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是德国共产党人。1932年,共产国际将他派到中国苏区做军事顾问。在中国期间,李德还找了一位中国妻子——萧月华,只是,俩人的婚后生活并不幸福,经常吵架动手,甚至在萧月华怀孕期间情况也没有改变。
此外,李德还在妻子怀孕的时候偷偷与舞蹈演员李丽莲相恋,因此,气愤的萧月华很快与李德离婚。
1938年,李德和李丽莲结婚,婚后两人琴瑟和鸣、感情很好。然而,一年后的一天,李德突然接到回国通知,情况紧急,李德只能吻别妻子,离开了中国……
李德走了,情深义重的新婚妻子该怎么办?而他与前妻所生的年幼的孩子又该如何处理?
一、纸上谈兵
1932年,李德作为共产国的军事顾问被派遣到中国。来到中国后的李德工作十分认真,屋里挂满了各种地图,地图上各种碉堡、战壕等都做了详细的标注,每天都在研究作战方针。
然而,地图和实际情况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李德制定的作战计划经常无法在实际作战中被很好地执行,为了战争的胜利,将士们常需要临时改变作战计划。
对于这种情况,李德十分气愤,当时的军事指挥博古因为无条件支持李德,所以,经常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一些随机应变的战士,这引发了战士们心中很大的不满。
博古信任李德是有原因的,李德曾是军事学院的高材生,发表了很多军事理论的文章。不仅如此,李德能言善辩,即使很多将领的作战方针是正确的,也常因为口才不如他而处于下风。
每当战争爆发,李德总是根据电报上的信息在地图上写写画画,从而制定方针政策,这无异于纸上谈兵。
实际上,李德在此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战争,所谓优秀的军事文章也只是停留在理论上。
一次,他命令将士们直线转移,可是,地图上的直线实际上是群山环抱,战士们需要浪费大量时间、爬过多座高山完成转移任务。这也导致我军接连失去了很多阵地。
1934年,国民党百万大军围剿我军,“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开始长征。漫漫长征路,李德是西方国家唯一一个走完的人。
1935年遵义会议后,丧失了军事指挥权的李德,多次公开表示支持毛泽东的战略方针,有效地防止了红军的分裂,稳定了当时的局势。
当时的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力主向南转移,并派参谋长李特赶来说服众人。李德得知后,急忙跑来和李特争论,两人一度发展到拳脚相向。
毛主席赶到之后,先是劝解两人,而后就南下或北上问题和李特展开谈论。不料李特情绪激动,差点对毛主席动手,李德赶忙上前抱住李特。李德身材高大、力气也大,一时之间将众人都吓住了。直到毛主席发话,李德才松开手。
这件事让众人对李德的态度迅速转变,彭老总更是多次夸赞他。这从另一方面说明,虽然李德的军事才能不行,但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从未改变。
二、两位优秀的妻子
李德曾经在德国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来到中国后已经30多岁,但是,一直没有考虑过个人问题。
不过,作为一个思想开放的西方人,李德到了中国也闹出了很多笑话。
有一次,李德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干部,就当众向她示爱,女干部又气又羞将他骂了一顿。还有一次,李德和一对干部夫妻开玩笑,用德语对女方说喜欢她。李德没想到女人的丈夫听得懂德语,当即用德语说:“请自重!”
经过这几件事,中央领导们也觉得不能再让这个大龄男青年一直单身。妇女部长李坚贞接下了这个光荣又艰巨的任务。
李坚贞很是为难,毕竟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没有那么开放,大多数人都接受不了一个外国人。最后,李坚贞没办法只能找到女干部萧月华,可是,萧月华一听就表示不愿意。李坚贞只好说:“这是为了革命,这是为了工作!”
萧月华为了革命工作,只好答应了这桩“革命婚姻”。
李德和萧月华结婚后并不幸福,李德嫌弃萧月华枯燥无味、不解风情,萧月华嫌弃李德脾气暴躁、思想开放。两人争吵不断,甚至拳脚相向。萧月华多次申请离婚,却因为她怀有身孕,离婚只能暂缓。
就在这时,李德遇到了舞蹈演员李丽莲。李丽莲能歌善舞、聪明漂亮、精通德语,与李德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很快坠入爱河。
李德很快和萧月华离婚,迎娶了李丽莲。婚后两人琴瑟和鸣、十分恩爱。可是,这种幸福的生活只有短短的一年。
一年后,李德接到电报,共产国际要求他回苏联。时间紧急,李丽莲根本来不及办签证,只能眼睁睁看着丈夫远走。这一走,两人就再也没能见面。
丈夫走后,李丽莲虽然伤心不已,但仍然为了事业努力奋斗,此后,她不只在舞蹈舞台上取得了很大成就,还在妇联担任过重要职位。后来,李丽莲又和一位作家相识相恋,生活十分幸福。
至于李德的前妻——萧月华的成就更大,新中国成立之后,曾多次担任湖南省高级领导干部和政协委员,更是在1960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李德回到苏联先是在共产国际工作了几年,之后返回家乡德国,其著作《中国纪事》详细地描述了他在中国这几年的所见所闻,并对红军长征给予了高度评价。
1974年,李德在保加利亚去世。
回顾李德的一生,他一直在从事军事理论研究,在中国的身份也只是顾问,只是,由于当时的最高领导人对他过分依赖,才导致他刚愎自用、盲目自大,对中国革命造成了很大失误。至于晚年的李德,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自己曾造成的严重后果多次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