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在湘西的乌宿小村里,有个古怪的中年妇女,她穿着一件不太合身的白旗袍,怀里常抱着两本精装外文书籍。
她或在村边空地上独自踱步,或坐在河岸发呆,一副迷茫恍惚的样子。
村里人都说她是个疯子,她那穷苦的丈夫也不明白她的来历。
但是,这个神秘的中年妇女,竟然姓沈名岳萌,她的二哥,正是文坛巨匠沈从文。
那么,一个出生于名门望族的小姐,为何沦落到嫁给一个贫穷的泥瓦匠,并在村野里迎来了凄惨的结局?让我们来还原这个可歌可泣的传奇人生。
命运的轮回与失落
1912年,沈岳萌诞生于湘西一个显赫的家族。
沈家曾经拥有足以自给自足的庄园和收入,然而好景不长,到了沈岳萌的父辈这一代,家道已经开始中落,战乱不断,沈家男丁纷纷从军。
在一家九个孩子中,许多都早夭或病弱,沈岳萌得以幸存并成长,她从小就聪慧过人,不仅长相甜美,而且勤奋好学。
她的五哥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比她大11岁,从小立志当一名作家,为此还特意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从文”。
14岁时沈从文便离家从军,跟随湘军流落各地,直到1922年才来到北京,开始从事写作。
1927年,时年15岁的沈岳萌随母亲从老家来到北京投奔沈从文。
当时沈从文已经小有文名,但生活拮据。
他心系妹妹,决心让她接受最好的教育,希望她能成为才女,弥补自己无法完成的学业。
于是,沈从文开始全力栽培妹妹,让她学习外文,聘请名师,为她到上海就读创造条件。
沈岳萌从小聪明,又受到哥哥如此厚望,十分努力用心地学习。
但是她的外语天赋并不高,虽说勤能补拙,但终究难以达到沈从文对她的期待。
加上青春期的少女心性,沈岳萌渐渐迷失在自己的想象世界,沉醉于浪漫的爱情小说之中。
起初,沈从文寄予厚望,以为只要创造条件,就可以培养妹妹成才。
但是多年下来,沈岳萌的学业并未有太大进展,沈从文也渐感力不从心。
1933年,沈从文结婚生子,家庭生活分散了他的精力,难以再专心栽培妹妹。
已21岁的沈岳萌,不仅文学造诣有限,在感情上也一直没有进展。
看到这个局面,沈从文和妻子张兆和决定为沈岳萌找一个对象,他们相中了燕京大学的夏云教授。
但是沈岳萌眼高于顶,只想经历轰轰烈烈的爱情,对这门正常的相亲婚姻不感兴趣。
张兆和非常惋惜地说:
“九妹的心气太高!”
命运弄人,高不成反受罪。
正当沈岳萌陷入爱情幻想时,一位名叫刘祖春的青年出现在她的世界里。两人产生了微妙的感情,九妹悄悄喜欢上了这个青年学子。
但是刘祖春受到时代洗礼,立志报效国家,最终离开了沈岳萌,往抗日前线去了。
刘祖春的离去对沈岳萌的打击极大,她陷入了失魂落魄的状态。
为了减轻痛苦,沈岳萌转而追求佛法,希望能找到人生的意义。
然而,这只是沈岳萌人生悲剧的开始......
从显赫到失落的命运
刘祖春的离去,深深伤了沈岳萌的心。
一向温婉端庄的她,变得寡言少语,经常望着远方出神。
沈从文看在眼里,担心妹妹的情绪越来越低落。
为了让沈岳萌调整心态,沈从文决定带她去昆明生活。
1939年,沈从文南迁至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他托关系为沈岳萌谋得了一份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希望这份稳定的工作可以慢慢疗愈她受伤的心灵。沈岳萌满怀感激地来到昆明,开始了新的工作。
然而好景不长,1941年8月,西南联大遭到日军轰炸,沈岳萌身处图书馆内,为了保护书籍不被炸毁,她冒着生命危险留在现场,其他人都躲进了防空洞。
这场空袭带给了沈岳萌很大的惊吓,她强打精神,继续工作了一段时间。
但是,更大的打击还在后头。
一天,沈岳萌下班回家,却发现自己的住处被小偷洗劫一空!这些小偷不仅把她的衣物和日用品都偷走了,还偷走了她最私密的日记和书籍。
其中不仅记录着她对刘祖春的思念,还有她隐秘的人生观和烦恼。
这些被陌生人窥见的隐私,对内向的沈岳萌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一连串的不幸事件终于击垮了沈岳萌脆弱的心灵。
她开始发生精神失常的症状,时而大笑大哭,时而自言自语。
沈从文和张兆和再也无法照看不省人事的她,心痛之余,只能将她送回老家沅陵,交给大哥沈云麓照看。
回到老家后,沈岳萌的病情并没有好转。
她时常神志不清,对着空气自言自语,甚至认不出家人。
有时她会突然大笑或大哭,举止失控。为了防止她伤害自己,大哥只能将她锁在屋内。
然而她还是时常逃脱监视,不知去向。
1946年的一天,沈岳萌再次失踪了。
沈家人四处寻找,遍访亲友,始终没能获得她的消息。
而那时候,她遇到了一个泥瓦匠,并且成为了他的妻子。
我们不知道沈岳萌是如何认识这个泥瓦匠的,也不知道她为何会选择嫁给一个与自己完全不匹配的男人。
她明明可以过上优裕体面人的生活,却在精神错乱之时陷入了贫穷与苦难的深渊。
然而接下来,更大的灾难还在等待着她。
遗忘的名门女
沈岳萌不知为何嫁给了一个泥瓦匠,与他一同生活在贫瘠的乌宿村。
尽管生活所迫,但村里的人都觉得,这个身着旗袍、看英文书的疯婆子十分怪异。
然而没有人知道,她竟是一家名门望族的小姐。
村里的人们只当她是个疯子,她的丈夫也并不知道自己妻子的来历。
这样的生活对沈岳萌来说,与她的出身背景截然不同。但是经历一连串打击后的沈岳萌,已经没有能力去思考自己的身份或地位了。
沈岳萌整日失魂落魄地在村里游荡,时不时翻开怀里的英文书,仿佛想从中寻找些许慰藉。
她已经完全不能理解书中的内容,仅是本能地紧抱着它们。
看着妻子疯癫的样子,泥瓦匠也只能任由她去。
他们生活在一条破旧的小船上,艰难维持着生计。
泥瓦匠靠做些杂活勉强糊口,沈岳萌也尽可能照看家里,疯癫的状态稍有好转。
1947年,她为泥瓦匠生下了一个儿子。
1951年,六弟沈荃因时局原因被处决,这也成为沈家的又一痛。
而远在乌宿村的沈岳萌,依旧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她偶尔也会对儿子露出微笑,展现出一点作为母亲的温情。
但是好景不长,1959年,中国爆发了大面积的饥荒。村里的人都在艰难求生,沈岳萌一家也无法幸免。
为了填饱肚子,沈岳萌不惜吃野菜和树皮充饥。
但是她的身体长期营养不良,很快便无法承受,在1960年,48岁的沈岳萌终于倒下,死于长期的营养失调和身心交瘁。
她的丈夫背着她的遗骨,简陋地掩埋在乌宿村一片荒草丛生的坟地里。
多年后,他们的儿子长大成人,才将母亲的遗骨重新移葬到较为整洁的墓地。
然而再好的墓地,也无法弥补沈岳萌在人生最后阶段所遭受的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折磨。
她本可以活得体面,哪怕不能富裕,也能温饱。但是一场场精神和身体上的创伤,终于将她推入了无边的黑暗。
也许她早已忘记自己是谁,来自何方。
离开故乡多年,她已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虽然生前历尽艰辛,但终老之地,也已成为她最后的安息之所。
沈岳萌短暂的一生,经历了太多不公和悲剧。
但是没人知道,曾几何时,她也是一个骄傲的少女,一个受宠的妹妹。
也许只有她最疼爱她的二哥沈从文,还记得那个灵动聪慧的小女孩,还把她写进他年少时所有的文字中。
我们不得而知一个凡人内心真实的感受,但可以想见,沈岳萌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是否还记起了少女时那个长兄,他眼中涌动的爱怜与希望。
虽然结局令人扼腕,但曾经的美好是不会被遗忘的。这一点,我们要牢牢铭记。
“九妹的心太高!”这句话如同预言,沈岳萌在感情和人生道路上一次次跌落,最终难逃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