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北战事风云突变,老街缅军宣布投降,果敢同盟军打进白家大院

2024年01月07日19:51:28 历史 9616

缅北战事持续近2个多月后,终于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据环球网报道,日前外交部网站发布消息称,1月4日至6日,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访问缅甸,并会见缅甸领导人敏昂莱,就中缅关系和缅北局势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几乎在同一时间,我国公安部部长王小洪与缅甸内政部部长雅毕举行视频通话,强调中方愿与缅方深入开展打击电诈等犯罪行动的执法合作,全力维护中缅边境和平稳定,保障中方人员和项目安全。

缅北战事风云突变,老街缅军宣布投降,果敢同盟军打进白家大院 - 天天要闻

尽管官方新闻稿没有明示,但从中方反复强调“维护边境和平稳定”“保障中方人员安全”可以看出,此次中缅双方在两天内的密切会谈显然与几天前炮弹落入中国境内、致使中方人员受伤有关。

不过,就在中缅会晤之际,以果敢同盟军为首的“兄弟联盟”也打破了僵持多日的缅北战局,近期缅甸媒体《伊洛瓦底报》发布了多条“兄弟联盟”取得突破的消息。

5日果敢同盟军宣布攻占老街区首府,米线沟和南天门山缅军交出武器弹药投降,被俘缅军约2123人,包括6名准将、1895名士兵和200余名军官,此外还有1600多人的缅军家属。果敢同盟军宣称,目前整个果敢地区已经进入“无政府状态”,缅甸军政府在当地的统治已被瓦解。

缅北战事风云突变,老街缅军宣布投降,果敢同盟军打进白家大院 - 天天要闻

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视频显示,投降的缅军及其家属正在被果敢同盟军装车运走,根据果敢同盟军与缅甸军政府达成遣返协议,这些人将被运往掸邦北部的腊戍。当天缅甸政府发言人佐敏吞也表示,军方在“充分士兵及其家属安全等因素后”,宣布放弃对老街区的控制。

另一段视频显示,缅甸军政府在果敢地区的最高指挥官吞吞敏疑似向果敢同盟军投降,当被人调侃为“果敢主席”时,吞吞敏用中文强调自己是“代主席”。

根据《伊洛瓦底报》的说法,目前果敢同盟军还在搜索“四大家族”的宅院,社交媒体上已经出现了同盟军士兵搜查白家大院、白应能军官证和私人军火库等照片。同时,还有消息声称,果敢同盟军在刘、白两家大院地窖里发现了金库,内有没来得及运走的人民币、黄金和古董等物品。

缅北战事风云突变,老街缅军宣布投降,果敢同盟军打进白家大院 - 天天要闻

除了老街区失守外,日前缅北另外两支民地武“德昂民族解放军”与“曼德勒人民保卫军”也宣布,联合攻占了掸邦北部的缅军战略基地,俘虏一名缅军中校并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制服。

德昂民族解放军成员向媒体透露,该基地是缅军某个训练设施,其200多名士兵来自缅军多支部队,但士兵和指挥官没有任何战斗经验,他们仅用了不到24小时就占领了整个基地,并顺手伏击了一支缅军增援车队。

在交火中这支缅军仅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就迅速逃跑,这名德昂民族解放军成员认为这相当不寻常,或许可以证明“缅甸军队已经陷入混乱”。

缅北战事风云突变,老街缅军宣布投降,果敢同盟军打进白家大院 - 天天要闻

事实上,这恐怕才是缅甸军政府最不想看到的事情。

正如之前分析所说,目前缅甸局势糜烂,基本到处是“揭竿而起”的民地武和反军方组织。尽管这些武装力量目前仍处于各自为战或抱团取暖阶段,但缅甸军政府无法在短时间内平息局势,那么这些“高歌猛进”的民地武势必会看到缅军的虚弱,进而形成一个“隐形联盟”。

在这个“联盟”中,各支民地武的政治诉求或许不同,但共同目标恐怕是一致的,即推翻缅甸军政府,而愈演愈烈的战乱和动荡局势必然会让缅甸陷入四分五裂中。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董某辉和他的银河护卫队,堪比公害! - 天天要闻

董某辉和他的银河护卫队,堪比公害!

打着董某辉粉丝名义成立的银河护卫队,四处举报那些对董宇辉发出质疑和抨击的博主,如果这种现象再不加以制止,必将对整个网络环境和舆论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和恶性的循环。董某辉是树立起来的典型,但是不代表他就没有缺点,也不代表他完全在圣坛之上。
端王:我铸了最好的钱币,难道还是不务正业?圣宋元宝 - 天天要闻

端王:我铸了最好的钱币,难道还是不务正业?圣宋元宝

荒诞世界里,发生着这样一场荒诞对话:群臣:端王,明天你去做皇帝。端王:我不会做皇帝呀,我没学过。群臣:就是你不会,才选你做皇帝。端王:那我当了皇帝该干些啥?群臣:随便你,只要不干皇帝的正事,你爱咋玩咋玩。端王:还是不行,我不做事我怕你们贪我
翻遍全网,已找不到几个像样的雍正通宝 - 天天要闻

翻遍全网,已找不到几个像样的雍正通宝

(清·雍正通宝)首先要强调,雍正通宝并不少。不仅仅是明确记载的85亿6千万文铸量,多于历史上的大多数铜钱品种。(前面提到的宣德通宝也才1亿文),现存世的数量,也同样算作常见的古钱。
从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饭:看韩信如何将恩情淬炼成传奇 - 天天要闻

从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饭:看韩信如何将恩情淬炼成传奇

秦末的淮水河畔,寒风裹挟着碎冰拍打在岸堤上。韩信蜷缩在芦苇丛里,腹中饥饿如烈火灼烧,他摸了摸腰间早已锈迹斑斑的青铜剑 —— 这是他唯一的体面,也是他最后的倔强。曾经的世家子弟,如今却要靠着钓鱼换钱果腹,若运气不好钓不到鱼,便只能在河边挨饿。
黄桥决战后,为何毛泽东预言粟裕“必成大器”? - 天天要闻

黄桥决战后,为何毛泽东预言粟裕“必成大器”?

1940年深秋的苏北平原,7000名新四军战士正面临16万国民党军的合围。指挥部里,34岁的粟裕伏在地图上,铅笔划过黄桥镇外的每一道沟壑——这个连军用地图都未标注的小镇,即将成为改写中国抗战史的关键坐标。
抗战结束后,假如不打解放战争,为何中国将走向深渊? - 天天要闻

抗战结束后,假如不打解放战争,为何中国将走向深渊?

1945年秋,重庆谈判桌上的烟灰缸里堆满烟蒂。毛泽东与蒋介石相对而坐,背后是八年抗战尚未散尽的硝烟,眼前是四万万同胞对和平的殷切期盼。当《双十协定》墨迹未干时,蒋介石却在日记中写道:“共党之要求,无异于要我自缚双手。”一年后,中原大地重燃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