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尘埃——“靖康之变”中的“第三种人”?

2023年09月12日11:13:05 历史 1168

宣和末年,宰执吴敏徽宗内禅,直言不讳,“以三种人共守一国,国必亡。

无论如何理解“三种人”,但“第三种人”必指宣和北伐时,“归正”或“归明”的“燕人”或“汉儿”此处,“燕人”或“汉儿”均属史籍所用词汇】,一般指今北京周边地区的汉人,称为“燕人”,而山西云中一带的汉人,称为“山后/山北汉儿”。

具体而言,即唐末、五代时期,辽朝割占的“燕云十六州”地区的“汉人”【“汉人”也是史籍所用词汇】。宋、辽对峙时期,宋、辽边境之间的缓冲区,一般称为“两属地”,而“燕云”地区的汉人,就相当于“两属人”,从族源和血统上,他们应该属于南方的宋人,却生活在北方辽人的统治之下。

历史的尘埃——“靖康之变”中的“第三种人”? - 天天要闻

11世纪的中国,宋、辽就像是两个超级大国,南北并峙,而且各有一个小兄弟,辽朝有西夏宋朝有青唐,而高丽大理大越则视宋、辽的力量对比,主动调节和决定着和各自的关系远近,比如高丽先依附辽朝,但神宗之后,宋朝在综合国力上渐占上风,高丽开始向宋朝纳贡,大理也在哲宗朝开始向宋朝纳贡,而李氏越南对宋朝则时叛时降。

徽宗宣和末年,女真崛起,一举颠覆了宋、辽维持了一百多年的战略均势,最后,辽朝天祚帝出逃,国将不国,徽宗君臣则打算趁机夺回失陷的“汉唐故疆”【此亦史籍用语】,于是,联金灭辽,燕云地区的汉人的命运,像唐末、五代时期一样,再一次不由自主。

眼看着辽朝就要解体,辽朝内部族群的撕裂日甚一日,像今天的中国一样,辽朝也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契丹人之外,还有渤海人奚人和汉人,辽朝对不同民族的统治和管理也不一样,而且,渤海人、奚人、汉人在兵制和军队编制上,也自成一体,有所谓的汉军、渤海军等。

国家分崩离析,渤海人和奚人独立倾向明显,而汉人与契丹人的矛盾也日渐突显,但燕云地区的汉人不像奚人和渤海人,更倾向于“归正”,也就是转投昔日的“母国”——宋朝。

对此,辽知易州高凤在动员汉人属下时的发言最具代表性,“天祚播迁,燕王厌世,女主初立,谋迁汉人,或闻欲行诛戮,汉人被害,吾辈安得奠枕?今者,南国宣抚被旨吊伐,汉人往往南归,今萧干、林牙见在燕京,可密遣人归款南朝,使南兵来此,内外相应,尽杀契丹,我辈可免日后之苦。

天祚是辽朝末代皇帝,而燕王是天祚帝的堂叔,天祚出逃之后,选择在燕京(今北京)自立为皇帝,史称“北辽”,但称帝不足一年,便呜呼哀哉了,妻子萧氏临时掌管国家,由于汉人宰相李处温等此前和入宋的燕人赵良嗣暗中联系,事情败露之后,契丹人对汉人的猜忌日深,身处辽朝的汉人岌岌可危。

这也是徽宗北伐的道义所在,宋军招抚燕人的榜文写道,“燕人何辜?坐待残灭。皇帝恻然念之,乃命贯领重兵百万,救燕人于水火,灵旗北指,渐次燕圻,天地神人,莫不悦喜。于于而来者,如水之就下,沛然孰能御之?

一言以蔽之,徽宗北伐,是为了收复“汉唐旧疆”,拯救陷于敌国的同胞,为此,徽宗授予北伐主帅童贯“御笔三策”:“如燕人悦而从之,因复旧疆,策之上也;耶律淳能纳款称藩,策之中也;燕人未即悦服,按兵巡边,全师而还,策之下也。

“燕人”人心向背,既是宋军北伐的初衷,也是北伐能否取胜的关键,但是,生活在辽、宋两国夹缝中的“燕人”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吗?知易州高凤就是一个很好的个案,宋朝大兵压境,知益州高凤准备率众降宋,于是,暗中派遣僧人明赞投书童贯,童贯随即派出刘光世率军取易州,途中,遭遇辽人,结果一触即溃,也让易州人陷入尴尬。

初,我军以为易州来纳款,不为之备,偶尔遽战,为贼所乘,中部与殿后,皆不得前,前军转战至古峰台西,复挫衄。易州城内望风而以为王师至矣。太师高凤先令汉人赵秉渊密为之备,至是,尽杀耶律夷契丹,或告南军不胜,凤与秉渊等相顾失色,僧明赞曰:事已,若此且可闭门固守,以待王师。”

但为了显示投宋的诚意,高凤联合城内的宋人,已经杀光了城中的契丹人,但宋军并未能如期抵达,反而让自己差一点陷入万劫不复的危险境地,也许,易州高凤的遭遇并非个案。


历史的尘埃——“靖康之变”中的“第三种人”? - 天天要闻

随后,杨可世率5000宋军潜入燕京城,燕京汉人也像易州汉人一样,准备杀光城内的契丹人,这一次,负责接应杨可世的,还是刘光世,而刘光世再次成为爽约的猪队友,结果,杨可世以及燕京汉人再次陷入危局。

在大时代的变局中,辽朝境内的汉人动辄得咎,他们以为宋军必胜,为转投宋军,表现得有些积极,而积极表现的最重要方式,便是杀光契丹人,但宋军往往是“来晚了”的那个,于是,事情的发展往往是以滑稽场面结局。

入宋之后,这些“归正”或“归明”的“燕人”和“山后汉儿”被分散、安置在沿边各州县,但如何对待这些“归正人”,考验着徽宗君臣的政治智慧,过于优待“燕人”,势必激起“老宋人”,也就是一直生活在宋朝境内的汉人的嫉妒和怨恨,如果待遇一般,“新宋人”,也就是北伐之后,归正的“燕人”和“山后汉儿”同样满腹牢骚。

很快,变局再次上演,女真入侵,再次将这些入宋的“燕人”或“山后汉儿”抛入历史的洪流里。

当“老宋人”和“新宋人”共守一城时,他们和当初的契丹人一样,再次陷入自相残杀式的“囚徒困境”里,彼此之间的猜忌和不信任从未消解,唯一的区别只是谁先举起屠刀。

靖康之变”中,这类事件一再上演,而围城中的开封,也不例外,本文开头吴敏的预言不幸成为现实。


历史的尘埃——“靖康之变”中的“第三种人”?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 天天要闻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邻居的瓷盘"六十万啊,这瓷盘怎么又回到了李老头家里?"我望着邻居家墙上那熟悉的花纹,心里五味杂陈。我叫周建国,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这小县城生活了大半辈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国,多少人的命运都在那场改革浪潮中被重新书写。我们这些"国企大军",转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 天天要闻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上周,我和来自上海的好兄弟卢博士相约,一起探访了位于广东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镇,近距离接触与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车去广西、下午乘火车返回村里的“担担军”。前一天下午四点,我们抵达河唇镇北部的HW村,满眼都是番石榴,一条铁轨就在村子旁边,不时有呼啸而过的绿皮火车。这一带盛产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条件,...
明朝藩王列传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闻

明朝藩王列传之英宗篇(二)

蒋志格 英宗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寻崩,葬祭如亲王礼。免襄王亲来朝贺。 按《明大政纪》:天顺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诰谕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归西宫。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吴氏复为宣庙贤妃,废皇后汪氏复为郕王妃。癸丑,郕王
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前有市民宣传电影《731》,女童自发留言“爱我中国” - 天天要闻

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前有市民宣传电影《731》,女童自发留言“爱我中国”

极目新闻记者 王柳钦5月4日,极目新闻记者在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现场看到,虽然天空飘起了小雨,但门口还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长队,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铭记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游客在雨中排起长队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入口处,有市民携带电影《731》海报进行自发宣传。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龚...
探秘秦皇陵百戏俑与青铜水禽 - 天天要闻

探秘秦皇陵百戏俑与青铜水禽

考古实证,秦始皇帝陵根据“若都邑”的理念来营建,都邑里有政治、军事,也有宫廷生活、文化娱乐。秦朝的休闲生活会是怎样的景象?5月4日,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30档,《寻古中国·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戏水禽》带你通过考古研究新成果,对秦朝文化娱乐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么人?秦始皇帝陵东南部...
一查吓一跳,李嘉诚资产大揭秘:英国才是他的“金库” - 天天要闻

一查吓一跳,李嘉诚资产大揭秘:英国才是他的“金库”

如果说全世界最会赚钱的人是谁?李嘉诚绝对排得上号。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前阵子那桩港口交易闹得人尽皆知,一边是国家利益,一边是家族资产,李嘉诚站哪边,大家其实心里都有点数。港口本来要卖给美国财团,还好有关部门及时叫停。
琉璃河考古队节日在岗:当“90后”遇上“3000后” - 天天要闻

琉璃河考古队节日在岗:当“90后”遇上“3000后”

房山区琉璃河镇,开满野花的草丛上,挖开了深浅不一的坑,每个都有专属的数字加字母编号。这处小型发掘现场,是3000多年前“北京城”的外城壕东段一部分。五四青年节,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一群“90后”考古人员面朝黄土背朝天,小心翼翼地刮去层层覆土,专心致志地在“护城河”底搜寻古人留下的蛛丝马迹。安妮娜在发掘现场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