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30日)上午,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蒙蒙细雨中,全场肃穆而立,向“军委四烈士”纪念像三鞠躬,敬献寄托哀思的花枝。人群中大多没有打伞,自发赶来瞻仰的人却越聚越多。今天(30日)是第十个烈士纪念日,“缅怀革命先辈 弘扬英烈精神”930烈士纪念日主题活动在这里举行。
上午9时30分,伴随着庄严的《义勇军进行曲》,仪式正式开始,全场齐声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毕,在肃穆的《献花曲》中,礼兵们稳抬花篮、缓步向前,向“军委四烈士”纪念像敬献花篮。
“军委四烈士”曾留下感人家书,就在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的烈士缅怀区展示。而现场,沉浸式情景党课《父亲的信》,再现了“军委四烈士”之一的杨殷同志在牺牲前留给女儿的书信文稿,也是“见人见物见精神”的一次生动探索。
“有时候,您离我很远,我很想您却总也见不到您;有时候,您离我很近,我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一定继承您的遗志,将精神传承下去。”台上,饰演杨殷女儿的表演者,是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初一学生吴宛芊。为此,她已经排练了许久。为了更好饰演这一角色,她学习史料、研读烈士故事,也跟随学校以小队活动的形式走访这处红色地标。
“先辈请放心,我是一名新时代的军人,您的信我们都收到了。如今在您为之战斗、为之牺牲的土地,到处生机勃勃,这盛世如您所愿,这盛世我也将继续守护。”饰演战士的于志华本身也是一名驻沪部队官兵。事实上,他也是特色志愿队伍中的一员:场馆通过推进与各家驻沪部队共建落地,常态化开展志愿者专场培训活动,打造“军人讲军史”的场馆特色,使观众从中感受到传承的力量。现场,志愿队伍还进一步拓展,成立了一支由部队、公安、消防组成的国防教育志愿者宣讲团队。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我的外公曾是一名海军,他告诉我,烈士是国家的脊梁。我也将把这一份‘国家的脊梁’传承下去,退伍不褪色。”00后退役军人鄂隽升在队伍中站得笔直。他告诉记者,服役期间,他曾获得“四有”优秀士兵称号。如今他已回到了学校,学习大数据相关专业,立志科技报国。
“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更需要弘扬英烈精神,引领我们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全过程、各方面。”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负责人葛尹介绍,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每年常态化开展“八·一”建军节庆祝活动、“930”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打造起理想信念教育、伟大建党精神传扬的“红色殿堂”,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将国防教育工作做深、做实、做细。现场,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静安区国防教育基地”揭牌。
作者:王宛艺
编辑:张晓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