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性格成长与个人能力的提升,其实绝大部分跟他的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现代心理学才会将原生家庭作为一个课题来专门研究。
尤其是在一对优秀父母的教育下,他们的孩子一般来说也都是优秀的存在。就如刘伯承的孩子刘蒙,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他最后选择了“子承父业”,在军界也做出了喜人的成绩,如今已经是官至少将军衔。
一、成绩优异考上清华大学
1952年刘蒙出生于中国南京,他上面还有一个兄长,因此他算是刘伯承元帅的次子。成长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刘蒙,自小有父母的疼爱,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因此他也养成了温文尔雅,谦虚又不失活泼的性格。
对于这个次子刘伯承显然是十分疼爱的,从他的名字也可以窥见一二。刘蒙的蒙字取自于刘伯承最欣赏的将领-吕蒙的字,这里面自然也寄予了一个父亲对儿子将来成就的殷殷期盼。
再加上刘蒙从小聪明好学,刘伯承对他的教育也是非常严格。除了要求其在学校努力学习,也会在家里抽出时间教刘蒙书法,(刘伯承曾经有秀才功名,也是练得一手好书法)。
甚至还从小对刘蒙有着身体素质锻炼的要求,力求将他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
事实上刘蒙在刘伯承的悉心照料下,真的还练就了一身的好书法,后来的他虽然从事职业与书法毫不相干,但是那手丹青妙笔只要一出现,都会被懂行的人赞叹一番。而书法也成了刘蒙休闲时候为数不多的娱乐消遣,也算是另外一种陶冶情操。
有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刘蒙果然不负众望,高考的时候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要知道清华大学历来可都是我国的顶尖学府,每年全国招生也就那么点人数,但是刘蒙却能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可想而知他的成绩斐然。
此时刘蒙的人生规划已经非常清晰,大学毕业后他可以选择继续深造,也可以选择进入社会工作。不过不论如何他最后都能成为一名对社会有贡献之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过谁也没想到在大学里读书的刘蒙,最后会选择一条和父亲一样的道路,那就是参军。
二、“弃笔从戎”选择参军
人们都说刘伯承元帅与夫人汪荣华一生有过七个子女,各个都是人中龙凤。但是要说谁跟刘伯承更为相似,就不得不提到刘蒙了。
除去我们所说的相貌之外,在性格特点与职业上,他都完美继承了父亲刘伯承的优点。就拿参军这件事来说,当年大学毕业后他很快就报考了军事学院,刘伯承知道后并没有过多询问儿子的行为,而是一如既往的支持他,并且内心也很欣慰儿子选择了这条与自己有着相同点的人生道路。
军队的生活是很辛苦与枯燥无味的,即便是军事学院也不例外。好在刘蒙身体素质向来非常优秀,同时也是一名沉的下心的年轻人,在军校的生活他很快也就适应,并且让自己身体与学识都迈向了一个新台阶。
三、官至少将军衔
学成之后的刘蒙正式参与工作,这期间他做过科研方面的工作,做过基层士兵,做过部队的指挥员。甚至后来有好长一段时间他还在我国外交领域有过一段时间供职。
难能可贵的是刘蒙虽然干过的岗位居多,但是每一个岗位上他的工作都完成的极为出色,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来刘蒙的优秀能力。
虽说是和平年代,也不难看出刘蒙也几乎将自己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在他的经历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年轻人对祖国深切的热爱,也看到了一位老将军对自己孩子倾注心血的培养。
刘蒙的贡献自然也被国家与人民看在眼里,因此有对其表彰的机会也都不会漏掉他。如今的刘蒙已经是国家少将军衔,虽然说与他父亲在军衔上的差距还有很远,但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一定会向自己父亲看齐,成为一名像父亲那样同样优秀的人。
结语
不得不说刘蒙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与他的父亲教导密不可分,我们也从后面的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刘蒙对父亲不仅有孺幕之情,更多的还是那种从内而外散发出的尊敬,这一点恐怕是现代家庭很难达到的,而这也是刘蒙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
如今的刘蒙仍旧在自己岗位上发光发热,他将带着父亲遗志更好的建设祖国,我们也相信在他们这样优秀人才的带领建设下,祖国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中华民族的复兴也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