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夏日的一个午后,毛主席的屋里传来一阵争吵声。
只听毛主席大嗓门喊道:“你给我出去!”另一个女声以更高的嗓门回应:“出去就出去!”
敢问是何等女子有如此胆量跟毛主席叫板呢?
该女子正是主席的机要秘书兼生活秘书张玉凤女士,她从初中未毕业的小镇女孩一路走到毛主席身边,成为主席的得力助手,谱写了一位不服输女性的传奇人生。
出身平凡但天资聪颖
张玉凤,1944年出生于黑龙江牡丹江市,家里有8个兄弟姐妹,从小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家人省吃俭用也只能供她读书到14岁,之后她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玉凤听说当地铁路局在招工,初生牛犊的张玉凤便兴冲冲地去报了名,然后便忐忑地回家等待结果。而老天也额外眷顾这个天真的少女,没过几天,她便收到了铁路的录用通知。
张玉凤做梦也想不到,她将迈出自己通往新世界的第一步。她异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脏活、累活抢先干,和周围的领导同事也相处融洽。两年时间的工作获得大伙一致好评,被选调到北京专列当餐车服务员。更为幸运的是,由于张玉凤出色的声音条件,她还兼职了列车播音员,整个一斜杠青年。
这个少女仿佛有着浑身使不完的干劲和挖掘不尽的潜力,工作蒸蒸日上的张玉凤并没有因为一时的成绩冲昏了头脑,而是更加兢兢业业地处理自己的日常事务。领导们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引导后,又将她调到了毛主席的专列上去工作。
可以亲眼目睹毛主席的风采,这是多少青年男女的梦想。接到调令的张玉凤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到了毛主席专列后,张玉凤才知道该专列有十几节车厢,而主席的活动范围有限,像她这样的工作人员是很少有机会见到毛主席的。
奈何上帝对她尤其垂怜,一次列车中途靠站休息,毛主席来站台散步休息,张玉凤便有了第一次目睹伟人风采的机会。她望着眼前这位两鬓斑白但身材伟岸的老人,一时间竟出了神,谁知她这憨态可掬的神情也被毛主席看在了眼里。
主席上前问她叫什么名字,张玉凤紧张地说不出来话。好在主席身边的汪东兴及时解围,才缓解了这份尴尬。主席如同一位平凡的长者一样掏出纸笔让张玉凤写下自己的名字,“弓长张,玉石的玉,凤凰的凤”主席边听边记,把张玉凤的名字写在纸上。
很快列车的停靠时间到了,毛主席回到自己的车厢,张玉凤也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然而这次相遇成了张玉凤世界里一颗璀璨的星辰,任何时候想起来,她都会会心而满足地傻笑,这是她工作生涯中无上的荣耀。
此后的张玉凤干劲更足了,在工作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深深感染了周围同事,此时的她怎么也预料不到这只是她与伟大领袖灿烂缘分的开端。
大约10年后的一天,列车长叫工作岗位的张玉凤去中南海一趟。张玉凤没多想就服从领导安排去了中南海,哪知接待她的是毛主席的护士吴旭君,吴旭君开门见山地问她愿不愿意当毛主席的秘书来照顾她的日常起居。
张玉凤激动又兴奋,一个劲握住吴旭君的手,回答道:“愿意,愿意,我愿意!”就这样,26岁的张玉凤成为毛主席的生活秘书,也开启了她在伟人身边14年的蜕变人生。
个性倔强且有主见
张玉凤成为毛主席的生活秘书后,对主席的日常起居如同之前的列车事务一样,态度认真,一丝不苟。她看毛主席不把自己的健康当回事,心疼又生气,可她又无法说服毛主席,只好一个人生闷气。
主席见状,主动和解,有一次主席接待了一个张玉凤不喜欢的客人,站在旁边的张玉凤一直拉着脸。客人走后,主席很是不满,将他训斥了一气,并说了气话:“要做就做,不做就走。”张玉凤直接回答:“走就走,谁不走谁是小狗!”
然后,她就收拾行李转身离开。回家后,张玉凤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为,主席还有那么多事务要处理,自己竟然这么任性。
而毛主席这边也确实离不开张玉凤,因为 只有细心的她能明白自己的一些动作和含糊不清的话语。
20多天后,毛主席派人来接玉凤,俩人一见面,毛主席就乐呵呵地说:“这可是二进宫了!”就这样倔强的张玉凤硬是让身经百战的伟人主动低了头。看来,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有其使命感的。
再到后来,张玉凤更是凭着自己的耐心、信心辅助主席解决了几个大难题。
第一个难题便是戒烟。主席由于整日咳嗽,无法平躺着睡觉,只能靠在沙发上保持呼吸顺畅。张玉凤见状,缝制了一个特殊的枕头,让主席可以靠在上面安心睡觉。之后又偷偷将烟盒藏起来,等主席找不到烟盒而四处发牢骚时,她也毫不惧怕,而是拿主席教导别人言论来劝诫主席,比如: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就这样,在张玉凤的软硬兼施下,主席硬是把一辈子的烟瘾给戒了。
第二个难题是促成主席的白内障手术。
主席由于白内障,别说读书看报,有时就连人影都看不清。周总理为此写信给张玉凤,希望她能在合适的时候完成这件大事。
张玉凤在咨询医生的建议后,将毛主席的身体调养的逐渐硬朗,达到手术要求。她趁主席心情大好的时机,劝说主席完成这个小手术。
果然,15分钟后,手术结束。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调养,主席又清楚地看到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正当主席以为自己可以像以前一样投身革命事业的时候,张玉凤劝说道刚做完手术,得悠着点。有时甚至直接抽走老人手上的文件,强制要求他休息。
也正是源于张玉凤的这份胆大心细,她与主席如同父女般,给主席的晚年生活带来许多慰藉。
超强的终生学习力
如果说列车上的一些琐碎杂事靠着勤快、机灵可以胜任。那么在成为主席的生活秘书后,一些必要的护理知识可以说是张玉凤的知识盲区了,她没有畏惧,而是一边照顾主席,一边从零开始学习护理知识,甚至会请教护士专家,只求可以把照顾主席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而且她做到了。
于是主席给了她更大的信任与嘱托。1973年,由于原来的秘书徐业夫身患重病,无法继续服务主席。于是主席让张玉凤担任生活兼机要秘书。
机要秘书不比生活秘书,它更需要专业能力及素养。张玉凤忐忑地回应主席:“我怕自己干不好,还是请一个更高明的人来吧。”主席不慌不忙地给她讲述机要秘书的必备素养,并与她约法三章。
- 作为机要秘书,可以查看中央发给毛主席的文件,但其他人未经毛主席允许,不得查看,包括其他秘书和主席的夫人、儿女;
- 注意自己的身份,任何时候不可以得意忘形;
- 要谦虚、谨慎,多学习,多看材料。
听完毛主席的教导,张玉凤心里有了底,开始了新的工作生涯。她每天为主席读书、读报、读文件,可是现代文还好,面对古书,张玉凤犯难了,不仅词义难懂,还有好多生僻字。
张玉凤只好从北京大学请来一名叫芦荻的老师,专门为主席读古文。好学的张玉凤偶尔也会给主席读古文,令她欣慰的是,大多古文主席都会背,时不时还会指导她一二。
在毛泽东的影响下,张玉凤也熟读了不少古书,比如:《别赋》,《恨赋》,《枯树赋》……
正是张玉凤这种蓬勃的好奇心让毛主席在一次又一次紧要关头,将重任托付给了她。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去世,临终前,他将私人保险柜的钥匙给了张玉凤。
而张玉凤也始终恪守自己的职业素养,在主席夫人要求打开保险柜时,她临危不惧,淡定地回应:“主席留下的一切,都是党和国家的财富,若要清理,必须经华主席批准。”寥寥数语,尽显职业素养与革命意识,其冷静的头脑可见一斑。
退休以后的张玉凤更是将自己的书法爱好捡了起来,她铭记主席的教导:喜爱书法,就得找老师从楷书开始慢慢学起;写字要先齐整,再奇怪,再齐整——练字法则。
张玉凤退休后找了老师,每周要上3-4节课,如今的张玉凤书法造诣颇高。看来得了高手真传的人真是一通百通。
此外她还在2007年完成了《毛泽东藏书》的编修,丛书完成以后,她便深居简出,再也没有接受过公开采访。可以说张玉凤的学习力贯穿了她的一生。
结语
从一个小镇女孩到列车员,再到主席的机要秘书,再到回归自己的平淡生活,张玉凤在每一个阶段都兢兢业业,做到了自己能达到的最佳状态。
当她只是一个小镇女孩时,一心想着为父母减轻负担,改变家庭的困境,为此她愿意去尝试所有的可能。
如愿成为列车员后,她脏活、累活抢着干,很快脱颖而出,才有了后来的去毛主席专列的工作机会。
成为毛主席的生活秘书后,她不放弃每一个细节,关注主席的生活习惯,学习自己不懂的护理知识,并给周围照顾主席的人提供可行性建议,给主席营造了一个安详的晚年环境。
方方面面得到毛主席认可后,一跃成为主席机要秘书的她更是丝毫不敢松懈,读古书,看材料,样样不精通,样样从头开始。
繁华褪去,她选择归于平淡,淡出大众视野,练字、整理主席丛书,将自己的晚年生活规划得井井有条。
与其说上帝格外垂青于张玉凤,不如说是她自己一步一步铸就了这份璀璨的传奇人生。如今,浮躁的社会,我们更应多从这样的前辈身上汲取人生智慧,为先烈用热血赢得的大好河山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