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明明打得过匈奴人,为什么还要修长城呢?修长城真实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我们通常以为修长城就是为了防备游牧民族的入侵。但是仔细一想又不对。秦始皇他手下的秦军打当时的匈奴人是一直打到了河套地区。秦军可是号称虎狼之秦。秦国的驰道一直修到了内蒙古的包头。秦始皇对游牧民族丝毫不手软。以秦始皇当时的军力,他是有能力安定北方的游牧民族的。
而且即便秦始皇修了长城,好像也没有作用。历史不止一次的证明,游牧民族依旧随时南下越过长城抢东西抢地盘。长城也挡不住游牧民族的骑兵。对秦始皇来说,长城没必要修,因为秦始皇有实力答应匈奴。对游牧民族来说,长城修了也没用,因为依旧随时越过。那如此浩大的工程,它的意义又在哪儿呢?
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长城不仅是个防御系统,也是个情报传输系统。长城之上有烽火台。可是这还不是修长城最终的目的。如果只是单纯为了烽火台,各地的地方官在自己的辖区内就能把烽火台给修建起来。可是要是修长城,这就需要耗举国之力了。秦始皇修长城一定有它更深的用意。
首先修长城第一个好处,那就是节约成本。如果没有长城,中原地区面临什么问题呢?就是跟秦始皇一样,匈奴人虽然被打败了,但转身就跑得无影无踪。而如果秦始皇想要彻底消灭匈奴,就要派兵出击,消耗大量粮草。另外,即使秦始皇舍得投入大量军力粮草,可匈奴毕竟逃到了秦军不熟悉的塞外荒漠,秦军无法准确追踪。而秦军一旦撤军,游牧民族又扭头回来了,继续威胁你。
所以秦始皇也算是看明白了。倒不如修一道城墙,使用物理方式把游牧民族隔绝在外。有了城墙,整个北方的战场就从原来的流动性变成了固定的战场。首先我不用再发动几十万人去草原上漫无目的地去寻找游牧民族了。我知道我的战争前线就在长城附近。这就省下了相当大的一批粮草了。
其次,骑兵战马的问题也得到了缓解。因为在长城附近,打的是防御战,只需要步兵就可以。所以,修建长城等于把游牧民族骑兵的优势给削弱的同时,又放大了农耕民族的优势。而且这些士兵本就是来自农民。农民最重要的技能那就是种地。那反正游牧民族也不是天天南下。那这些士兵在闲的时候也可以种地。于是秦始皇又可以使用守军在长城以内屯田,节约军粮。
还有一个角度,就是长城虽然挡不住游牧民族的军队,但是它能挡住来往的商人。有了这道墙,秦始皇就可以控制草原的经济。草原民族依赖中原地区生产制造的铁器工具根本无法运出。所以这样看来,修长城是一个一劳永逸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