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五代全国养了一批高度职业化的军人,武夫们平日不事生产,专事作战和军事训练,赏赐多、待遇高,生活水平远超种田平民。朝廷是不乐意花费巨额资财养这么多职业军人,给财政造成巨大压力的,但自安史乱后、藩镇林立,世风以从军为荣,以搏富贵为志,不但朝廷裁不了军,便是藩镇节度使想裁军,那也是动了底下武夫们的利益,造反是日常,不但会造朝廷的反,同样会造藩镇的反,晚唐藩镇节度使满门被下面造反的武夫们诛杀的不在少数,反正想当节度使的军头多的是,再选一个能给大家好处的军头当节度使就是,大家选好了,只需向朝廷报备一下。
晚唐时,还有少数朝廷派驻的文人在藩镇当节度使,但到了五代,就只剩军头节度使了,这些人要么是世代从军的武家子弟,要么是从寻常士兵中靠杀人杀出来的,能得到武夫们的拥戴。在藩镇里讲文采风流是行不通的,反会被蔑视为“毛锥子”,你得能打能杀,知晓军中情弊,这种人自然欠缺些彬彬文质。
但节度使按制既管军,又管民,是实打实的军政民政一把抓。军政自然没问题,是武夫本业,武夫们又如何处理民政呢,一般分两种情况,其一是悉数委托给信得过的毛锥子或地方豪强,只要钱粮交得足,能维稳军队,其他政务不问。
另一种就是亲自部分或深度参与地方治理。但并不是所有武夫出身的节度使都有文化,他们治理地方就非常简单粗暴。春天到了,吼一嗓子,让大家赶紧忙活农事,别耽误了。夏天到了,武夫们就下乡至各州县,走马察看田里禾苗长势,见到不好的,直接把人揪出来,拿鞭子就抽。见到长势好的,赐以绢帛酒肉。忠武军节度使张全义就是这么干的,史书称赞这种做法是“为政宽简”。
民政还包括审案,武夫们的审案风格就是有正义感,但简单粗暴,后晋成德节度使安重荣就有一审案事迹被记载于纸上。
安重荣就是世代从军的武家子弟出身,他不是汉人,是粟特人,白种人中的伊朗人种,唐时称为“昭武九姓”,原在中亚,归附大唐后,大多从军。大唐胡风炽烈,粟特人也不受歧视,在大唐军中出头的粟特人比比皆是,中、晚唐史书里姓安、康、曹、石、米、史的北方人大都是粟特人,这些人严重参与了中晚唐的历史,安禄山、史思明这俩大佬都知道,河东李克用手下也是一堆安、康、石、米诸姓粟特小弟,连淮南杨行密手下大将安仁义也是粟特人。
安重荣任成德节度使时,有父母来告儿子不孝,他直接拔出剑来,递给父亲让父亲自己去把儿子杀了。老父亲哭着不忍杀子,母亲在旁责骂父亲,抢过剑追赶着要杀儿子。安重荣让他们停下,询问后知道儿子并末不孝,而母亲则是后妈。于是叱骂母亲让其滚出大堂,在母亲转身后,拈弓搭箭,射死了母亲。
原文是:“安重荣虽武人而习吏事。初为成德节度,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重荣拔剑,授其父使自杀之。其父泣不忍,其母从旁诟夫面,夺剑而逐其子。问之,乃继母也。重荣为叱其母出,而从后射杀之。”
武夫的风格就是这么简单粗暴,没那么多弯弯绕绕,还整什么一审、二审、终审。正义感不多,但还是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