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竟然藏着明朝历史,怪不得当年会被视为禁书!

2024年01月17日16:45:40 历史 1480

你相信吗,历史的真相可能就藏在神话里,比如西游记里的除妖乌鸡国,看似平平无奇的一难,其实暗藏着明朝的一场权谋大戏,说的就是土木堡夺门之变。相信很多人看这一集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疑惑,为什么会有乌鸡国这样奇怪的国家名称呢?

《西游记》中竟然藏着明朝历史,怪不得当年会被视为禁书! - 天天要闻

难道这是一个盛产乌鸡的国家吗?可仔细读了原著后,发现这一难的前后三章,根本没有关于乌鸡的任何描写,但当你把这个故事和土木堡、以及夺门之变联系起来,就瞬间豁然开朗。

乌鸡国的乌字其实是拟声字,通呜,指的就是鸡叫的声音,所以乌鸡国的国王,代表的就是叫门天子朱祁镇

他是明朝16帝中,公认的最垃圾的一个,他爷爷朱高炽和他的父亲朱瞻基,为他留下仁宣之治的大好局面,却被他用实力一手终结,因为听信大太监王振的话,把大明朝五十万精锐葬送在了土木堡,自己被瓦剌活捉也就算了,还把大明朝带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西游记》中竟然藏着明朝历史,怪不得当年会被视为禁书! - 天天要闻

幸亏于谦于少保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打赢了北京保卫战,这才为明朝续命两百年。但是北京保卫战之所以能胜,除了于谦之外,还有一个功劳最大的人,那就是在朱祁镇留学瓦剌之后,被于谦匆忙推上高位的朱祁钰

熟悉明朝历史的都知道,朱祁钰算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皇帝,他危难之际临危受命,和一众贤臣将领扶大厦于将倾,内政修明,外战却敌,土木之后的大明可谓千疮百孔,于谦打完瓦剌打叛军,朝廷穷的连宴会都办不起,四处揭竿起义,各地贪腐严重,朱祁镇一边派人镇压起义,又一边派人到各地查贪反腐,整顿吏治。

因为当时军队吃空饷严重,还伴有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所以于谦想要改革军制,朱祁钰也放手让他去干,此外他还广开言路,不许锦衣卫胡乱抓人,不许太监兴风作浪,以前受过冤屈不敢告状的,现在都可以去县衙申冤了。

朱祁钰在位的8年,可谓励精图治,把大明破烂不堪的局势重新搬回正轨,上对得起宗庙,下对得起百姓,说他是中兴之主也不为过。

《西游记》中竟然藏着明朝历史,怪不得当年会被视为禁书! - 天天要闻

朱祁钰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过仁慈,当他的哥哥朱祁镇在瓦剌留学归来之后,朱祁钰先是上演了一场兄友弟恭,然后就把朱祁镇囚禁南宫整整七年,大门上锁灌铅,仅在门上开个小洞传递必要的饮食衣物。

但在朱祁镇被囚禁时,又经常衣食短缺,最困难的时候,还要靠着钱皇后做手工换米粮度日。这是朱祁钰犯的最严重的错误。要么就彻底的当个好人,善待朱祁镇,让天下人都知道他的仁善之名,获得舆论支持,巩固自己的统治;

《西游记》中竟然藏着明朝历史,怪不得当年会被视为禁书! - 天天要闻

要么就彻底的做个坏人,暗地里嘎了朱祁镇父子,永绝后患。把朱祁镇关起来之后,又故意百般刁难,这不仅增加了朱祁镇对他恨意,还等于是制造一个仇敌。

终于在七年之后,朱祁钰病重之时,在徐有贞石亨等人的策划之下,上演了一场夺门之变,被囚禁了七年的朱祁镇,再次复辟登基。朱祁钰最终也被干掉。

说到这里大家有没有感到一丝熟悉,在西游记乌鸡国这一难中,狮子精和国王最开始也是八拜之交的兄弟,后来狮子精把乌鸡国国王推入井中,这个时候的狮子精,也代表着王振这样的国之妖孽。而变成了皇帝的狮子精,代表的就是朱祁钰了,他在位期间,乌鸡国风调雨顺,直到唐僧师徒四人路过,才让之前的国王重新复辟,在这一难当中,除了悟空等人,乌鸡国的太子起到了关键作用。

《西游记》中竟然藏着明朝历史,怪不得当年会被视为禁书! - 天天要闻

狮子精虽然治国有方,但太子却不是他的儿子,作为一只被扇了的狮子,他的命运不能说和朱祁钰一模一样,也算如出一辙。

而夺门之变之所以会爆发,最重要的原因,是朱祁钰所立的太子夭折之后,就一直没能生出儿子,于谦等人就打算让他重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但石亨、徐有贞为了自己的利益,趁夜发动政变。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西游记在明朝的时候,会被列为禁书了吧,他里面不仅包含了王阳明心学思想,还暗藏了许多作者本人对于明朝政治暗讽。当然了,除妖乌鸡国这一难中,还有涉及了多方势力,除了文殊菩萨,还有太上老君,以及那个藏在水井中的野生龙王,如果有看到此处的朋友,还有新的发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诸侯割据VS集权称帝:项羽为何分封不称帝?改写历史或自掘坟墓 - 天天要闻

诸侯割据VS集权称帝:项羽为何分封不称帝?改写历史或自掘坟墓

《史记 秦始皇本纪》: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刚刚统一天下的那一年,丞相王绾等人建议说:各国诸候刚被消灭,燕、齐、荆地辽远,不在那里立王,就没有人来安定燕、齐、荆。请把皇帝的几...
苦涩的荒唐 - 天天要闻

苦涩的荒唐

文革后期的73年,小学四年级时一个班级搞了一场随堂批判会,校长都来参加了,因为校长听说这个民办身份的班主任能力挺强的,让“哑巴”都开口说了话。
中国第一个蒙难的新闻记者 - 天天要闻

中国第一个蒙难的新闻记者

光绪二十九年六月十五日(1903年8月7日),紫禁城飘着细雨。军机大臣瞿鸿禨捧着一叠奏折疾步穿过宫门,却在养心殿前听见瓷器碎裂的脆响。殿内,慈禧太后正凝视着刑部呈报的"杖毙逆犯沈荩事毕"奏本,指尖深深掐进黄绫锦垫。 这个令帝国最高统治者震
送别!杨林德教授逝世 - 天天要闻

送别!杨林德教授逝世

据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我会第四届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杨林德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3日11时37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杨林德教授在岩石力学与地下工程研究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并为推动我国岩石力学学科发展、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