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战国第一公子是信陵君而不是平原君?他们差距实在太大了

2024年01月06日14:45:10 历史 1196

前言

战国纷乱的时局中,关于第一公子究竟是信陵君还是平原君的争论,引起了无数历史学者和研究者的深思。然而,有人认为,无论是在政治手腕还是在气度风范上,信陵君和平原君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究竟是什么使得信陵君更被誉为战国第一公子,而平原君黯然失色?这其中究竟隐藏了怎样的权谋和风采差异?

在这个历史考辨的旅程中,我们将深入挖掘信陵君和平原君的政治手腕、个人魅力,揭示为何信陵君更被认为是战国时期的第一公子,以及这一评价对于历史理解和评价的深远影响。在这段纷繁复杂的历史时代,让我们一同穿越时光,揭开信陵君和平原君的辉煌与风采之谜。

为何说战国第一公子是信陵君而不是平原君?他们差距实在太大了 - 天天要闻

邯郸保卫战:名满天下的抗秦英雄

当年秦兵围攻邯郸已三年之久。邯郸城内粮草将尽,赵王胜见大势已去,正准备与秦国议和。此时,身在赵国的信陵君得知消息,心中极为焦急。

他明知此举后果堪忧,还是决定孤身犯险,前去魏国偷取兵符。因为拿到兵符,就可以号召各国援军,立时解救邯郸于危难。然而这等命途多舛的举动,势必触犯魏国国法。

当他来到魏都大梁时,不出所料遭到魏王安厘严厉斥责。安厘王断然拒绝借出兵符,甚至大怒之下还割断了信陵君的衣袖。这一行为无异宣告,他信陵君今后将成为魏国的志士仁人,若再有逾越之举,必遭处置。

然而信陵君心中却岿然不动,他明白赵国沦陷势在必行,自己这次孤注一掷便是为了全天下苍生。饮食男女,人之常情,魏王一时怒火,亦可谅解。他甘当惯了这个异乡过客,总有回头日。只要今日成功,便可扭转乾坤,化解危机。

为何说战国第一公子是信陵君而不是平原君?他们差距实在太大了 - 天天要闻

这一晚,信陵君辗转反侧,久不能寐。他反复盘算,要不惜以身试法窃取兵符。终于,凌晨时分,他装作去茅房的样子,忍痛割下自己的一绺乌发,伪装成魏王的命令,命守兵交出兵符。守兵哪里识破,连忙交出。

信陵君如释重负,立时驱车奔赴各国求援。最终,他率领六国联军大破秦兵,解除了邯郸三年之围。赵国上下对他赞不绝口,盛情款待。而信陵君的声名,也因此一战震动天下!

然而,他的作为也同时触怒了魏王。安厘王对弟弟的行为极为愤怒,认为他无视王权,擅作主张。此后,信陵君不得不长期滞留赵国,不敢回魏国。

为何说战国第一公子是信陵君而不是平原君?他们差距实在太大了 - 天天要闻

十年炎黄:客居他乡的辉煌与孤独

自此之后的十年间,信陵君一直待在赵国邯郸。这十年对他而言,是辉煌,也是孤独。

他在邯郸受到民众的景仰与爱戴。平原君等名流巨子也对他极为尊崇。然而,他终日惦念家国,对无法回乡心中默默隐痛。

这十年间,秦国屡次东征,魏国多次危在旦夕。信陵君明知国家存亡悬于一线,却能力有未逮。他在赵国受到重用,却也深感被软禁之苦。他隐隐明白,魏王是绝不会轻易宽恕他,容他回国。所以这十年时间,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大敌当前,束手无策。

这种无力感和自责感,日日夜夜噬咬蚕食他的心灵。明知山穷水尽疑无路,却也甘之如饴。他宁可整日整日地望大梁方向出神,也好过在繁华邯郸获得虚名。

为何说战国第一公子是信陵君而不是平原君?他们差距实在太大了 - 天天要闻

他开始痛恨起自己当年孤注一掷救赵的举动。非要孤冒险拼上一切,他也不会沦落到这等下场。然而转念一想,当年不这样,只怕天下英雄也难逃一死。

他忽然很能体会老子大音希声”的真谛。也许,一味仗义执言,并非上策。只是转念想及天下苍生涂炭,自己又有何颜面后悔。

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在公元前249年的某个寒冷清晨。信陵君在梦中看到父王嘱咐他勿忘家国。这一刻,他红着眼眶醒来,泪水早已打湿了枕巾。他决心回国,纵有万死,他也在所不惜!

为何说战国第一公子是信陵君而不是平原君?他们差距实在太大了 - 天天要闻

兄终弟及,泪尽罗巾:魏都最后的守望

信陵君决定返回魏国时,秦军已经进逼魏都大梁。魏王安厘几次向他遣使求援,然被他婉拒。他明白,自己这个“逆子”若不到危急关头,魏王断不会真心实意地召他回国。

果然,当他赶回大梁之时,魏王对他冷淡相向,略带敌意。然而大敌当前,两国存亡如梭,安厘王也不能过度毁弃这位当世第一良将。

“朕即位以来,汝等弟兄从无差错。独无忌擅自离国十年,今朕召汝还,汝又狐疑不前。可见汝心已不在魏邦!”魏王冷冷当众斥责信陵君。

信陵君并无懊丧,更无怨言,只是缓缓下拜:“臣向来心系国家社稷,不敢有二心。十年来,朝不忘夕,夕不忘朝。今日大敌当门,臣回国只为舍命一战,以雪前耻。若有一言半句怨言,天地鬼神共击臣。”

为何说战国第一公子是信陵君而不是平原君?他们差距实在太大了 - 天天要闻

他看着魏王日渐苍老的面容,心中万念俱灰。十年未见,兄长竟白发满头。这一刻,他只恨自己当年莽撞,竟然错过与兄长相伴风雨的岁月年华。他并不在乎权力地位,只是终于可以重新踏上故土,完成先王嘱托,血水可以报得。

两人四目相对,终是泪水盈眶。信陵君自暴自弃地冲到魏王面前,跪倒在地。“大王元勋”四个字呼之欲出,最终他只能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这一刻,十年酸楚化作眼泪,他们不再是王与臣,只是手足情深的一对兄弟。

这也许就是信陵君一生中最热泪盈眶的时刻。他平生最恨别离,最重兄弟之情。一别十年如一日,今日重逢,他已无数语凄凉。

为何说战国第一公子是信陵君而不是平原君?他们差距实在太大了 - 天天要闻

魏王亦簌簌落下泪来,亲自扶持信陵君而起。或许,这也是安厘王此生最无悔的决定。因为几日后,信陵君便与名将李牧北上迎战秦军。

然而天不遂人愿,李牧在战场上中流矢而亡。信陵君亲自抱起李牧遗体,热泪滚滚。他明白这是上天对他回国晚了一步的惩戒。从此刻开始,大梁城的命运便难言悲喜。

无论生老病死,他信陵君此生再无他乡可投。

为何说战国第一公子是信陵君而不是平原君?他们差距实在太大了 - 天天要闻

结语

信陵君最终在魏都大梁城破后自刎身亡。他未能活到魏国灭亡,也未能随后见证嬴政统一六国。然而他的一生,却是功成名就。

他为什么至死不能回乡?归根结底是因为当年孤注一掷,蛮干犯上,惹怒魏王。然而正是这份悲剧英雄气概,让他名垂千古。

人生最可悲莫过于明知一件事情的严重后果,却在所难免。他信陵君,就是这般悲剧性格的典型代表。

也许他早已预见自己必死魏国,却也在所不惜。因为他心底最清楚,要守护的,从来都不是魏国,而是这片他视若生命的故土。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崔康熙:克雷桑停赛有一定影响;要在高原球场踢得更聪明一些 - 天天要闻

崔康熙:克雷桑停赛有一定影响;要在高原球场踢得更聪明一些

北京时间5月4日,中超第11轮山东泰山客战云南玉昆赛前,山东主帅崔康熙携球员赵剑非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备战情况赵剑非:球队是刚抵达云南,赛程很密集,路途很遥远,队员们在恢复,以最好状态迎接新的比赛,希望在客场拿到满意的结果和分数。崔康熙:这场比赛的关键在于恢复和状态提高,战术要进行好准备,队员们要踢得更聪...
巴菲特掌舵伯克希尔60年后将卸任CEO,库克:认识他是人生中最珍贵的经历之一 - 天天要闻

巴菲特掌舵伯克希尔60年后将卸任CEO,库克:认识他是人生中最珍贵的经历之一

“股神”巴菲特宣布即将卸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CEO的消息,震惊全球。当地时间5月4日,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伯克希尔年度股东大会上宣布,负责非保险业务的副董事长格雷格·阿贝尔将在董事会批准后执掌伯克希尔·哈撒韦。他表示,董事会计划于周日(当地时间5月5日)举行会议。据媒体报道称,这一消息震惊了...
与皇位失之交臂的清朝肃亲王豪格 - 天天要闻

与皇位失之交臂的清朝肃亲王豪格

清朝皇帝皇太极驾崩后,因未指定继承人,一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在皇官崇政殿打响。肃亲王豪格就是在这场斗争中与皇位失之交臂。多尔衮当时,清廷的朝堂上由此形成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一个是以肃亲王豪格为首的皇子派,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极长子,相貌不凡,英武
王 笛:五四运动,“比胜利更伟大的是中国的觉醒” - 天天要闻

王 笛:五四运动,“比胜利更伟大的是中国的觉醒”

今天是五四,读历史学家王笛《中国记事(1912—1928)》,令人深思,特别是本书第四部“巨人醒来,1919”,讲述西方媒体眼中的五四运动——欢呼“中国开始觉醒”。经授权刊出书摘,让我们一起看看,一百多年前西方人是怎么看待中国的五四运动的。文|王笛“中国开始觉醒”比胜利更伟大的是中国的觉醒。——美国专栏作家乔治...
蒋少龙:柏林墙、奥斯维辛及多瑙河岸的鞋子 - 天天要闻

蒋少龙:柏林墙、奥斯维辛及多瑙河岸的鞋子

文|蒋少龙人间四月天,正是一年春光好。东欧遗产之旅,德国柏林墙、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布达佩斯多瑙河岸的鞋子纪念碑,历史不容遗忘。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往者不谏,来者可追,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首先来到柏林墙遗址。清晨的阳光照耀在东柏林的一条大街上,柏林墙的遗址就在这条大街。尽管柏林墙现在...
日本间谍川岛芳子“替身代死”说法 - 天天要闻

日本间谍川岛芳子“替身代死”说法

1948年3月25日,川岛芳子写完遗书之后,于上午6点在北平第一监狱被执行枪决,终年41岁。因为川岛芳子的机智聪敏,外加大半生间谍的生涯,民间便传出了她替身代死说法。“替身代死”的说法。
五四青年节丨我们永远年轻! - 天天要闻

五四青年节丨我们永远年轻!

青春是什么?是清澈的双眼是春天的闪电是无畏的梦想是永不熄灭的火焰是失败后倔强起身的勇气是迷茫后无比坚定的眼神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心中的理想,从未放弃……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纵使时光老去梦想在,勇气在青春,就在奋斗的路,是最美的路追梦的青春,是最美的时光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愿你我永葆青春,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