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年,93岁的苏麻喇姑病逝。51岁的康熙以妃子的规格为其治丧,为了见苏麻喇姑最后一面,康熙让其停灵14天,最后将其葬在了孝庄太后陵寝一侧。
当苏麻喇姑在北京紫禁城里离世的消息,传到正在外地巡视的康熙皇帝耳中时,51岁的他立即赶回京城。
最后竟然以妃嫔的礼节为苏麻喇姑治丧,并下旨让苏麻喇姑停灵14天,最后葬在孝庄文皇后的陵寝旁边。
这位平凡的蒙古族女子,一生未嫁未育,却得到了皇帝的如此高规格礼遇,实在令人不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来自贫苦家庭的宫女,在去世后还受到皇帝的如此哀荣?
要说起苏麻喇姑的来历,还要回到17世纪初的蒙古草原。一个叫苏墨尔的小女孩在贫苦的家庭里出生,她非常聪慧,虽然家境贫寒,但总是乐观开朗。
有一天,科尔沁王府来本地选奴婢进宫侍候公主,苏墨尔的机智博得他们欢心,被选入王府,成为公主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
公主布木布泰后来嫁给了皇太极为妃,苏墨尔也随公主一起进了皇宫。在宫中,苏墨尔勤奋好学,很快掌握了满语,并了解了满汉服饰的特色。
1636年,皇太极建国大清,需要设计新的皇家服制,布木布泰举荐了苏墨尔。苏墨尔广泛参考汉服和蒙服的元素,设计出庄严典雅的清朝朝服,深得皇太极喜爱。
这套朝服沿用了296年之久,可见苏墨尔在设计上的造诣。
布木布泰和苏墨尔感情甚笃,常如姐妹一般。布木布泰不受皇太极宠爱,生活枯燥无味。苏墨尔时常温言相劝,陪伴在侧。
1643年,布木布泰难产,苏墨尔不顾大雨,冒险请来医生救治,终于帮助布木布泰平安产下顺治帝福临。
1661年,皇太极驾崩,8岁的福临继位,称顺治帝。孝庄太后只能通过苏麻喇姑传话指导幼主,帮助他夺回政权。
在这期间,苏麻喇姑也悉心教导并照看着另一个关键的皇子——玄烨,即后来的康熙帝。
1667年,玄烨不幸染上天花,生命垂危。苏麻喇姑日夜守护在他身边,用心照料,终于帮助他度过难关,玄烨也对这位“奶奶”倍加敬重。
1669年,康熙帝登基,但实权落在辅政大臣手中。苏麻喇姑再次成为太后与年幼皇帝之间的秘密传声筒,指点康熙夺回政权。
随后,孝庄太后也相继去世,苏麻喇姑悲痛欲绝。康熙特意把自己的第十二个儿子托付给她抚养,以慰藉伤心。
康熙皇帝驾崩,出现了“九子夺嫡”的局面。苏麻喇姑所扶养的12阿哥,是唯一一个拥有好下场的皇子。
虽然苏麻喇姑只是一介宫女,但她聪慧过人,对政局的洞察力十分敏锐,对皇室贡献良多。她不仅设计了大清的朝服,还曾教导和救助两代皇帝,在他们幼小的时候给予了关键的帮助和指引,可谓功不可没。
她深谙宫廷政治,但从不玩弄权术,一生低调谨慎,处变不惊,从不越矩,言谈严谨,处事稳重,深得皇室的信任。尤其对于康熙来说,她如同母亲一般,康熙对她的尊重不亚于生母。
苏麻喇姑晚年体弱多病,康熙派御医时刻照料,还特意派人烹调滋补佳肴。
虽然京城百姓都知晓这位宫中最受尊敬的老奶奶,因高寿难以为继,但当闻讯她终于仙逝之时,朝野上下无不悲恸,觉得这是清朝的一大损失。
所以,当这位朴实无华而又功勋卓著的“宫女”仙逝之时,康熙自然会以极高的荣礼来哀悼送行。
可以说,没有苏麻喇姑的悉心照料,就没有康熙的成长和夺权之路。苏麻喇姑平凡而不平凡的一生,展现了一个聪慧贤能女子在封建宫廷中的不凡命运。她以才智辅佐君主,以仁慈善良感化百姓,是一位可敬可爱的女性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