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赵”姓小故事

2022年11月03日14:47:19 历史 1223


百家姓——“赵”姓小故事 - 天天要闻

在《百家姓》中居首位,《百家姓》为什么要以“赵”姓来开头呢?这是因为《百家姓》一书是在北宋初年编辑成书的。而宋朝皇帝就姓赵,赵作为当时的国姓,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地就成为《百家姓》一书的众姓之首了。


百家姓——“赵”姓小故事 - 天天要闻

“赵”姓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人物是夏末时曾劝桀囚禁商汤夏朝大臣赵梁,但由于年代久远,又无任何世系资料可考,所以姓氏学者们一致认为这个赵梁和后世的“赵”氏并无直接联系。只是刚好以“赵”为姓而已,不能视作“赵”氏始祖。

据《元和姓篆》、《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等姓氏学专著记载,今日盛兴天下的“赵”氏起源于西周,出至“赢”姓。

据载,伯益十三世孙造父非常善于驾车,是周穆王的御用车夫。周穆王是一个很喜欢到处出巡狩猎的君王,一次,周穆王西巡来到昆仑山上,见到西王母,西王母在瑶池设宴招待他,双方饮酒唱和,乐而忘返。这时,东南方徐国君主徐偃王穆王远游不在之际举兵造反,形势一度危急。在此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及时带周穆王赶回镐京发兵打败徐偃王,使一场声势浩大的叛乱得以迅速平定。由于平叛有功,周穆王遂将赵城赐予造父,造父于是以封地名“赵”作为自己家族的姓氏,称为赵氏,这就是天一下赵氏的起源。

百家姓——“赵”姓小故事 - 天天要闻

赵氏一脉在历史上极为显赫,人才济济,著名者有春秋晋国大夫赵衰、赵武,战国平原君赵胜、名将赵奢,三国名将赵云,宋太祖赵匡胤南宋书画家赵孟坚等。

姓氏故事之【赵匡胤黄袍加身】


百家姓——“赵”姓小故事 - 天天要闻

赵匡胤是五代时后周大将,深得周世宗柴荣的信任,兵权在握。周世宗死后,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这时,赵匡胤看到夺后周政权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精心策划了一场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西元960 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天臣们顿时慌作一团,纷纷主张派赵匡胤带兵抵抗。当天晚上,大军到了离京城二十里的陈桥驿,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兵士们倒头就睡,一些将领却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有人说:“今皇上年纪那幺小,我们拼死拼活去打仗,将来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倒不如今就拥护赵点检作皇帝吧!”没多久,这消息就传遍了军营。将士们全起来了,大家闹哄哄地拥到赵匡胤住的驿馆,一直等到天色发白。赵匡胤起床后,还没来得及说话,几个人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被在赵匡胤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即帝位。年幼的后周恭帝见此情景,只好识相的让了位,赵匡胤遂即位做了皇帝,史称宋太祖。这就是在历史上著名的黄袍加身的故事。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共首个理工科大学旧址展馆开放 展示科技对打败日寇的贡献 - 天天要闻

中共首个理工科大学旧址展馆开放 展示科技对打败日寇的贡献

这是位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旧址(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新华社西安7月10日电(记者白旭、娄琛、张斌)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的旧址展馆80多年后于10日在延安对公众开放,展示了当时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和服务根据地经济发展应用的各种科技。 1940年诞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是北京理工大学前身。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
叫“建国”的英国人获兰花奖,在中国18年他做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叫“建国”的英国人获兰花奖,在中国18年他做了什么?

7月10日,第二届兰花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9位外籍人士和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获奖,其中,5人和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获友好使者奖,3人获杰出成就奖,1人获终身成就奖。第二届兰花奖颁奖典礼。兰花奖秘书处供图兰花奖颁奖典礼由中国外文局主办。该奖旨在表彰奖励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大宗教来华都成了“心灵鸡汤”,中国是所有宗教传播的终点 - 天天要闻

三大宗教来华都成了“心灵鸡汤”,中国是所有宗教传播的终点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它们的发源地,无不是严苛的律法、排他的信仰、激烈的教义碰撞。可一旦漂洋过海,走到中国,全都变了口气。佛教讲空性,基督教讲仁爱,伊斯兰教讲忠孝,宗教原来的“边界感”在这里变成了“随和感”。中国没有强压
聊聊三国(99):曹叡去世之后,曹爽为什么能迅速执掌大权? - 天天要闻

聊聊三国(99):曹叡去世之后,曹爽为什么能迅速执掌大权?

在给曹叡办完葬礼之后,接下来,魏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小皇帝曹芳在位,郭太后坐镇后宫,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政的时代。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司马懿能够在曹叡临终之前,第二次当上辅政大臣,这其实是一个黑天鹅事件。如果没有孙资、刘放的神助攻,以曹叡
古老儒学在文明对话中闪耀当代 - 天天要闻

古老儒学在文明对话中闪耀当代

7月9日,与会嘉宾出席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新华社济南7月10日电 题:古老儒学在文明对话中闪耀当代新华社记者褚萌萌、张武岳、田颖今年初,来自克罗地亚的计算机科学专家布兰科·巴隆作为“齐鲁访学驻研计划”的首位访问学者来到山东曲阜尼山,在中国先贤孔子故里深度研修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