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是中国古代一个游牧民族,最早起源于中国的东北地区。早期世代以狩猎游牧为生,后来为了求得更好的生存空间,开始不断对外发动战争。
由于他们常年狩猎游牧的缘故,身体素质比中原地区的人要强不少。所以在前往中原地区掠夺财富的时候,很容易获得比他们游牧狩猎多得多的财富,后来自然将掠夺变为他们谋生计的重要手段。
宋辽澶渊之盟后,契丹并没有安稳的过日子。他为了争夺疆土和子民又发动与朝鲜半岛上崛起的高丽大规模战争。
虽然发家是在草原,但是契丹并没有完全控制亚洲东部的草原,还有其他的一些草原部落在时刻反抗着契丹的统治。
虽然直到灭亡,强大的契丹也没有真正实现入主华夏实现真正的当家作主的梦想,但是“契丹”这个名字却实实在在地与中国的称谓挂上钩了。
在金朝灭掉契丹后,契丹贵族耶律大石率领部分契丹力量向西迁移,顺势收编了滞留在西北部重镇可敦城(曾经也是回鹘汗国的重要城市)的两万契丹骑兵部队,并于1124年建立了西辽,或称为喀喇契丹。
西辽的疆土地跨中国新疆、今蒙古国和中亚的部分地区,耶律大石不仅仅抵挡住了金朝的追击,而且四处扩张。他们于1141年一举击败当时称霸亚洲西部的强大政权塞尔柱帝国。
塞尔柱帝国是突厥人的一个分支所建立,曾经经常与东罗马帝国交战,所以西辽(即喀喇契丹)的威名也因这一战而远播至欧洲。他周边的一些政权诸如西喀喇汗国、东喀喇汗国、高昌回鹘及花刺子模先后臣服于强盛期的西辽。
由于西辽盘踞在中亚一带,阻隔了亚洲东部与西方交流,西辽还继承了契丹时期吸收的许多华夏制度,他甚至自认为是古代中国的正统王朝的延续。所以在欧亚大陆西部的国家甚至误认为当时的中国都处于喀喇契丹的统治之下,以为这个喀喇契丹就是中国。而当时与西辽同时代的偏安在江南的南宋,并不为西方世界所熟悉。于是乎,契丹的西方语言单词拼写名称 -Cathay不胫而走,成为了一部分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称呼。
1218年西辽被蒙古所灭。此后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游历了元大都后,在自己的游记中描写了蒙古人统治下的契丹省的繁荣昌盛,并说那里遍地都是黄金和香料,使得契丹的名字在欧洲家喻户晓,而且成为欧洲人向往和追求的梦想。Cathay成为西方人对中国,特别是金朝故地的代称。直到今天,在斯拉夫语国家中,仍然称中国为契丹。
一直到1575年,曾到过福建沿海的西班牙人拉达考察后指出:“我们通常称之为中国(China)的国家,曾被威尼斯人马可·波罗称为契丹(Cathay)。”此后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来到北京城,根据自己生活经验以及对于经纬度的实测,确凿无疑地证实,北京城就是《马可·波罗游记》书中描述的汗八里,而契丹(Cathay)和中国(China),就是指他所在的大明王朝这块区域。
契丹不仅在实力上曾经是亚洲东部的霸主,而且在其灭亡之后还成为中国的代名词。这是草原文明广阔影响力的一个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