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7年8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冲毁了位于重庆的渣滓洞遗址。在维修时,工人们在二号女牢发现一个地洞,从尺寸和深度来看,这并非天然形成或者洪水冲刷形成的。
而且,这个地洞中还发现了铁钉、铁条等十余件铁器,以为挖到文物的工程队赶紧中止施工,并向有关单位汇报。
经过专家的现场勘查和讲解,人们才明白,这些铁器背后,是一段可歌可泣的血泪史,也是当年国民党反动派累累罪行的佐证。
这些铁器有何来历,为什么会出现在渣滓洞,其背后又是怎样一段充满血泪的故事呢?
让我们把历史的时钟缓缓回拨至1938年,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日寇的铁蹄下,中华民族饱受凌辱,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是那个年代最真实的写照。
随着正面抗日战场的节节失利,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被迫迁往重庆,随之西迁的,还有大量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关押的政治犯和革命志士。
在重庆,这些人首先被关押在原川军军阀白驹的居所,也就是白公馆里。
1943年,白公馆被改建为中美合作招待所,所有关押在此的政治犯都必须外迁,必须找到新的关押地点,国民党军统负责人戴笠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时任军统总务处长的沈醉。
沈醉每天开着吉普车在重庆周边的山区转悠,很快注意到距离白公馆不到三公里的歌乐山脚下,有一个名为渣滓洞的地方,十分适合做为关押地点。
渣滓洞三面环山,山高林密,普通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有可能攀越进来,而且仅有一条泥泞小路通向外界,这样的地理优势注定了渣滓洞是一个隐蔽性极好的地方。
只要在这条唯一的小路上安排上岗哨,再在里边围上高墙和电网,这里就是一个外面攻不进、里边逃不出的要塞。
沈醉勘查完毕后,立即将渣滓洞的情况汇报给了戴笠,戴笠到渣滓洞实地考察完后,表示十分满意地点的选择,并告诉沈醉要尽快拿下这里。
至于为什么要用“拿下”而非租赁或者其他稍微文明的用语,是因为当时的渣滓洞是一个还在经营的矿洞,是矿主在那个战乱年代唯一的活命根本,不可能轻易转手。
但军统是什么组织,那是国民党的吃人老虎,军统负责人戴笠更是蒋介石跟前的红人,只要是军统看中的东西,岂有拿不到手的道理。
得到戴笠的指示后,沈醉立刻带着军统局的特务找到矿主,蛮横的说道:
“我代表国民政府通知你,渣滓洞被国府征用了,你带着你的人,尽快搬走。”
矿主听到这话,当即表示这个矿洞虽然产矿不高,但却是自己养家糊口的唯一收入来源,关系着自己一家老小的性命,央求政府给自己留条活路。
可沈醉根本不理会矿主的苦苦哀求,反而命令手下把矿口封了,查抄了矿主的所有东西。这是矿主辛苦经营半生留下的所有家当。
得知消息后矿主十分愤怒,跑到沈醉面前讨要说法,但沈醉还是要求矿主立即搬出渣滓洞,将这里移交给军统局。
无路可走的矿主只好以死相逼,他认为,军统局做为国民政府的机构,沈醉做为政府官员,不会真的把自己这个平头老百姓逼死。
但他显然低估了吃人不吐骨头的军统局,即使矿主当着军统的面上吊身亡,沈醉霸占这里的决心也没有丝毫改变,自己反而白白搭上一条性命。
在赶走渣滓洞矿上其他人后,沈醉给渣滓洞从里到外实施了外科手术般的改造,搭建了外院和内院,外院做为军统办公场所,内院则做为监牢,设16间男牢和2间女牢。
在渣滓洞外围的高墙上,除了一圈电网,沈醉布置了六座哨岗和一处机枪阵地,国民党还为此配备了一个连的兵力。
不仅如此,为了保密,军统局还在唯一一条进山的小路上设置了路卡,非军统人员不得进入,将此地设为了军事禁区,老百姓从歌乐山到磁器口的路,也因此需多绕行十几二十公里。
就这样,渣滓洞由一个产能不大的矿坑,被迫变成了国民党关押政治犯的集中营,曾经风光秀丽的山色,也从此被国民党反动派蒙上了一层血腥。
军统总务处长沈醉带着军统特务查抄了渣滓洞矿场,逼得矿主自杀后,强占了那里,并把这个矿场改造成了日后恶名远播的渣滓洞集中营,制造了一场又一场骇人听闻的屠杀。
直到六十多年后,十余件铁器的出土才揭开了这里曾经的血迹斑斑。
那么,这座令人胆寒的深山监牢都曾关押过哪些革命志士,国民党反动派又曾在这里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呢?
渣滓洞集中营藏匿于深山密林之间,前有深谷后有崇山,寻常人等很难找到它的准确位置,就连渣滓洞山脚下的居民,也只知道这里被划为军事禁区了,不知道里面究竟在干什么。
在渣滓洞的高墙和电网背后,除了国民党军统人员的办公室外,还有16间男牢和2间女牢,这18间牢房里最令人畏惧的地方,恐怕要数刑讯室了。
刑讯逼供,是国民党特务机构惯用的手段,在渣滓洞的刑讯室里,老虎凳、电刑椅、竹签、烙铁、辣椒水等刑具一应俱全,令人触目惊心。
在这间刑讯室的墙壁上,至今都还能隐约看见当年被拷打者留下的斑斑血迹,透过这些血迹,仿佛能听到当年他们的哀嚎。
一名当年渣滓洞中、国民党的审讯人员,曾在其晚年的回忆录中写道:
“刑讯室里每天都充斥着令人作呕的血腥味,心理素质稍差的人在这里根本撑不住一天。”
国民党特务刑讯逼供手段之狠毒,可见一斑。
从1947年开始,包括“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进报”案在内,曾有多达三百多名共产党人或革命志士被关押在渣滓洞集中营。
被关押在渣滓洞的人之中,最广为人知的名字,也许是被亲切称呼为“江姐”的共产党员江竹筠。
1948年6月,江竹筠被关押进了渣滓洞集中营。
彼时的江姐在中共重庆市委机关刊物《挺进报》中工作,国民党特务坚信,只要撬开了江姐的嘴,就可以顺藤摸瓜,一网打尽共产党在重庆的所有人员。
因此,江姐一进到渣滓洞,就受到了军统人员的“特别关照。”
从辣椒水、老虎凳,再到烙铁,军统把所有能用的刑具都在江姐身上用了一遍,甚至将竹签一根一根钉进江姐的十根手指头,企图从她口中得知中共的情报。
十指连心,痛不可当,即便如此,江姐还是没有屈服,反而不屑地对着刑讯人员说道:
“竹签是竹子做的,我们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你们休想从我这儿得到半点消息。”
恼羞成怒的军统特务,当即就要扒光江姐的衣服以此来侮辱她,江姐大骂他们:“你们侮辱我,就是侮辱你们自己的母亲、姊妹和女儿。”
无奈之下,军统特务只好将江姐从刑讯室里放出,重新收押进2号女牢,和李青林、杨汉秀等人关押在一起。
在狱中同志与国民党反动派,做着坚贞不屈的斗争的同时,监狱外的我党,同时也开始积极策划对江姐等人的营救,他们原来的计划是通过策反看守人员,里应外合从而武装越狱。
但渣滓洞与世隔绝,为了保密,就连国民党自己的看守人员也不得随意进出,他们根本无从得知外面的革命形势,更不要谈从民族大义上说动他们,让他们弃暗投明了。
就在狱中的革命同志为选择策反对象而绞尽脑汁时,一天,江姐在与一名名叫曾紫霞的女同志交谈时得知,看守人员中有一人名叫黄茂才,是自己的半个老乡,也许是个合适的策反对象。
原来,这个黄茂才是1948年5月为了混一口饭吃,才报名参加了国民党,进入了渣滓洞当看守人员。
在初次见到曾紫霞时,老乡的身份就让黄茂才对曾紫霞平添了一分同情,还曾表示:“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找我。”
听到曾紫霞的描述,江姐也觉得应该把黄茂才争取过来,让他弃暗投明,帮助狱中的同志们。
于是,江姐等人不断找机会接近黄茂才,给他灌输革命思想,劝他多想想自己还在水深火热中的父老乡亲,多想想什么才是多为人民做好事。
黄茂才本来也是为了混口饭吃才加入了国民党,结果不但自己应得的军饷三天两头被克扣,没办法养活一家老小,还时常遭到上级的打骂。
自己又目睹了渣滓洞内上演的一出出人间惨剧,经过江姐等人有意无意的给他灌输革命思想,黄茂才终于答应帮助狱中的革命志士。
就这样,黄茂才成了我党与关押于渣滓洞集中营的同志间的秘密联络员,负责给他们送信、将外界的信息传递进来,江姐等人的越狱计划,也进一步展开。
那么,江姐等同志们的越狱计划能否成功,国民党遭到失败后,渣滓洞中的关押人员又会被如何处置呢?
1949年春节之际,经过渣滓洞狱中人员的抗议斗争,国民党看守被迫同意让他们过春节。
彼时,辽沈战役已经胜利结束,平津、淮海战役业已在肃清最后的残敌,共产党在全国范围的胜利指日可待。
这时候庆祝春节,不仅是庆祝历法上新的一年的来临,更是庆祝神州大地上一个新时代的即将到来。
渣滓洞中的革命者,在我党同志的带领下,将单薄的被单染成红色,做成鲜艳的红旗,他们聚集在牢中的空地上,高唱革命歌曲,互送礼物。
那一刻,他们的眼神中,是对革命的坚定信心,也是对革命终将胜利的铁一般的信念。
在牢房的门口上,革命志士们还贴上了这样一副亲笔书写的对联: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
欢庆佳节之后,江姐领导着同志们继续开展越狱计划,随着国民党军事上的节节失败,渣滓洞中的看守也越来越严。
黄茂才也似乎已经被特务怀疑,被勒令不能随意接近牢房,更别谈为江姐等人传递信息了。
无奈之下,江姐等人决定利用工具自行越狱,他们趁放风的时间,悄悄收集一些铁器,然后利用这些铁器在江姐的床下挖了一个洞,把这些铁器放进去掩埋起来,以做越狱之用。
而六十多年后出土的那十几件铁器,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那些被挖起的泥土,同志们则藏在袖子中或口袋里,等下一次放风的时候,就一点一点洒落在地上。
为了不被特务怀疑,整个过程必须小心谨慎,泥土也只能毫无规律的洒落,看起来就像这些泥土是被风吹过来的一样。
当年夏天,歌乐山区突降暴雨,将外围的一段墙壁冲垮,特务们驱赶革命者们去维修。
趁此时机,将自己衣服中的棉花扯破塞入修墙用的泥土里,以降低泥土的粘性,并在墙上巧妙的做下了几号,使这堵墙成为了日后渣滓洞大屠杀中幸存者们的逃生通道。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庄严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这一消息传到渣滓洞集中营时,革命志士们沸腾了。
他们挥舞着自制的红旗,高唱《义勇军进行曲》,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意识到已经无力回天的国民党,开始失去了对渣滓洞关押人员手中情报的兴趣,开始举起手中的屠刀,成为血腥的屠夫。
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国民党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年仅29岁,丧心病狂的国民党特务还将盐酸倒满了江姐的遗体,用以毁尸灭迹。
随着四川大部分地区得到解放,重庆外围已经隐隐约约可以听到解放军隆隆的炮声,国民党反动派决定,对渣滓洞内的关押人员实施大规模屠杀。
1949年11月27日深夜,大批全副武装的反动军警涌入渣滓洞,叫醒了还在睡梦中的关押人员,大声吼着:“快些起来,执行交接手续。”
所谓的交接手续,其实是国民党特务为了方便屠杀的借口,他们把渣滓洞中200多名男女犯人分别赶到8间男牢牢房里。
随后,反动派们举起机枪、卡宾枪,竟然向手无寸铁的关押人员疯狂扫射。
霎时间,革命者们成片倒下,牢房的墙壁被鲜血浸透,这时,有人高呼一声:“保护妇女同志和孩子们。”
于是,革命志士们自发组成人墙,挡在了妇女和儿童前面,即使身上已经是弹痕累累鲜血染透,也寸步不让。
这样钢铁般的意志,这样人间炼狱般的惨象,深深震撼了眼前的国民党反动派,也唤醒了部分良知未泯的国民党军官,这些军官冒死打开了牢门,才使得部分同志得以幸存。
为了掩盖这样滔天罪行的罪证,屠杀结束后,国民党军统将整个渣滓洞集中营付之一炬,不久后便随蒋介石遁逃台湾,败退孤岛去了。
如今,那十几件出土的铁器正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向人们诉说着六十多年前那场腥风血雨,向人们控诉着当年国民党特务的穷凶极恶。
令国民党反动派他们没想到的是,渣滓洞也许能付之一炬,但他们丑恶行为和犯下的滔天罪行,将会把他们永远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接受公正和正义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