表示对他的贬斥。意思是非出国君之命也。”

之后,《春秋》和《左传》不顾全书篇幅、不考虑写字的竹简很精贵,连篇累牍地报导关于文姜的行踪:

“二年冬,夫人姜氏和齐襄公公然在禚地相会。《春秋》记载这件事,是为揭露他们的奸情。

“三年春,夫人姜氏和齐襄公在祝丘大吃大喝。

“六年冬,齐国打胜了卫国,派人把略夺来卫国的宝器赏给鲁国,这是由于文姜的请求。

“七年春,文姜和齐襄公在防地相会,这是出于齐襄公的主意。”

庄公八年夏,鲁军和齐军包围郕国。郕国独独向齐军投降。仲庆父请求进攻齐军。庄公说:“不行,我实在缺乏德行,齐军有什么罪?罪是由我引起的。《夏书》说:‘皋陶勉力培育德行,德行具备,别人就会降服。’我们姑且致力于修养德行,以等待时机吧!”

一鼓作气

鲁庄公的憋屈,憋了十年——

庄公十年春,齐国的军队主动上门来攻打鲁国了。没办法了,你不打也得打了。庄公准备迎战,可要怎么打法呢?

有国人曹刿请求接见。以下出自中学语文课本:

他的同乡人说:“那些每天都吃肉的人在那里谋划,你又去掺和什么!”曹刿说:“吃肉的人鄙陋,不能作长远考虑。(鲁国灭了,我们可得一起遭殃啊。)”于是入宫进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可有作战的准备?”庄公说:“我身为国君,有吃有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周遍,百姓不会服从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不敢擅自增加,祝史的祷告一定反映真实情况。”曹刿回答说:“一点诚心也不能代表一切,神明不会降福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完全探明底细,但必定合情合理去办。”曹刿回答说:“这是为百姓尽力的一种表现,凭这个可以打一下。打起来,请让我跟着去。”

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兵车,与齐军在长勺展开战斗,庄公准备击鼓。曹刿说:“还不行。”齐国人打了三通鼓。曹刿说:“可以了。”齐军大败,庄公准备追上去。曹刿说:“还不行。”下车,细看齐军的车辙,然后登上车前横木远望,说:“行了。”就追击齐军。

战胜以后,庄公问曹刿取胜的缘故。曹刿回答说:“作战全凭勇气。第一通鼓振奋勇气,第二通鼓勇气就少了一些,第三通鼓勇气就没有了。他们的勇气没有了,而我们的勇气刚刚振奋,所以战胜了他们。大国的情况难于捉摸,还恐怕有埋伏。我细看他们的车辙已经乱了,远望他们的旗子已经倒下,所以才追逐他们。”

历史的尘埃——左丘讲八卦(:文姜的丑闻 - 天天要闻

大结局

虽然难得以弱胜强,庄公算是出了一口恶气,可杀父之仇,终究没有报成。

回溯到庄公八年,冬季十二月,齐襄公在姑棼游玩,在贝丘打猎。看到一头大野猪,随从说:“这是公子彭生啊!”齐襄公发怒说:“彭生敢来见我!”就用箭射它。野猪像人一样站起身啼叫。齐襄公害怕,从车上摔下来,伤了脚,丢了鞋。

回去以后,责令徒人费去找鞋,费找不着,齐襄公就鞭打他,打得皮开血出。费走出去,在宫门口遇到叛贼。叛贼把他劫走并捆起来。费说:“我哪里会抵抗你们啊!”解开衣服让他们看自己的背后。叛贼相信了。费表示愿意和他们一起行动,请求先进宫去。进去以后把齐襄公隐藏起来,然后出宫同其他宦官和叛贼格斗,死在宫门里。——这位费哥的愚忠让人叹息。

叛贼进入宫中,在床上杀了孟阳,说:“不是国君,样子不像。”一眼看到齐襄公的脚露出在门下边,就把他杀死了。

齐襄公一死,几个儿子争夺君位,最后引出一代霸主齐桓公以及管仲之治,此为后话。

一直到庄公二十年春,《春秋》还没忘记文姜,愤愤地记了一笔:夫人姜氏去了莒国。

她其实还挺逍遥的。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清朝花木兰:潜规则清秀下属,怀孕后偷换身份,终遭抛弃 - 天天要闻

清朝花木兰:潜规则清秀下属,怀孕后偷换身份,终遭抛弃

在《清朝野记》中,我叫陈统领,世人皆称我为清代花木兰。然而,我女扮男装从军后,因作战英勇一路荣升将军,用刀逼下属侍寝,怀孕后互换身份,最终却被负心汉无情抛弃。故事始于同治初年,清廷大将多隆阿从湖南挥军进军陕西平叛。
玻利维亚要加入金砖集团,美国很恼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 天天要闻

玻利维亚要加入金砖集团,美国很恼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玻利维亚的未遂政变,只持续三个小时就失败。前陆军总司令苏尼加被捕,他控犯有恐怖主义和武装叛乱罪。很明显,这位老将没有得到民众的任何支持。俄罗斯政治家杜金 (Aleksandr Dugin)把这次政变定义为“颜色革命”。他在社交平台写道,背后
嫪毐,两个字怎么读?什么意思? - 天天要闻

嫪毐,两个字怎么读?什么意思?

第一个字嫪字,一个女字旁,一个谬字的一半,有人说这个字是姓。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呢?有这种可能性。因为上古姓许多都带有女字旁,所以不排除嫪是流传下来的古姓,至少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第二个字毐,上面一个士,下面一个毋。
让文物“活”起来 沉浸式穿越历史让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 天天要闻

让文物“活”起来 沉浸式穿越历史让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河南文化底蕴深厚,文物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河南坚持让文化遗产火起来,让传统文化闪亮起来,让文旅市场丰富起来,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品牌。总台记者 田萌:我现在是在安阳殷墟博物馆的新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而且在这里发现了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从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