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因为打不过匈奴,被迫修了长城?

2023年10月18日15:43:11 历史 1042

秦始皇明明打得过匈奴人,为什么还要修长城呢?修长城真实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我们通常以为修长城就是为了防备游牧民族的入侵。但是仔细一想又不对。秦始皇他手下的秦军打当时的匈奴人是一直打到了河套地区。秦军可是号称虎狼之秦。秦国的驰道一直修到了内蒙古包头。秦始皇对游牧民族丝毫不手软。以秦始皇当时的军力,他是有能力安定北方的游牧民族的。

秦始皇因为打不过匈奴,被迫修了长城? - 天天要闻

而且即便秦始皇修了长城,好像也没有作用。历史不止一次的证明,游牧民族依旧随时南下越过长城抢东西抢地盘。长城也挡不住游牧民族的骑兵。对秦始皇来说,长城没必要修,因为秦始皇有实力答应匈奴。对游牧民族来说,长城修了也没用,因为依旧随时越过。那如此浩大的工程,它的意义又在哪儿呢?

秦始皇因为打不过匈奴,被迫修了长城? - 天天要闻

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长城不仅是个防御系统,也是个情报传输系统。长城之上有烽火台。可是这还不是修长城最终的目的。如果只是单纯为了烽火台,各地的地方官在自己的辖区内就能把烽火台给修建起来。可是要是修长城,这就需要耗举国之力了。秦始皇修长城一定有它更深的用意。

首先修长城第一个好处,那就是节约成本。如果没有长城,中原地区面临什么问题呢?就是跟秦始皇一样,匈奴人虽然被打败了,但转身就跑得无影无踪。而如果秦始皇想要彻底消灭匈奴,就要派兵出击,消耗大量粮草。另外,即使秦始皇舍得投入大量军力粮草,可匈奴毕竟逃到了秦军不熟悉的塞外荒漠,秦军无法准确追踪。而秦军一旦撤军,游牧民族又扭头回来了,继续威胁你。

秦始皇因为打不过匈奴,被迫修了长城? - 天天要闻

所以秦始皇也算是看明白了。倒不如修一道城墙,使用物理方式把游牧民族隔绝在外。有了城墙,整个北方的战场就从原来的流动性变成了固定的战场。首先我不用再发动几十万人去草原上漫无目的地去寻找游牧民族了。我知道我的战争前线就在长城附近。这就省下了相当大的一批粮草了。

秦始皇因为打不过匈奴,被迫修了长城? - 天天要闻

其次,骑兵战马的问题也得到了缓解。因为在长城附近,打的是防御战,只需要步兵就可以。所以,修建长城等于把游牧民族骑兵的优势给削弱的同时,又放大了农耕民族的优势。而且这些士兵本就是来自农民。农民最重要的技能那就是种地。那反正游牧民族也不是天天南下。那这些士兵在闲的时候也可以种地。于是秦始皇又可以使用守军在长城以内屯田,节约军粮。

秦始皇因为打不过匈奴,被迫修了长城? - 天天要闻

还有一个角度,就是长城虽然挡不住游牧民族的军队,但是它能挡住来往的商人。有了这道墙,秦始皇就可以控制草原的经济。草原民族依赖中原地区生产制造的铁器工具根本无法运出。所以这样看来,修长城是一个一劳永逸的事儿。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琉球有权独立!中国将领一句话让全日本集体破防:这是宣战 - 天天要闻

琉球有权独立!中国将领一句话让全日本集体破防:这是宣战

“琉球不该属于日本!”中国将领一句随口抛出的话,瞬间让日本上下炸开了锅。这话听着平淡,可威力不亚于扔了颗舆论炸弹。日本急了,网友怒了,连官员都坐不住了。琉球这块小岛,背后藏着什么秘密?将领的惊人发言一名中国退役将领在某次东亚安全会议上,淡淡
刚宣布要加入我国,并升起五星红旗,却在3小时后消失的国家 - 天天要闻

刚宣布要加入我国,并升起五星红旗,却在3小时后消失的国家

“锡金国王下令升起五星红旗,宣布加入中国!”——1975年4月10日,这条消息短暂传出,震惊周边国家。然而,仅三小时后,印度军队开进锡金首都甘托克,这场“中国梦”瞬间破灭。锡金,这个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小国,为何会在关键时刻做出如此决定?
库页岛的老百姓,日子有点难,对中国人严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 天天要闻

库页岛的老百姓,日子有点难,对中国人严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中国人的钱,我们想要,可又怕他们把岛‘吞’了。”库页岛一位渔民的话,透着点无奈。曾经的中国东北宝地,如今成了俄罗斯的“后院”,岛上资源多得能闪瞎眼,可老百姓日子却紧巴巴。面对中国伸来的橄榄枝,他们既眼馋又犯怵。严防死守,真能守住啥?富饶的
山河壮歌丨发“中国抗战第一声”  担抗日救亡之重任 - 天天要闻

山河壮歌丨发“中国抗战第一声” 担抗日救亡之重任

央广网北京7月1日消息(总台记者王东宇 齐莉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北大营附近制造了柳条湖事件,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1年9月19日清晨,沈阳小西边门附近,一...
周恩来在东北的求学岁月(姜义军) - 天天要闻

周恩来在东北的求学岁月(姜义军)

铁岭的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从1910年春到1913年春,少年周恩来曾在东北求学3年,这也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46年9月,已经成为党的重要领袖人物的周恩来在同美国记者李勃曼谈个人的求学和成长经历时说:“12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