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七十不添衣,八十不祝寿”,这句话啥意思?有道理吗

2023年10月29日10:59:05 历史 1745

俗语:“七十不添衣,八十不祝寿”,这句话啥意思?有道理吗

在我们大华夏,崇尚的是孝道文化,尊敬老人是我们华夏的传统美德,所以从古到今,“尊老敬亲”往往是排在第一位的。

但是关于老人岁数的习俗还是有很多的,特别是吃饭穿衣,过生日的时候更是如此。比如说俗语:“六十不交言、八十不留饭、七十不留宿、九十不留坐”等等,当然这也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

意思是说,老人在60岁的时候,不要和人交心了,到了70岁的时候,因为身体的原因也不要留他们住宿了,而80、90岁更是如此,甚至连坐位都不要留,以免引起其它的争端。

当然今天我们说的这句俗语也是如此:“七十不添衣,八十不祝寿”,那么这句话是啥意思?为什么说七十不添衣,八十不祝寿,我来回答一下:

俗语:“七十不添衣,八十不祝寿”,这句话啥意思?有道理吗 - 天天要闻

“七十不添衣,八十不祝寿”的意思:

七十不添衣:

俗话说:“人过七十古来稀”,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或许七十岁已经不是什么高寿了。因为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医疗技术的的发展,到六十岁后已经是老年的,甚至有的人看起来像50来岁一样。

但是在古时候医疗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古时候人们的平均寿命只有几十岁。比如说康熙时期的“千叟宴”:

偌大一个康熙王国,八旗退休官员兵丁。九十岁以上的仅有7人,80岁以上则有192人,而六十五岁以上,包括已经告老回乡的官员,共680人。

当然根据一些专家的记载,在古代:在春秋战国时期,人的平均寿命是20岁,汉代22岁左右,到了唐代27岁,而宋代30岁,明清时期33~35岁左右。

俗语:“七十不添衣,八十不祝寿”,这句话啥意思?有道理吗 - 天天要闻

为什么说“七十不添衣”呢:

通过上述来说,其实俗语“七十不添衣”也很好理解,因为老话说的好,“人过七十古来稀”。

意思是说,人到了70岁以后,活到七十岁以上的人相对较少,也就比较珍贵了,而七十岁被视为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一种值得庆贺的事情。

当然在古时候也有一些活到80岁、90岁以上的老人,比如孟子孙思邈乾隆皇帝等等。不过这也是凤毛麟角,也是在上三流或者很注重养生的一些人。

至于古时候的平民老百姓,因为物质、医疗水平等其他原因,能活到七十岁也是相当不容易的。所以一些老人们就不把时间花在添置新衣服上去了,而更重要的则是多注意养生,注重身体的健康。

这句俗语放在现在有道理吗:

其实并没有道理,因为随着医疗条件的日新月异,现在我国的平均寿命在78岁,而日本挪威瑞典等其它国家的平均寿命在80岁以上,美丽国的特朗普更是在80岁进行总统大选。

所以来说,随着人们越来越长寿,现在70岁的年龄,相当于古时候的60岁,而添置衣服,梳妆打扮更是平常的事情。比如说赵雅芝刘晓庆毛阿敏等一些明星等等,更是打扮的如同小姑娘一般。

俗语:“七十不添衣,八十不祝寿”,这句话啥意思?有道理吗 - 天天要闻

八十不过寿:

对于老人过寿,过生日,老祖宗是非常有讲究的,当然在重大的岁数上,老人一般都是要过大寿的。比如说:

六十岁“花甲寿”:

老祖宗认为,一个甲子是60岁,而60岁也是一个轮回,所以60周岁也是老人的“本命年”。

为此老人到了60岁的时候,是要过一次寿的,以代表着老人的第一个寿,也寓意着能够长命百岁。但是老人却认为,由于60岁为双数,所以一般都是在59岁的时候提前过生日。

六十六岁“福寿”:

俗话说:“六十六,娘吃闺女一块肉”,这种习俗由来已久。当然老人66岁生日的时候,作为出嫁的闺女,要给老人买一块猪肉,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不过俗语中也有这样的说法“六十六,阎王要吃肉”,所以闺女买肉祝寿的目的也是让老人活到九十九,所以老人六十六岁的生日,也称为“福寿”。

当然还有七十岁的古稀寿,80岁的耄寿,以及90岁的耆寿等等,但是农村老人认为在80岁的时候,是不能过寿的,这是因为:

俗语:“七十不添衣,八十不祝寿”,这句话啥意思?有道理吗 - 天天要闻

关于祝寿,在民间里有这样一个说法:“做七不做八,过九不过十”。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老人过寿的时候,可以过70岁的寿,但是不能过80岁的寿,可以过90岁的寿,但是不能过100岁的寿。这是因为:

①单数为阳,双数为阴

老祖宗把数字一到十是分为阴阳的,其中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代表着“”;二、四、六八、十为阴数,代表着“”。

所以人们在生活中,尽量避免阴数,多用阳数,比如俗语说的“台阶不能成双留”也是这个意思,而房子的台阶都是以三步、五步、七步为主。

当然老人过寿也是一样,毕竟在古时候老人过生日是喜庆的事,当然也有很多讲究的,而单数为“阳”,为了避免“阴阳两隔”的不好说法,所以过生日的时候都是以70岁,90岁等单数为主。

俗语:“七十不添衣,八十不祝寿”,这句话啥意思?有道理吗 - 天天要闻

②古时候有“七盛八败”,八败扫星”等等说法。

按照古时候的老传统,“八”数为忌数,由于古代的医学条件不发达,所以老祖宗就迷信的认为,如果婴儿早产,七个月的可以成活,八个月的断定夭折,因此有“七生八死”的说法。

当然古人在做事的时候,也有“七胜八败”、“八败扫星”等说法,所以在挑选日子的时候,也有“闰七不闰八”、“闰八动刀杀”等俗语来解释。

而过生日也是如此,因为老祖宗对于“八”为忌讳的原因,因此在80岁的时候,也是不过生日的,总要提前一年在79岁。

不过来说,这都是老祖宗的一些主观说法,放在现在自然也是没有科学道理的,因为现在“八”却成了吉祥的数字。比如说“八”的谐音为“发”,而一些车牌号,手机号都是带“八”的数字。当然过生日也不讲究了。

写在最后:我们通过上述解释来说,虽然一些俗语有一定的哲学道理,但是随着日新月异,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俗语也成了过去式。而这句俗语“七十不添衣,八十不祝寿”也是如此。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 天天要闻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邻居的瓷盘"六十万啊,这瓷盘怎么又回到了李老头家里?"我望着邻居家墙上那熟悉的花纹,心里五味杂陈。我叫周建国,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这小县城生活了大半辈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国,多少人的命运都在那场改革浪潮中被重新书写。我们这些"国企大军",转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 天天要闻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上周,我和来自上海的好兄弟卢博士相约,一起探访了位于广东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镇,近距离接触与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车去广西、下午乘火车返回村里的“担担军”。前一天下午四点,我们抵达河唇镇北部的HW村,满眼都是番石榴,一条铁轨就在村子旁边,不时有呼啸而过的绿皮火车。这一带盛产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条件,...
明朝藩王列传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闻

明朝藩王列传之英宗篇(二)

蒋志格 英宗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寻崩,葬祭如亲王礼。免襄王亲来朝贺。 按《明大政纪》:天顺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诰谕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归西宫。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吴氏复为宣庙贤妃,废皇后汪氏复为郕王妃。癸丑,郕王
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前有市民宣传电影《731》,女童自发留言“爱我中国” - 天天要闻

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前有市民宣传电影《731》,女童自发留言“爱我中国”

极目新闻记者 王柳钦5月4日,极目新闻记者在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现场看到,虽然天空飘起了小雨,但门口还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长队,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铭记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游客在雨中排起长队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入口处,有市民携带电影《731》海报进行自发宣传。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龚...
探秘秦皇陵百戏俑与青铜水禽 - 天天要闻

探秘秦皇陵百戏俑与青铜水禽

考古实证,秦始皇帝陵根据“若都邑”的理念来营建,都邑里有政治、军事,也有宫廷生活、文化娱乐。秦朝的休闲生活会是怎样的景象?5月4日,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30档,《寻古中国·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戏水禽》带你通过考古研究新成果,对秦朝文化娱乐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么人?秦始皇帝陵东南部...
一查吓一跳,李嘉诚资产大揭秘:英国才是他的“金库” - 天天要闻

一查吓一跳,李嘉诚资产大揭秘:英国才是他的“金库”

如果说全世界最会赚钱的人是谁?李嘉诚绝对排得上号。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前阵子那桩港口交易闹得人尽皆知,一边是国家利益,一边是家族资产,李嘉诚站哪边,大家其实心里都有点数。港口本来要卖给美国财团,还好有关部门及时叫停。
琉璃河考古队节日在岗:当“90后”遇上“3000后” - 天天要闻

琉璃河考古队节日在岗:当“90后”遇上“3000后”

房山区琉璃河镇,开满野花的草丛上,挖开了深浅不一的坑,每个都有专属的数字加字母编号。这处小型发掘现场,是3000多年前“北京城”的外城壕东段一部分。五四青年节,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一群“90后”考古人员面朝黄土背朝天,小心翼翼地刮去层层覆土,专心致志地在“护城河”底搜寻古人留下的蛛丝马迹。安妮娜在发掘现场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